傅肖依:时光匆匆亦葱葱

作者:张芸芊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6-11-13 字号:

  回忆上次见肖依,还是在今年6月的一个午后。办公室的门半开着,透过不大的门缝,看见她安安静静的坐在窗前,一支低垂的马尾,阳光就那么不急不燥的从她的发丝间透过来,把她黝黑的头发染得金黄。她低着头,周遭的一切都很是沉默,只有手里的笔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没有忍心打扰她,彼时,她正在备战今年的iGEM项目。

  有一种淡然叫回望时的微笑,当兵荒马乱归于平静,肖依身上散发出一种恬静的美好。我讶异于她的沉静,没有波澜的,没有浮躁的,不带有一些些杂念的清澈从她的眼里透出来。大学四年,于肖依没有片刻停息过,她总是马不停蹄的往前赶着。肖依有很多身份,关于她的故事也很多,以至于我曾不知要从何说起,“可能了解我的人和不了解的我的人,对于我的印象差别很大吧?”她笑着,开始把一切娓娓道来的时候,我渐渐意识到,眼前的这个肖依,已然不是一年以前的那个人。

  这似乎让我意识到,也许,关于肖依的一切——

要从iGEM说起

  “晚上八点有组会,这意味着即使我从早上八点醒来,留给我看翻阅大量文献并及时交出可行选题的时间,也仅仅只剩下12个小时。”

 

 傅肖依在组会上展示

  2015年夏天,肖依决定,参加iGEM团队。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国际性学术竞赛。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竞赛,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仅仅是决定要加入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谈及初衷,“我面临一个抉择”,那时的肖依甚至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要走科研这条路,“我不知道科研是不是适合我,而且我缺乏坚持的信心”。人难免纠结,特别是在不确定自己能力的时候,而且习惯在这个时候逃离现实,但是肖依对自己说,“越是难,便越要试试看”她在自己的心里下战书。笃定之后,一切才刚刚开始。

  困难和痛苦很快接踵而至,五月加入,六月,仅仅一个月后肖依的母亲便在电话的那头听见女儿的啜泣声,“刚刚开始,就发现自己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好像都不如身边的队友,别人很容易理解的命题,我要反反复复地看”。濒临崩溃的人选择用眼泪稀释外来的压力和痛苦,初衷和激情往往会很早褪去,留下苦咸的泪水敲打着肖依,“嘿,你本来就是想试试看,要不要现在认输,选择退出?”肖依心里很清楚,iGEM,是她自己给自己下的一次战书,也是一次仅仅面对自己的实验,她是这次实验的选手,同时也是裁判,成功与否都由自己定夺。早早放弃也能给自己一个交代,承认自己不适合科研便可以早些改变航向,选择不一样的路。此时心里的小人跳出来,肖依萌生了退出的想法。

  但是有种东西叫做倔强,“你想放弃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会成为你的借口”,她把这句话重复了三次,“那时很多人陆陆续续地退出,突然有一天,有个人告诉我这样一句话”。就是在那样一个瞬间,肖依的笃定又一次回到心里,这一次,她的笃定沉到心底,甚至生入骨髓,进入温暖的血液里。之后,陆陆续续团队成员几近更迭,有人来了又走,有人中期加入,“度过适应期,过了那道坎,便无杂念”,肖依却是稳稳当当的留下来了。“或许多坚持一天,就可以多收获一天”,她如是说。

  之后的事情变得愈加难,但再也没有意外,“做好心理准备了,便一心一意不闻他事”。2016年春节的这个年,肖依和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一模一样,没有休假,没有停歇,项目进程走到“立项”的这个节骨眼上,没有人敢丝毫松懈。放假回到家中,依然是与枯燥的论文相伴,“刷”是他们惯用的一个词,“今天你刷了哪些论文?”“刷”意味着高强度,高通量。大量的论文积累是他们了解这个项目的唯一途径。“论文的积累让我们知道在世界上这个课题的研究进度,知晓我们的突破口、创新点应该在哪。”大年初十左右,大家就回到学校,开始新一轮进程。

  “那时七点多集合,八点正式开始读论文,实验楼207的那间屋子里,只有敲击键盘、单击鼠标的声音,没有一丝其他的声响”肖依并不觉得枯燥,她开始有些习惯甚至有些喜欢这样的时光,骨子里的安静跳出来,肖依似乎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慢慢找寻到自己,之前的不确定变得明确而且清晰起来。

肖依的安静从骨子里透出来

“纠结了很久,最后决定要去孵蛋(复旦)了!”

