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与美酒,花缎与象牙……一部舞台剧的呈现,意味着数月来,脑海中滚滚的万千思绪终归平静,其中冗杂,不可说。大多数人只是作为一个欣赏者、旁观者,参与最后的直观享受,然后便成了评判者。在海大,无数个幻想家、创作家冠冕“海鸥”之名,期待“评判家们”伸出橄榄枝。
有一群人,在马不停蹄地在寻找着他们的“初恋”。他们,一群才华横溢,古灵精怪的年青人,因海鸥剧社《寻找初恋》剧组而相遇。这是海大第一部音乐剧,是海大的“初恋”,也是剧组每个人心中的“初恋”。
命运的布鲁斯
12月14日晚,《寻找初恋》开演。大厅漆黑,舞台灯柱亮起,北村赵博一曲《同桌的你》恰似“初恋”的滋味,《匆匆那年》流逝却不被遗忘,一首《Opening of Finding Destiny》中,郑灰灰(12港航赵小康饰)和骆颜(13财管康嘉饰)陌生地相撞。没有“与春风撞个满怀”的诗意,他们只是互道抱歉,又各奔东西,但似乎,有着什么莫名的情愫正悄悄滋生。
彼时,郑灰灰职场情场双失意,骆颜面临大龄单身女的尴尬处境,两人各自处于人生瓶颈期。一次偶然的拼车让他们的命运之旅开始交集,但又戛然而止。然而没想到,在几次相亲无果后,骆颜被嫁女心切的父亲带往郑灰灰创办的“寻找初恋事务所”。一场帮助骆颜寻找初恋的旅程开始……其间,骆颜似无心寻找,总是吃着榴莲干,郑灰灰却始终不愿放弃寻找故人,童宁。
7年前,骆颜只身一人,从青岛去往印度,其间偶遇童宁(14工程管理王诗魁饰),他们在飞机上相识,在沙漠缘分般再见,害怕受伤的骆颜选择了逃避。
“明天以后,他又将要,回到中国,能不能再相遇,不知道命运的安排”,骆颜唱着,“与其曾经拥有过再失去,不如一开始就没有得到。”
7年后,骆颜和郑灰灰在为期数月的初恋寻觅中情愫暗生。然而命运作弄,童宁再次出现。“你们的童话会继续,我不过是一段插曲。”骆颜走后,郑灰灰默默唱起。
谁知一曲三折,峰回路转,骆颜再度来到初恋事务所,两人在爱神面前踟蹰不前。最终,郑灰灰鼓起勇气表白,“是你让我再一次找回初恋。”郑灰灰终于唱出了心底的声音。二人走到了一起。
画面再次倒流7年,曼谷机场。在曼谷留学的郑灰灰,买不到机票赶回青岛赴他初恋的婚礼。骆颜那时却也恰好从印度回青岛,转机曼谷,但因逃避童宁而临时将机票改签。郑灰灰如愿以偿并以自制榴莲干作为回礼送给骆颜。
原来结局早已注定,二人7年前相遇的那一刻,命运的布鲁斯就已经唱响了。

嬉笑不断,却也是一部温暖的音乐剧。
每一个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相遇——当海鸥剧社遇上音乐剧,当导演遇上好时机,当演员们遇上彼此——即是久别重逢。12月10日起的海大话剧周就像一个载体,让那些有思想、有表达欲望和能力的创作家们得到一个契机,使所有人看到他们的付出,听到他们的心声。
音乐剧,难度大,形式新颖,是海鸥剧社未曾尝试过的。金诗瑶怀揣着一个“上演音乐剧”的小梦想,逾一年,海大第一部音乐剧《寻找初恋》氤氲而生。
至于为什么想涉足一个未知的领域,她的回答很简单:“音乐和戏剧都是自己很喜欢的东西,音乐剧就是二者最好的结晶。我也想在海大看场音乐剧,既然没有,那就自己做啦。”人生大多数时候都如此,不为某个刻意的理由,只是头脑中突然闪现的灵感不偏不倚地响应了心底的声音,满腔热情又恰好迸发,一次行动成了必然。
然而,一部剧的诞生没那么简单。
“这个本子虽然很适合学校剧社演出,但我足足等了一年才敢拿出来,因为只有等到演出的硬件设备齐全了才有可能很好地做出这部剧来。”金诗瑶等到了,可接下来的工作依然阻碍重重。
“一开始选角还挺难的。”谈到面试小插曲时金诗瑶苦笑道,来面试的都是女生,男主无处可寻。金诗瑶对演员的要求是首先对音乐剧感兴趣,其次唱歌和肢体条件都要过关,再者,自身的表演方式也要和角色贴切。百般无奈下,金诗瑶找到海鸥话剧社社长赵小康帮忙。
终于,男主角找到了。“赵小康学长今年大四,又签了工作,本来觉得最好还是不要麻烦他的。”但是选角迫在眉睫,金诗瑶就尝试去找他。好在赵小康非常支持海鸥创新,所以虽然特别忙但还是答应了。但剩下的角色仍然是个问题。面试的时候很多新生由于种种原因没到场,金诗瑶只好后来特意去大艺团邀请。
万难过后,演职表尘埃落定。每个演员性格不同,专长互补,但他们都有一个特性,不管周围如何嘈杂,只要在戏中,他们就一定是全神贯注、不受干扰的。所以常常会出现一幕——导演和工作人员在一边讨论情节、道具的准备问题,有时甚至会盖过演员的声音,但演员从来没有跳戏,仍能自如地练着——“他们真的很专注”。
舞台一边,赵小康和康嘉对着戏:“嘿!”,“啊!这荒郊野岭的!你干嘛吓人呀!”
另一边,“诶我们到时候话筒应该怎么放啊?”,“我觉得在舞台边摆一排话筒效果应该不错。”

