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哪里来,你又将往哪里去?
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样,就要以不一样的方式去利用自己的长处。
大学时光里,于学术象牙塔中,用四年寻找自己,用七年塑造自己,人生仿佛终于到达起点。历经岁月的磨砺,本真的自我许能被觅得。可遥遥前路,仅点点稀光,谁人能知晓,路要向何方。最后来到毕业的这个路口,油然而生的毕业愁,年复一年为冠毕业生称号的人所愁,“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三年前的你,站在那个路口,做出拥抱这里的选择;三年中的你,发现了什么,努力着向着什么;三年后的你,站在了这下一个路口,仿佛只拥有继续深造和开始工作两个选择。
选择总是恼人的,它要验证人们独立的人格。选择是刹那,选择是闪光,坚持刹那的闪光,痛苦极点的闪光。
只是没有这些年的厚积,又如何得来这一刻的薄发。相信上一个分岔路口的选择,而后一路上的成长,都是在下一个分岔路口作出的选择,独一无二的酵母。
从武汉到青岛的距离是一千二百公里
从宿舍到实验室的距离是一万步
而我们之间的距离是触手可碰的空气
——黄良伟 《步履》
尝试 成长
“也许你不曾认识我,因为我来这才三年。但也许你曾认识我,因为我来这已经三年了。”2013级化学工程硕士研究生黄良伟在海大三年的光阴里,留下了一页页动人的诗篇。
大学本科的那四年,他在武汉度过,是广播台播音员,学院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图书馆志愿者,校园记者。硕士研究生的这三年,他来到青岛,是研究生会副主席,校史馆解说员,海鸥剧社成员,化院羽毛球冠军。
“身兼数职的你不会感到很忙、很累吗?”
“我永远不以没有时间这个借口去拒绝一件事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忙一点,累一点,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我想是因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很多,所以才会身兼数职的吧。”
这全是他在不断努力着践行着“尝试”的生活态度,并活跃于各个领域、各个舞台的证明。“每一次尝试其实都是快乐啊,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不尝试,怎么会知道自己不可能,只有尝试了,才能亲身体会到当中那些无法言语的感受”。
是在研二年级的时候,黄良伟加入海鸥剧社,开始了演话剧的尝试。当时,他为相识的一名海鸥剧社导演修改剧本,并得到一个机会,初尝演话剧的滋味。这次的演出得到了不错的反响,而后他被其他导演相中,在海鸥剧社先后主演《最终别离》、《暗恋桃花源》、《阳台》等剧。命运的幕布不知何时会被掀起,缘分的聚光灯也只会照亮勇于尝试的人。
“你问我,我的初心是什么?就是快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在有原则的基础上的快乐。只要开心就好,这就是于我而言的最大的成功。”他追随着内心的波澜,如顾城诗言“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去尝试,去体会,只因尝试能令其保持本心并得到快乐。于尝试中,黄良伟仿佛在说: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如果你只是比同龄人优秀,真正的可贵,是超越从前的自己。
人们作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在其人生的长尺上标记成长的刻度。黄良伟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给自己增加身份和标签,就是他成长的最好印证。
每一个身份都是成长的见证
只为更好地选择
如果说每一件事都隐藏着其未来的意义,那定是为了在将来得以作出更好的选择。
大学本科期间所选择的,都为身为研究生的他沉淀下充足的基础。曾活跃于广播站的他,为同学们直播了200多场体育新闻节目,锻炼出扎实的播音功底。尽管海大的广播站没有体育新闻栏目,但他拿起话筒,当起了一名主持人,频繁现身于各大活动现场,前后主持了20余场活动。
化学化工学院每年的三场重大晚会,黄良伟在三年里主持了共8场。2010年的元旦晚会,他在北京参加面试,没有能主持3年以来化院所有的重大晚会,错失了“召唤神龙”的机会。这不免是一个遗憾,但谈及此事的他也只是一笑而过。
而在研究生毕业之际,在工作与深造两者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前者,“我已经拿到了公司的offer,但是还在继续找工作,我会一直找到毕业那一天,给自己多一点机会。”
爱好丰富的他,被同学评价为一名“工科生的文科生,文科生的艺术生,艺术生的工科生”,以至于在诸多喜好面前,怯于作出一个单一的选择,害怕这样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会使自己与喜欢的事物从此天各一方,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加剧了对未来的恐慌。
但在成长一路上的历练过后,他能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怕任何难以决定的选择,在黄良伟“做喜欢的事就不怕”这样的笃定面前,弱小得不堪一击。曾经在找工作的时候,黄良伟经历了大学生涯中最感挫折的一段日子。在深圳的一个多星期里,黄良伟一方面承受着提交毕业论文的催促,一方面担负着找工作的压力。多次的碰壁,虽不及使其言弃,但也令到信步学术象牙塔中的他感到沮丧。彼时的他,坐在人流熙攘的深交所里,一整个下午,目视着一个一个的西装革履的人在楼里进进出出,他想到他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渺小得很。“那是我大学里最感到挫折的时候。”
诚然,挫折可以很容易地击垮一个灵魂,但也可以淬炼出一颗火烧不化的心。面对残酷的考验,他说,“只要想想开心的事情就好啦”。3年的时间和自身的努力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也为自己积累下雄厚的资本,让他能自由地选择,选择因此也让他自由。3年的时间里,自我的找寻,自我的塑造,一路的成长,所有的积淀终在这个路口绽放光彩。
3年前的选择海大,3年里的战绩辉煌,3年后的今天要说再见。黄良伟的大学7年,是“越来越清楚和了解自己,也在努力弥补自己的一个过程”。大学赋予了他全新的定义,给予了他选择的勇气,尽管学到的本领也许不会多,可是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是他认为学会了的受用终身的能力。
却难逃别离的不舍
“毕业,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不舍。”
——“就好比你用了七年去做一件事情,现在事情做完了。你就要离开你七年生活过的环境,结识过的人,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着对旧环境的依恋和新环境的恐惧,就化作了对七年生活的不舍。七年磨一剑,也到了出鞘的时候,只能跟朋友,跟老师,跟同窗,跟你依恋过的大学生活说再见了啊。长大了,不得不说再见。都说社会是社会,校园是校园,谁知道大学生活无忧无虑。”大学能给他提供机会、舞台、时间,允许他尝试过不同的身份,他也贪恋地在大学里生活了7年,在7年里贪慕地进入不同的领域,在各个领域里贪婪地汲取和奉献。
毕业之后,步入社会而产生的所需要担心的问题无可避免地缠绕心头,而现实如同凛冬的狂风,令人窒息,生活被蒙上一层物质的表膜,“大学时光真的特别珍贵”。在这里,他可以畅行图书馆畅游书海,可以沉浸在实验室的格物致知中,可以信步于樱花大道赏花作诗。无论有多么不舍,他始终得离开温暖的校园,带着些许的伤痕,和崭新的蜕变。即使是24岁的青年人,也会为未来的不可知而担忧,校门外的花花世界终究不如校园内的小小世界般友好,而像他这样的吟游诗人,只得求“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一生走一条路,路的尽头是孤独。“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只是不要忘记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学失去了独立性,不仅屈服于学业压力,也臣服在社会生存压力之下。这许是一家之言,亦许是现实之镜。只是无论如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校园里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滴水穿石般地穿透那堵阻挡了前路的垣墙,别人觉得这样做很苦,可是若心里有笃定的信念,那便无所畏惧。到最后,相信那具被揉得疲倦不堪的身心,将赫然化作一株东篱秋菊。
文:周锦涛 图:部分来自受访者
毕业快乐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