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高学历人才比比皆是,大学生早已不再是稀有物种。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毕业即失业”成为每年毕业季的常见问题与恐慌,许多大学生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因而在校期间,许多大学生提早踏入社会从事兼职工作,以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
理想与现实交锋
大学是莘莘学子心中知识的殿堂,但同时也是许多家庭的经济重负。从幼儿园到大学十数年的时间早已让一些家庭在这场马拉松式的教育投入中疲惫不堪,而在大学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谋生能力的学子们希望通过兼职以自己的劳动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有部分同学将生活费用于学习外语等辅导课程,而渐渐独立的他们不愿一味向父母索取,而希望通过兼职依靠自己的双手谋生。然而现实并非总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一些大学生在传统的劳动力型兼职上耗费过多的时间精力以至于影响学业,而且如果理财和自我控制能力没有随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2014级生物科学曹尹在采访中说道:“做兼职赚取一些钱后,购物时会比较容易大手大脚。”
部分大学生从事兼职不仅仅是因为经济收入,更多的是看重兼职对能力的提高。“我想做一些对专业有帮助的工作,比如实验室助手。”大一新生任若然表示。从社会就业需求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提出的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往往会使他们与心仪工作失之交臂,因而兼职成为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变的一种途径。“通过兼职可以了解社会现状,为进入社会做好前期铺垫。”大一新生鲍依蕾如是说。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发传单、做家教等传统兼职缺乏专业特色。因而,一些大学生开始将目光转向带有明显个性与技术特征的新型兼职。
图书馆兼职员
百花齐放 新型兼职兴起
在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兼职亦不再单调,更多基于兴趣爱好、助推未来发展的兼职开始兴起。部分同学利用自己的特长从事婚纱摄影、制作海报、写网络小说、在高级西餐厅中演奏乐器等兼职,这类兼职因技术要求而往往具有“高门槛、高回报”的特点,在带给大学生可观收入的同时,也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成就感,对他们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增长也有着极大的作用。海大之声播音员刘荣欣谈起自己的校园兼职时,脸上溢满笑容:“当时加入海大之声主要是出于个人爱好,所以虽然工作辛苦,我却甘之如饴。”,当多日艰辛变为收获,那薄薄几张纸币上有着重似千金的分量。
对于新型兼职的尝试也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过程,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才能真正给人带来提高。风靡全国各大高校的寝室便利店“宅米”在入驻鱼山校区时在短短一天内就募集各宿舍楼的店长,“宅米”区域代理高忠旭表示:“相比于外卖,我们的经营主要靠宣传和服务,每天从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大家一起为订单而奋斗的感觉令人振奋而温暖。宅米是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一线销售人员依靠个人的努力完成销售指标,它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体验社会的机会,相比于家教等一成不变的兼职,宅米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成长。”各类新型兼职的体验有利于大学生们更好地发扬个性,发掘自己的潜力,找到可以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信息喷涌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兼职中可以获得的裨益使不少大学生为之心动,但兼职这潭水下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目前在大学生兼职领域中出现奇怪现象:一方面兼职信息来源广泛,兼职渠道日益多样化;另一方面,完全可信的信息渠道却十分有限。采访发现,大学生比较信赖的兼职来源是熟人介绍。另外,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对兼职的筛查相对严格,且不收取中介费用,因而在学生中十分受欢迎。然而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仅仅依靠这两条途径并不能满足旺盛的兼职需求,因而许多大学生选择从其它渠道获得兼职信息。
步入大学校园,电线杆、宣传栏甚至卫生间都少不了兼职小广告的身影,除了这种相对传统的宣传方式之外,兼职招聘网站、微信兼职推广、兼职APP等宣传推广平台也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缺少强力而细致的网络监管,这些方便而快捷的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部分大学生选择通过中介公司来获取兼职岗位,但通过中介寻找兼职意味着大学生要承担高额的中介费,使自己本来就不多的薪水雪上加霜。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与用人单位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各种虚假和诈骗性的中介公司横行的市场,令大学生的兼职之路更加艰难。2014级的杨一凡曾为某品牌做过校园代理和青岛代理,但随着对工作的日渐深入,常常为一份订单而违心去笼络的虚假人情让她愈来愈厌倦,最终她选择辞去这份工作。某些兼职宣传过于片面,甚至是刻意隐瞒,致使大学生在对兼职工作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从事该工作,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兼职招聘
体制残缺 天平失衡
由于信息的泥沙俱下、真假难辨,自加上自身社会经验的不足,大学生兼职难逃社会怪圈,常常陷入上当受骗的恐慌之中。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乱象横生,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未完善,许多领域的监管都存在漏洞。据《中国青年报》调查,过半大学生打工曾遭遇工资克扣和用人单位变相收费的情况;广州佛中学生工地打工不幸坠楼,陷入深度昏迷,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南方日报》)••;大学生从事手机代购、为网店刷信誉而被诓骗大量钱财的事件屡见不鲜……种种乱象让人触目惊心。
我国保护劳动权益的相关法律并未将大学生列入保护范围,1995年出台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指出“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到不平等对待时无法通过劳动监管部门进行维权,只能进行法律诉讼,但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不与大学生签订合同或在合同中弱化大学生利益,致使他们有理难申。而且即使证据完备,法律诉讼所需的高额律师费和诉讼费也会让无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们难以承受,漫漫维权之路更会使大学生筋疲力尽,影响学业。尽管现实如此严峻,但许多大学生仍存在侥幸心理。“我没有仔细看过合同内容,因为我觉得周围有很多人在做这份兼职,用人单位不可能骗这么多人吧!”2015级药学白惠说道。
磨砺与挑战并存
社会现实的复杂与残酷可能的确会使一些大学生在兼职道路上遇到种种困境与无奈,但每一个大学生最终都会脱离学校与家长的保护,独立在社会上闯荡,将要面临的问题也会更加复杂多样,绝不能因噎废食,而要用理智的态度对待兼职。面对兼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学校、社会与国家机关要协同合作,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尤为重要,也许闲暇时间了解的一个法律知识、高薪诱饵下的一份思考、怪异境遇中的一个求助就会让你免于落入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兼职是大学生活中一种难忘的体验,既有拿到第一份薪水的欣喜自豪,又有初入社会的困惑,无法单纯地用好与不好去评判。是否从事兼职,从事什么样的兼职,都应该从个人实际考虑,任何的盲从都只会使自己更加迷茫。不论你做出何种选择,你所经历的一切最终都会融在你的血液里,影响着你未来的脚步。
文/图:毕艺凡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