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精神”诉说者

作者:林书廷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6-04-21 字号:

    4月半的跫音伴随双樱复瓣而来。赏花人换了又换,运动会的赛场却一如往昔,炽热、张扬、释放……事实上,在运动会的战鼓敲响前,他们的故事就早已开始了。
 
    他们,是一群以运动为事业的学子,是一群被大众视作无法超越的赛场传奇。他们就是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但这次,他们不仅仅是参赛者,还是大一新生的陪练者、指导员。

    谈到运动会,大多学生坦言虽然参与了十多年,但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其中不乏有人在赛场上中途体力不支而停下脚步。但当这一群高水平运动员站在身后成为后盾,似乎一切都略有不同。
 
 
陪伴

    15英语王子彧在初高中时期的运动会中参加过多次800米跑,这次亦然。但她从前都是按着感觉来,不知道何时可以岔道,也一直用着错误的踩地方式,更不懂如何分配体力。如今高水平运动员在侧指导,她不断模仿正确跑步姿势,每一天的训练量也大过自己日常的活动量,“那段时间几乎占据了微信运动好友排行的第一,”她也承认仅仅在这么短的时间是不可能完全掌握技巧的,但至少明白了该如何坚持一个目标。

    “不仅体能有所提高,而且也会感觉更有自信。”15英语王业郅在赛前最后一次训练时在心里不断复习着指导员教给他的投球动作,回想起七院运动会时自己还只是一个胡乱依着想法抛球的新手,如今已不像当年那样技拙。

    或会发现,有趣的不是专业的技术,而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从指导员身上所找到的精神依托和更深的体育信仰。当着眼于这一群指导员,人们的视角似乎像是透过了万花筒,变得深刻而宏大。
 
 
弧线
 
    “我本身就是一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对于初步训练的同学还是有一定见解的。”14运动训练戈佳文受外国语学院体育部邀请来指导新生的径赛项目。指导过程毫无疑问是不易的,新生们在终点前的筋疲力尽、第二天的肌肉酸痛都稀松平常。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曾经历过同样的阶段,新生们一开始的艰难与不习惯都可以理解。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谁刚开始成绩就非常好或是动作足够标准,甚至可以说需要花费极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摸到门路,而在此过程中失望、压力占大部分。

    “这让我想到自己当初刚开始练体育的时候,原来教练和师兄师姐们对自己耐心的教导是这么不容易啊。”14运动训练王圣达笑谈到每一个入门者不论在身体素质还是技术上都存在缺陷,以至于初涉训练时困难重重。但好在当时王圣达一直给自己灌输了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做不到,为什么别人能跑我不能?”然后咬咬牙,强忍小腿灌铅般疼痛去完成训练。后来这种观念慢慢渗透到训练生活中,直至成为习惯,形成引导自己的一种精神,这与“布拉格精神”极为相似——如杂草一般,会在最残酷的夹缝中生长,在千百种沉重中学会抗压。
 
    在捷克语中,像在许多其他语言中一样,“忍耐”(Trpělivost)这个词和动词“遭受”(trpět)有着同样的词根。平和进程的训练似乎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然而充满颠覆、重塑、释放的训练便可作为一种负担、一种不稳定生活的告诫而进入人们的脑海。即使是他们这样专注的苦行僧,内心依然居住着激越的感情。正如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浅意义上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重来,也是最后的自我完胜。
 
    当然,他们并不追求于用超越能力的量度来打磨自己,而是倾向于在可承受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忍耐,进而认识自己。关于曾经的历练与成长我们无从知晓,也无法完全感悟,只是如今看到他们在运动场上的全力以赴的样子,满是故事可说。
 
 
冲向终点 
 
    “接下去两年的运动会还会继续参加吗?”
 
    “当然,一个运动员如果不参加运动会那就失去意义了。”14运动训练李凌潇说到自己在最后一次指导时对学弟学妹们说运动不是由成绩决定的,也不拘泥在运动会上,更多时候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坚持。酒醇源于葡萄,每一种精神都具有传承性。在陪练与指导中这一种“布拉格精神”的传承也显露出来。
 
    天色由明到暗,直到湮去了神色与表情。当他们沿着红色胶皮跑道刻印出自己的路线,“布拉格精神”便在断续脚印中若隐若现,诉说他们的故事。
 
文:林书廷    图:观海听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