李明森饰演的空姐得到了一致好评,这或许是一种天赋,但更多的是态度
三晦朔余的排练 却甘之如饴
一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用以播放剧中音乐;一个纷乱却透露着艺术气息的排练室,墙上贴有硕大的经典文化符号格瓦拉头像,地上堆满了道具;一堆三个月里的断续时刻,不停地与时间赛跑;一群才华横溢的年青人,用话剧展示自己。
他们从手持剧本,顿挫地尝试着背下一句句台词的陌生;到即便是忘词,也能在抓抓头发后接上表演;再到随处打住,还能从任意点重启的熟练。
仿佛,这不值得一提,不过是身为一名演员应该做到的吧。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群话剧演员们有着学生的身份,他们同样有繁重的学业压力和享受自己闲暇时间的需求,身处大四年级的赵小康背负着就业的压力,王诗魁则坦言自己需要多花时间在较薄弱的学习上,而李明森更是在今年的话剧周中共出演3部话剧,每个人都是忙里抽闲,但排练不歇。
“你参演这么多部话剧,排练时间冲突了怎么办?”
“那就3个剧组来回串呗,反正地点就在大屋、小屋和走廊上。”
3个月的时间随寒暑更迭而消失,但他们抓住了时间星的彗尾,在排练室里画下一道道的雪白星轨,那是他们留下汗水的见证。一次次“重来”,一遍遍配合,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剧本熟练到能替没来排练的同伴出演,能将他人的台词也背得几乎一字不差;他们摔得用力,喊得使劲;他们一边讨论,一边演剧,与细节较真,孜孜不倦。
人人都说,结果并不重要,享受过程才是人们应该做的。《寻找初恋》剧组正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冗长的排练,是很苦,但要能从中作乐,难道不如饴蜜?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数次排练之后,所有人对于每个情节都了然于心,但每一次的排练,却也会因演员们突发的创意而再添新鲜感。这是一个懂得享受过程的剧组——一次,他们随手抄起活动室内的海鲜道具,鱼和蟹,甚至还有大大的龙虾胸针和渔网面条。起初也只是放在手中把玩,但随着艺术的灵光一现,《寻找海鲜》一剧随即诞生——
“你看看你,穿得像个捕鱼的似的!”
“拜托,我这里是虾(型)男志耶!”
“我想到印度的沙漠去捕鱼。”
“我请你吃青岛大虾吧。”
“这么巧,我在曼谷还学过怎么煎鱼呢!”
……
导演和执导们都捧腹笑得直不起腰,而演员们则面不改色、淡定从容地即兴修改台词,演出的一段犹如行云流水。小道具的搜罗没有停止——李明森找出一条全新的宝蓝色方丝巾,围在脖子上,再戴起蓝色小圆帽,将渔网披在身上,走出高级定制的风范,空姐上场,扭动身姿,如临无人之界;王诗魁拎来铝制水壶,端起印着青花的古风瓷碗,出演一幕酒吧痛饮,无醉不归;康嘉和赵小康抓起一条亮得刺眼的绿色舞蹈裤假装毛毯,双双披着共度漫长漆黑夜。
还有剧组人员之间的日常——
“哇这样的道具都能被你发现,你应该去道具组的。”
“那我大概是颜值组的吧。”
“你大概是颜值组派来送水的。”
当剧组人员被问到是否能拍一张现场合照时,一个巨大的难题出现了。他们认为这个杂乱的排练室实在见不得人。挪开一排镜子边的靠背椅,只剩下满地碎纸屑,“这里居然还有一个没有拆封的快递”。于是他们拿起扫把铲子,合力扫出了一座小山,再把白蒙蒙的镜子擦亮。康嘉戏谑道:“海鸥只有每年拍剧照的时候才能干净那么一回了吧?”
大扫除完成后,他们对着镜子摆出令人忍俊不禁的pose,并自带配音。
“好,现在来拍一张正经的吧。”
“难道刚刚那张不是正经的吗?!”

