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电视剧行业快速发展,看剧、追剧成为新时代人群的娱乐潮流。人们之所以热衷于电视剧,是因为相比于文字,光影和声音能够以更有冲击力的方式带给人们更深的体验。在古代,戏剧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比于阅读时以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待和想象人物的经历,电视剧可以将虚幻的场景具体化、现实化,营造一种场景的再现,在这种更有真实感的场景中,人们很容易身临其境,将自己带入剧中,成为故事的主人公,经历剧中人物的一切遭遇,因而往往会获得更深的体验和感受。
时代·精神
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者,电视机被发明并不断改进。1958年6月15日,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北京电视台仅有60平方米的小小演播室播出,这部电视剧只有短短20分钟,虽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但传达了忆苦思甜的人文精神,相较于世界上以往单纯记录生活场景,充满科研气息的纪录片来说,已经开始具有自己的内涵。当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华大地时,进步人士受到压迫,许多行业遭到残酷打击,电视剧行业自然也难以幸免。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视剧行业才渐渐复苏。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开始引进一些译制剧,国产剧也逐步发展起来。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在我国电视剧发展初期,影视制作单位国有化程度较高,和电影一样,电视剧内容大多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党的思想政策宣传平台,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光影传播的逼真和新鲜感对大众进行“主旋律”教育。这一时期的电视剧虽然在技术方面不够成熟,但制作团队的用心程度却是现在很多专业的影视制作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以伴随无数人成长的《西游记》为例,剧组前后历经6年,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经历了无数的风霜磨难后拍摄完成。《西游记》播出时举国沸腾,创造了86.4%的收视神话,30年间重播2000余次,成为许多人童年最深的记忆,它的成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当电视剧遭遇“中国式过马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市场竞争使电视剧产业迸发出了更多的创造力和动力。相比于过去,当代电视剧在摄影、特效等技术方面有极大进步,其产量也在以惊人的数量和速度发展。题材、风格、类型极为丰富,视觉效果和观赏性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专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电视剧产业化逐步形成,行业整体在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电视剧产业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数量没质量,有高原没高峰”成为国产剧的一大尴尬。翻拍、跟风现象依然严重,穿越剧、清宫戏、谍战剧、婆媳剧、抗日神剧等扎堆出现,呈现“一超多仿”模式,“四爷很忙”、“手撕鬼子”等戏谑之语极大地传达了快餐式消费下观众的无奈。
我国电视剧行业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部分电视剧的价值引导方向存在偏差。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和群体教化的渠道,不受时空限制,其受众遍布各地,跨越各年龄层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因此剧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从《来自星星的你》一度引发的炸鸡啤酒热中可见一斑。然而,现在许多电视剧一味上演霸道总裁的戏码,从古装到现代,失忆、误会、家族仇恨等桥段反复上演,将烂俗爱情剧进行到底,剧中人物近乎全能,高富帅、白富美比比皆是,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引导观众片面追求颜值、金钱和物质享受,为造就一个“看脸的时代”、“拼爹的时代”火上浇油。
剧本 有灵魂的故事
细究下来,虽然我国电视剧产量巨大,但每年约有20%的电视剧在广电总局不能过审,值得称赞的精品更是屈指可数。归根结底,这是我国电视剧的创新能力问题,也就是剧本问题,这是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剧本,乃剧之本,电视剧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讲述讲述故事来唤起人们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如赵本山所说:“假,就没有市场。现在的一些电视节目,要么是漂亮姑娘、帅小伙,吃西餐、开跑车,要么就是皇帝、格格在宫廷里的生活,这些都离老百姓太远了。不要忘了,咱还有9亿农民兄弟呢!谁愿意天天看别人在电视里富贵啊?时间长了,还容易让大伙对社会反感。”
