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维摩境界,还有一种打磨,沉淀尘纷扰与胭脂香,摇落霓虹乱与烟酒呛,谓军旅。就像冰火之歌,是世界的毁灭,也是人性的重生。
三载军中立
从教官到教官
“学校给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同时强调文明施教。作为一名教官,也是一名学生,一言一行都是在给新生做一个榜样,要以身作则。在能力方面,遴选教官的时候进行培训,要求达标。”
教官选拔,历时两个周。选上之后的教官培训,历时一个周。高强度训练,包括查内务、带训练、教动作、怎么教,细致到每一句话,都有非常精确的训练。
军训流程有专门的军训团,每天晚上都要开会。
“我第一次当教官是在大二,当时站在新生面前,一个字‘懵’。虽然之前经历过那么多的理论培训、模拟实战,但毕竟不是实战演练,真正突然来到新生面前,真的很懵。尤其,在一百多号人面前那么大声地喊话,让他们听你的,其实挺难的。”
“现在就不一样,三个方队合起来,两百五十多人,在他们前面喊话,很自然,不紧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时我第一年自我介绍的时候两腿都在抖。”
“那个时候主要是跟着有经验的教官学习。”从在一百人面前说话拘谨,到在二三百人面前喊话自然,“紧张”的情绪已经消失在一去不返的时光。
“现在做连长,要学会把握整体的训练情况,要与教官形成良好的沟通。”教官主要的任务是完成训练工作,连长要学着处理训练场上的各种情况。说到此处,他略带玩笑:“其实教官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教官每一天,在操场上,跟着他们训练。一来,就走不了了。从早上五点四十起床,到晚上十一点睡觉。九点从新生宿舍撤离之后要回去开会,商量明天的计划。新生就是跟着训练,教官承受的压力远远比他们大得多。”新生军训的磨砺主要是身体上的,教官的担子压在心上。训练得不合适,比如训重了,学生电话打给家长,家长找到学校,领导找到军训团,连长找到教官,最终的压力还是在教官身上。
做教官很费嗓子,每个人口袋里都装着金嗓子,每次军训结束都要一周来恢复。
为什么每年都守在场边,都要做教官?“国防生都很珍视做教官的这份荣誉,也很珍惜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历练。”
韶光三换,在时光的背影,有些模糊的片段注定老去,有些鲜艳的记忆诉说念念不忘的执着。
颜色未改,新生已换
新生?新生!
“懒散”、“进步”、“优秀”是刘振用来形容新生的三个词。新生刚刚来到军训场上的时候是懒散的,他们不接受,排斥军训。而现在的他们正在进步,他们精神焕发,积极性高。优秀则是对他们的一种期待。
“如果你带的人到最后,不优秀,你心里也不好受。让他变得优秀,让他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是我们每一个教官的终身奋斗目标。”
“新生刚开始都比较抵触军训,有些同学在整理内务的时候,前面的教官刚刚说完不能玩手机,后面的教官一进门四个人都在玩手机,这时候教官盯着他们不说话,过不多久他们自己就绷不住心里那根弦了,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些非常不听话的同学,他自己什么都无所谓,但是跟他们讲父母,讲朋友,讲那些身边关心他们的人,“你都十七八岁了,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他们的眼圈立马就会红。
“每一个教官都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激发他的荣誉感,鼓励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犯错误了,主动去承认错误,纠正态度。”很多时候大声斥责、用骂的或者吼的,往往效果不好,“不如一默”却可以触动心灵的弦。“到现在为止我们连已经哭了三十多个了,保守估计。”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柔软的土壤,都有一片芬芳在生长。当教官喑哑的声音轻轻扣响重重的木门,在心底深深的庭院里响起闷闷的一声,敲醒一股泠泠的泉,敲红一双乌黑的眼。
毕淑敏有言: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请先改变心的轨迹。
“他们最大的改变是态度,从第一天不理你,你说什么他都不管你,一种懒散的态度,到现在,他们已经适应军训生活了。作为一个士兵,已经学会了服从命令、令行禁止。”
从排斥到接受,从接受到喜欢。“每年结束的时候都会哭。”军训散场的时候没人喊“解散”,留在原地的同学怔愣,然后潸然泪下。
步履漏光阴
一种选择,一种信仰
“我还上小学的时候,看到电视上面一身白色的军装,当时也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的,我跟爸爸说,‘我将来也想做那样的人’。”
当青涩稚嫩的孩提时代已经过去,当一个毛头小子长出胡须,当那句指着电视屏幕的“我将来也想做那样的人”成为已经被忘却的记忆,最终他还是穿上一身戎装,成为一名国防生,一名准军人。
没有重复过往,没有透支未来,在一身迷彩中,撩拨历史的记忆,擦拭岁月的尘埃,一边是泛黄的昨日,一边是明媚的今天,战争,或者是和平。
“09月03号国防生集中在4101和4102观看阅兵,我很羡慕他们在天安门面前踢正步,非常非常羡慕。”
“我觉得不能说我百分之百的就想干这个,但是有百分之八十的向往,我爱好它欣赏它,特别想去干这个。”他本想要进入军校,经过家人的建议,最终决定选择做一名国防生,进入地方大学。“在地方大学和在军校学到的东西不一样。如果一下子考到军校去,就再也来不到地方大学了,会感觉一生都有这样一种缺失。”
定格酸涩,定格记忆
“我们大一的被训的时候,教官用很沙哑的声音唱了一首《军中绿花》,我们都哭了。”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声声我日夜呼唤,多少句心里话,不要离别时,两眼泪花,军营是咱温暖的家。”
“我们都非常喜欢跟国防生兄弟在一起,跟自己区队的兄弟非常亲切。”国防生的宿舍在一起,不同专业混住也有,平时在一起,约自习,约图书馆。“下雨的时候,在图书馆,没带伞,在群里喊一声,‘有兄弟在图书馆吗?’如果有人在,他马上就会给你送把伞过来。”
《灰塔笔记》里说:“战争和军队,都可以从灵魂深处改变一个人。”每年大四毕业的时候,晒得痕迹分明的麦色肌肤一经接触,泪水霎时下落,眼眶红成再也关不上的闸门。
“我想考研,考到军校,去看看军校的生活。”
“毕业后我们一般都会在军事院校进行一年的军事培训,同专业的人一般会在一个地方,还可以见到,不分在一起的,基本就见不到了。前年,有个学长分到西藏,去了之后没有再见到过。每年都有人,天南海北。”
蓝海白浪,未来天涯海角。洁白的军装,照见曾经的鲜衣怒马年少轻狂,笔挺的背影,诉说血汗泪水风雨沧桑。有些人会怀想十里荷香、长风碧浪,有些人会想念塞北苍茫,曾经被抛掷的光阴,又怎能将它彻底遗忘?有一种故乡是和平,召唤回迷失的众相,有一种岁月叫苍茫,停留在历史的远方。
“我的箴言一贯如此:英雄不问来路。”拿破仑也许还会认同另外的半句话,英雄不问归处。他们毕业后,江南塞北,巍巍如山,滔滔如海。
军中绿花
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站岗值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衷心的祝福妈妈,愿妈妈健康长寿,待到庆功时再回家再来看望好妈妈,待到庆功时再回家再来看望好妈妈。
故乡有位好姑娘,我时常梦见她,军中的男儿也有情啊,也愿伴你走天涯,只因为肩负重任,只好把爱先放下,白云飘飘带去我的爱,军中绿花送给她……
文/图:芦泉宏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