  与iGEM项目同时进行的还有保研之路,早在大二,肖依就开始意识到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有多么重要。学业成绩是一切想法的前提,那时会有很多的念头,出国、保研、就业甚至辅修其他专业,每条路都有不一样的风光,每一条路都极具诱惑,但是如果没有印刷在纸上的成绩单,一切念头都沦为空想和杂念。

  肖依已经不能确切的回忆起是何时笃定的知道自己想要去复旦大学了。但复旦大学的这个梦,却早在高考的时候就已经萌生,“当时我的高考志愿里没有复旦大学不是因为我不想去复旦,而是我知道自己的分数不足以让我进入那所高校”,存留在心里的遗憾在每个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清晰明朗的浮现出来,彼时肖依参加过一些包括iGEM在内的科研项目,她逐渐意识并且越来越明确自己的目标,“我想去复旦”。

  目标一旦确立,人便开始变得疯狂。把修过的课程重新修一遍,以得到更好的分数,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学习和科研项目,肖依的生活变得纯粹。即使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是因为时间不够,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延长夜晚的时间填补白天永远都不充足的时光。“我从晚上六点开始坐下来,一个晚上不怎么动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提及通宵熬夜,肖依显得很矛盾,“真的不想熬夜,但事情真的忙不过来,不得不选择这么做”。那段日子里,肖依总是行色匆匆的在鱼山校区里走过,梧桐凌落,初荷才露,早樱化雨,桂树飘香,这个校园里四季的景致好像都和肖依失去联系,“大三的这一年,我就是准备累和苦,没有打算度过一个轻松的三年级,所以觉得玩乐和自己没有关系”。

  有时长者会笑笑我们这群年轻人,少年不识愁滋味,少不经事能懂多少辛累?殊不知此间少年依然面临极大的挑战,关于梦想,关于前途,每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都在奋力的往前冲,肖依的故事里显然不缺这种闯的胆量。“一直在探寻我的极限,但是现在看来我又把极限点向前推进了很多。”

在复旦大学参加夏令营,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保研这条路上有两扇门,一扇门是本科学校的保研资格,还有一扇是拿到对方院校的接收资格。今年六月,通过复旦大学夏令营申请的傅肖依在期末考试的空挡里,挤出几天的时间参加复旦大学的考核。申请几门缓考,买了机票,飞到上海,期间遇到飞机晚点,本应该在晚上十点到达的飞机延误,肖依到达学校时已经凌晨五点。就在办公室里稍稍休息一下,八点多便去参加即将开始的大学物理期末考试。已经习惯同时处理很多件事情,这样的小插曲已经不足以引起她内心的波澜。不出几日,她便拿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身边的人送来祝贺和赞赏。“没有特别兴奋,水到渠成吧”。肖依变得处事不惊,她身上的那股沉静又隐约透出来。

  而真正让肖依始料未及的是,9月份,依然在备战iGEM的她在实验室里接到来自复旦导师的电话:

  “肖依,来当我的直博生吧!”

  受宠若惊。肖依别无他想,一个导师手上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而未来的导师选择自己为直博生,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然而这意味着肖依又要飞去上海参加直博的面试,给母亲打了电话,回宿舍买了机票,简单收拾行李。整整一天,她接受各种各样的面试,或是独自面对一个导师,或是面对多人的考核。她把自己想表达的所有都发挥出来。然后,一切就像她自己描述的那样,水到渠成。

习惯于忙碌,却从未慌乱

  肖依很忙。

  所有和她接触的人都这么说。

  大一大二,是班里的团支书。大二,成为海洋生命学院院系新闻部的部长,假期完成三下乡项目,参加SRDP课题。是英语演讲艺术班的成员,大二隔三差五地跑去崂山校区参加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肖依有很多身份,也有很多经历。

  回忆起来,这些都成了不足以长篇大论的过眼云烟。

也曾懵懂

  她习惯于这种忙碌,似乎所有忙碌的基调都源自于大学时期的第一个社团——观海听涛。在观海听涛当学生记者的日子开启了肖依的大学生活,她所认识的第一群伙伴,大学时期最亲密的战友都来源于这里。“毕竟是一起挨过批评,一块赶着去报道新闻,一块拍图的战友,观海的这两间办公室贯穿了我的大学生涯”。我和肖依的遇见也源自这里,观海的氛围给人一种理想主义感,新闻报道的严谨和热情在这里交汇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点上。“那时,为了拍图片,我拿着相机走过青岛的老街小巷,看见相濡以沫的老夫妻,看见尚是懵懂的小孩,感动于童真和年迈”,对于文字和图片兴趣让她走进这个社团,之后便发现对于一个大一新生,这里的工作特别忙碌。“牺牲中午休息的时间去赶篇稿件都是家常便饭”,她笑笑。然后,就会发现所有的时间都是可以挤出来的,只要你想。