明星效应、服装、场景、道具等都只能使观众从剧中获得感官刺激,产生一时的迷醉,而任何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作品本身都具有灵魂,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深度、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2015年1月上映的“三无”医疗行业剧《急诊室故事》,“无大腕、无高颜值、无高腐值”,并不是一部热度极高的电视剧,但该剧以急诊为主题,80%取材于医院真实案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医疗状况和医患关系,凭借高密度、快节奏和极具真实感的剧情在播出中逐步赢得观众认可,最终在收官之际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话题热度。电视剧的好坏并不能单纯以收视率来衡量,热度并不能代表质量,电视剧的意义最终还要看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土壤中一点一点长出来的,这土壤就是生活。电视剧创作要对人物和故事进行打磨,使其能够抓住时代特点,反映所设定时代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才能使观众产生心理共鸣和精神归属感并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
《急诊室故事》剧照
网络时代下的异军突起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电视台不再是唯一的电视剧播放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自由选择剧集。在互联网时代的自由探索精神下,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网络剧开始萌芽,为电视剧产业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虽然当前网剧相比于传统电视剧具有资金不足的劣势,但各视频网站在制作方面逐渐向精品化、大制作方向迈进。
2015年底爆火的网剧《太子妃升职记》,该剧打破以往穿越剧模式,以性别转换的新视角展开创作,预埋槽点,剧情轻快;在拍摄成本不高的条件下凭借演员的颜值、演技和专业摄影力量营造唯美画风;播出期间针对90后、00后人群,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起多轮宣传,引导网友自发讨论、分享,以滚雪球模式在朋友圈中疯传,一边大呼“此剧有毒”,一边疯狂追剧,笑称其“穷得坦荡,雷得销魂”。这虽然体现该剧轻松幽默的搞笑功力,但难掩“又穷又雷又污”的低俗品位,因而最终和许多网剧一样,遭遇广电总局勒令下架剪辑的危机。网剧往往以新生的网络文化为导向,过于迎合观众,因而常常将网络中一些负面内容代入剧中,所以国家对于网剧市场的规范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多元文化潮流中的进军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在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不同国家的电视剧作品,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韩剧、美剧、英剧、日剧等大量涌入,全球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不断碰撞、交汇、融合。从电视剧中,人们可以了解其它国家的社会现状和风俗习惯,各国间电视剧的交流,实际上也是一种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它为人们了解世界打开了一个窗口,使人们看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在国产剧吐槽漫天的现状下,一部部制作精良的良心剧也在慢慢崛起。自2012年播出起至今热度不减的《甄嬛传》中精致典雅的服装道具、规范的宫廷礼仪和充满古典韵味的台词无不体现了剧组对于影视创作的诚意,使观众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5年,古装力作《琅琊榜》历经四年的筹备制作,通过从主角到配角精湛的演技、精良的画面、考究的细节和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以强烈的家国热血、兄弟情义和赤子情怀为主题,向观众传递一种正能量和大情怀。该剧热播之后,其幕后制作团队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也备受关注,但该剧导演之一李雪却对此颇感惊讶:“《琅琊榜》并不比我们以前的戏更精良,我们只是保持了一贯的水准而已。”例如虽然誉王谋反、攻打猎宫这场戏在荧幕上只有十到二十分钟,但为了铺垫剧情高潮点,整整拍了7天,使用云梯、滚木、烟、火等营造出古代攻城的真实效果。制作人侯鸿亮表示:“‘大气’的艺术风格、‘主旋律’的精神气质和情怀传递、‘正剧’的态度,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做剧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山影团队多年来在幕后默默耕耘、关注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获得海内外观众的认可,甚至有观众在《琅琊榜》大结局过后感叹“此后无剧可追”,虽然此言太过绝对,但也反映了这部电视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琅琊榜》严谨的摄影构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好作品的诞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为文化传播的渠道,电视剧拥有着影响人们价值观和思想的重要力量,因此电视剧行业更需要艺术创作者抛却名利烦扰、静下心来一心为艺术奉献的精神。
文:毕艺凡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