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锷院士:中国海洋大学行远讲座第五讲开讲——谈地球气象史

作者:曹慧秋来源:华禹教育网2016年6月16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6-06-16 字号:

    6月12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行远讲座第五讲在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开讲。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太空总署(NASA)前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黄锷先生为海大师生带来题为“地球气象史”的演讲。黄院士横跨数学、历史、经济、社会、哲学多个维度,纵观几亿年时空变幻,与海大师生一同剖析了全球变暖议题,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数据之旅。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锐主持。

 


  针对现在关注度极高的“全球变暖”议题,黄锷院士首先为大家厘清了“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概念,并且向现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分析方法提出质疑:将二氧化碳浓度对全球变暖效应作线性相关分析是否妥当?在分析温室效应时黄锷院士指出,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海洋对大气存在巨大的调节作用,脱离海洋分析气候的变化是片面的。“而现在学者对海洋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这就需要海大人持之不懈的努力。”黄锷院士指出。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黄锷院士对全球气候变化寻根溯源,以数据为基础,以“亿年”为尺度推演地球的气候发展。他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恐龙出现、海陆分离、冰的产生等地球重大时间节点的气候状况,得出“地球目前并非处于最热时期,而是最冷时期中较暖的时候”的结论,黄锷院士还着眼历史学、文字学,根据甲骨文中河南地区把大象当成祭品的记载,佐证了这一观点。
 

  谈到当前气候问题,黄锷院士将尺度缩小到100年。他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年度报告数据,提出质疑:真正的气候增长趋势(trend)是什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黄院士认为首先要从定义开始。通过借鉴经济学对趋势的定义,黄院士对全球平均气温进行滤波分析(HHT,希尔伯特-黄变换,黄锷院士发明的数学分析方法,被国际广泛应用)。他认为,温度增长可以分为趋势(trend)项和循环(circle)项,即全球气温是在循环着上升的。如果排除循环(circle)对趋势(trend)的影响进行分析,近一百年来全球温度增幅仅为0.8摄氏度,这远低于IPCC的报告结论。黄锷院士指出,现在全球平均温度位于一个循环的峰值,此后地球的温度将会缓慢下降。当前二氧化碳在全球温度变暖中的作用被明显高估了,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境而非温度。
 

  谈及“未来”,黄锷院士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向大家展示了“人祸”比“天灾”更可怕,地球“冷”比“热”更可怕。他提出,真正重要的不是牺牲经济发展来节能减排,而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经济,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中的平衡点,造福子孙后代。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黄锷院士就大家感兴趣的提问逐一作了详细解答。行远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部分师生以及其他学院感兴趣的师生聆听了讲座。
 

    文:曹慧秋 图:路越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