观海有最初的伙伴

  印象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原话是如何表达的不太记得,意思大概是,一个人如果想要同时抓住很多东西,那他永远什么也抓不住。在肖依这,这句话有些荒谬可笑。

  肖依永远在同时处理着很多的事情,大一,她把大家眼里最忙碌的观海听涛社团,最繁琐的团支书工作,最耗费精力的英语表演班都妥妥当当的安排好,又在大二的时候同时选择刷分,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课程当辅修专业,还同时完成三下乡项目,做SRDP课题,跑去崂山校区参加各种英语比赛,大三,加入iGEM最忙的时候,还去备战雅思,三个月不到的备考时间里,她拿到7分的成绩。每一项工作在旁人的眼里都足够有挑战,足够背负压力。所以,没有词语可以形容我的惊讶,肖依回忆起来也有些吃惊。“没有想到,这么细细数下来,大学还真是完成了许多事”她说,“我只是不愿意自己闲下来,便习惯了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去做。”

  不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埋头做,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肖依的字典里,好像很难出现一个叫“烦躁”的词。她甚至回忆不起来,自己何时会因为“忙”而感到烦躁。

结束?远未结束!

  “下面向大家介绍的是,海洋生命学院优秀学子,傅肖依”2016年9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作为优秀学姐的她出现在学院每年最重要的活动现场。

  “肖依,准备好当第三类人了吗?”2016年10月8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依的招生单位正式将她的层次由硕士研究生修改为直博生。

  “傅肖依:2015-2016年獐子岛奖学金获得者”2016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傅肖依拿到一笔对于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奖学金。

  “全球金奖获得团队:2016 OUC-China iGEM!”2016年10月31日,美国波士顿,肖依所在的iGEM团队获得近年来最好的成绩。

  ......

在美国,与团队在一起备战比赛

  大学四年,2016年的这一年对于肖依,既有最艰辛的几个月,也有满载收获的几个月。不看电视剧,不碰小说,不追星,甚至因为怕上瘾所以不想尝试的她终于在今天笑着回望身后的日子。身边的人投来艳羡的目光,祝贺与祝福源源不断,“对于别人而言,这一切好像已然结束,而我知道更辛苦的路才刚刚开始。”直博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学校对你的期望从一开始就很高,肖依怕达不到导师的期望,也怕达不到学校的期望。没有计划很多的旅行或者休息,习惯忙碌的她已然在准备下学期赶到复旦大学做自己的毕业设计。这,是她对自己最近的要求。

  “内心深处一刻也没有安定,二十到三十岁的这个阶段非常宝贵,所以要珍惜这段日子,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再有主动选择的余地了吧?”即使身边还有一些声音告诉肖依,“你可以不去做科研,你有其他很多的选择”,她也只是点点头。毕竟这些选择在当初做出决定之前,她就全然料想过了,现在,一切尘埃落定。

  选择科研这条路,肖依比之前多了信心,当女博士,并不意味着把路走窄。不想把自己的一辈子一眼望穿,别人眼中肖依已经确定的人生,在肖依自己看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依然拥有无限选择。站在高处的人,把手头的工作完成得妥当,还要继续往塔尖上走,越往上,不意味着人生的选择更狭窄,反而会产生无限可能。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走到最顶尖的位置上。深谙此理的肖依说起之前看到的创新课题,把科研项目市场化,“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已经在尝试了,很多科研成果可以富有创意也可以市场化,比如:家用智能疾病检测系统这样的项目。”

  肖依没有其他的外号,身边的人都是轻轻地唤她的名字,她最爱的小动物是兔子,没错,她可爱起来和兔子的模样也有几分相像。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面容姣好的姑娘,默默撑过所有的苦所有的乱,把手头的一切打理得清清楚楚。好像从未累过,从未纠结过,平平静静地坐到你面前,摊开手心,和你说起自己的故事。

眼里总是闪着光

  明明是很炽热的一段日子,却让我在冬日里,触摸到感人的温度。

  这温度,或许该命名为——笃定。

记者:张芸芊    图:姜航 张芸芊 部分来源于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