“谁做后期?你们两个?OMG没希望了哈哈哈哈”
“每个剧组都让我蜕变”
王诗魁坦言自己曾是一个较腼腆内向的男孩。
“刚进剧组的时候就是放不开,觉得自己无法胜任。”
但这完全不是排练中的他。
在略害羞的2015级中外法学徐子钊唱歌面无表情,肢体僵硬时,王诗魁一把夺过话筒喊道:“我来教你!”音乐响起,他随节奏摆动身体,在动情处缓缓庄重地抬伸起右手,并说:“唱到这里你要这样。”一个郭富城《对你爱不完》里的经典动作逗笑全剧组。
“大一以来每个剧组都让我蜕变。”
演员赖毅然与之不谋而合:“成长什么的不是能够看出来的,它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但是问我海鸥给我带来了什么方面的成长,我觉得除了话剧技能方面的,更多的是我对于社团还有大学四年生活的一个认识。”
或许在一个观者的眼里,剧组的成员仅仅是情节贯连者,除了重复排练同样的东西,他们能得到什么?但走进幕后,走近剧组,就会发现每个“海鸥人”都在这里留下他们各自蜕变后的蝉壳。就像王诗魁所言的“本剧组的人让我解放天性了”,一次次的排练和演出,着实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给了他们机会去体味生活的多种方式。一开始也许不习惯,甚至抗拒,但最后都会为这朵“玫瑰”所吸引。当然,倾注的心血和消耗的光阴,并不是没有下文的。汗水,挥洒在青春大地上,蒸发成汽,亦会留下淡白的盐迹,在说——我来过,并未曾离开。
他们陪着海鸥,在成长。

王诗魁从一开始跑龙套到后来担任男二号,虽说并非初衷,但不得不承认最后的收获出乎意料。
思想的碰撞 灵感的牵引
人们评价一部电影或戏剧的优劣往往在于其能使感官产生多大的共鸣。当受众是初涉大学或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他们会精细、考究地去审视,还是仅仅把舞台剧视作消遣?不难想象学生们对于校园话剧和影院中上映电影的评价深度是不同的,或许这样一部就“创作在身边”的话剧让人一下子联想到的是诸如“噱头足不足”之类的问题。
二审过后的一次排练中,金诗瑶说审核人希望搞笑的成分需要再多一些。当问及会不会因为这个而有一点改变这部剧的初衷时,金诗瑶似乎表现得很坦然。
“嗯,这个剧主打轻松浪漫的氛围,我喜欢大家在看完之后都会有愉快温暖的感觉。”金诗瑶表示多加笑点让观众不会因为剧太长而有不适,“而且这部剧不需要有太多深思,有多少感悟,只是让大家在平时的忙碌中能够有段放松的时间,乐一乐。”赵小康则希望观众能感到温暖多于喜感,毕竟这是一个青春爱情音乐剧,重点自然要放在歌和剧情上。
如何在温情和逗趣之间游刃是最大的挑战。演员的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种表情都会影响到观众对这个片段的认知,这是一种演员所需要的情节把握感和角色平衡感。只有你融入这个角色,观众才会接受这个角色。
而对于演员在舞台上偶然迸发的灵感,金诗瑶似乎有不同的理解。排练中常常会有演员自然而然的发挥。演员们入戏深了就会突然说出几句家乡方言,导演们也都觉得效果出奇地好。又或者是康嘉和王诗魁在相亲戏时演到两人一拍即合,康嘉随即伸出右手,与王诗魁击掌。
她说照本宣科不是她的性格,不同的人演同一个角色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才是一个话剧可以经久不衰的条件,而且往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设计出来的配合才是演员们最自然的表现,很有可能这样的偶然就会造就一个“价值”。
“有点私心就是,我自己看了那么多遍排练,也想看些新鲜的东西啦。”
每颗苹果都会有个牛顿发现它
“希望自己不要笑场不要笑场!”赵小康在演出前一直这样对自己说,“当然也希望在背女主、被女主亲的时候女朋友不要看到”。
12月14日晚,在近一个学期的排练后,《寻找初恋》剧组的每一份子完成了他们最后的使命。谈到演出,赖毅然感慨演员们发挥挺好的,可惜现场出了点状况,比如话筒喷麦,后台没有关麦……
“但毕竟这是第一次用麦克风演话剧,一切都很棒。”
令人感动的是到场的观众在每一幕结束时都不约而同为他们鼓掌,在众人谢幕致辞时的欢呼无疑是对他们三个月来付出的最好礼物。
“我在做的只是搬运和还原,想把这个剧、这种表现形式分享给海大的同学们。所以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原剧本来就很优秀了。”金诗瑶在谢幕时一直鞠躬向所有人致谢。
《寻找初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如同初恋的体验,没有任何经验,心里承受的来自各方的压力也从没有断过,然而他们未曾停下脚步。当与困难执剑相对,能做的只有击败它。事实证明,他们坚持的是对的。
评判家们或许无法理解一个演员心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演员们在落幕那一刻心中长长舒出的一口气就是自己曾经付出的最好见证,或许人生的序幕由他人打开,但舞台上的热泪盈眶却必须由自己奏响。

落幕后,他们迟迟不走,互相调侃嬉笑。
文/图:林书廷 周锦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