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文化涌入象牙塔 中国海大树立新标杆

作者:于联志 杜文杰来源:中国体育报2015年05月12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5-05-12 字号:

    2015年5月12日出版的《中国体育报》在第六版报道了中国海洋大学拳击教学工作及拳击文化建设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刊发了中国海洋大学拳击队总教练于联志教授的专访文章;2015年4月25日出版的《体育晨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体教结合的典范——聚焦中国海洋大学拳击队》专题文章,介绍学校拳击队的建设情况。以下为相关文章的内容。

拳击文化涌入象牙塔 中国海大树立新标杆

于联志教授和他的弟子们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将推出首届大学生拳击锦标赛,首次将大学生群体与拳击项目以正规化的比赛形式联系起来,国家对于“拳击文化进高校”的殷切期盼可见一斑。对此,中国海洋大学已率先迈出这一步并取得成效。

灿烂拳击意义非凡

  2008年,邹市明为中国赢得第一块拳击奥运金牌;2012年,熊朝忠为中国拿到第一条职业拳击金腰带。近几年来,中国拳击军团在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拳击锦标赛、世界拳王金腰带争霸赛等国际赛事上屡获佳绩,并涌现出一批为人熟知的优秀选手,发展出一批铁杆拳迷。自此,拳击一步步走入大众视野,逐渐成为国人心中的骄傲。

  曾练过拳击的习近平主席在去年南京青奥会前专程看望中国拳击队时曾强调,“拳击是勇敢者的项目,攻守要全面,速度、力量、抗打击能力、反应、体能要全面发展,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诚然,拳击作为全世界最流行、最实用的技击术,有其独到的意义——磨砺意志、培养自律、锻炼体格并传承着尚武精神,对于民族进步的战略意义已超出运动本身。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发展传承的主流人群,若使其受到拳击的熏陶与磨练,必将有助于改善当前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更有助于培养其吃苦耐劳、自律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品格。如是,未来一代一代的传承将会使拳击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也将逐渐改善国民性、强健中国人体魄。

海大与拳击漂亮合击

  谈到拳击与大学生的联系,就不得不提起中国海洋大学“拳击项目进高校”的第一块“成功试验田”。放眼全国,还有哪所综合性大学有海大这般实力强劲的拳击队和人气爆满的拳击课?

  2008年底,国家体育总局经拳跆中心特批,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一所985和211工程的综合院校,拥有了全国唯一一所单独组队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普通综合大学代表队资格。至今7年时间里,海大拳击队的姑娘们几乎包揽了国内外所有拳击赛事的金牌——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世界女子青年拳击锦标赛、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亚运会女子拳击比赛、全国锦标赛、精英赛、冠军赛……并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拳击60公斤级第五名,还创造了综合大学学生在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中连续两届夺金的历史,可谓是战绩辉煌。

  专业拳击比赛之外,海大的拳击选修课也是一大亮点。自1994年首次开设以来,拳击课已经成长为一项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传统特色课——海大有着自由的选课制度,因此有许多学生拿出60多权重分(满分100分)投拳击课,而仍有很多学生4年中都无法选中,便只能采取蹭课的形式来完成学习拳击的心愿。

培养人才与选修课相辅相成

  在海大,专业拳击人才培养与选修拳击课相辅相成,在综合性大学自由兼容的文化沃土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综合大学浓厚的学习气氛和文理科学生的交流给了拳击运动员更广阔的知识面和视野,特别是非体育院校教师更多的授课角度,使她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有了更多的思维模式,对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而选修拳击课程的学生则有机会与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冠军、全国冠军零距离接触交流,能在大学期间亲自接受专业级老师的教授指导,真正学会一技之长,这些都激发着他们学习拳击课的热情。

  中国海洋大学与拳击结缘的探索和常识能够取得成功,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的正确决策和中国海洋大学领导的鼓励支持,受教于专业的拳击教练和师资团队,感励于海大师生的密切关注,海大的拳击文化在过去20年中逐步成长,如今已枝繁叶茂,可为后来者之标杆。(于联志)

专访文章:

甘做高校拳击铺路石
——记海大拳击领军人于联志
本报记者 杜文杰

 

中国海洋大学拳击队总教练于联志教授

  提起中国海洋大学与拳击结缘并形成中国重点高校中唯一的“拳击特色”,不能不提到默默奉献的海大拳击领军人——于联志。正是在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拳击这项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勇敢者的运动”才最终走进中国重点大学殿堂,在中国优秀拳手通过综合性大学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在校大学生也通过拳击选修课感受拳击的魅力,磨炼意志。应该说,于联志功不可没。

  于联志从13岁开始拳击训练,是中国恢复拳击运动后的第一批国家队队员、中国第一位拳击硕士研究生、全国冠军,出任过国家女子拳击队教练,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大拳击队总教练、中国解放军拳击队特聘名誉教练。1992年,于联志从武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后,就职于当时的青岛海洋大学,由于对拳击不舍的情缘,1994年率先在海大开设拳击选修课,并逐步在海大推广发展拳击,一步步促进并见证了海大拳击的辉煌。

  “当运动员和教练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态,我当运动员的时候只用想怎么把动作练好,而当教练就要在每个方面为学生考虑,做他们的兄长和朋友,关心她们,只有互相信任才能更好地沟通。”于联志说。

  场上场下,于联志都尽心陪在队员身边,其他教师得以休息的寒假,却是专业运动员最关键的冬训时间,于联志舍弃休假时间,陪伴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次训练。“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在一次次的“同甘苦”中,团队整体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拳击选修课上,于联志也兢兢业业,他的课堂从不沉闷,手把手指导、丰富有趣的小游戏,都让学生沉浸在运动的乐趣中。每学期的开头,他都会给学生许下一个承诺——我会把你们这些学生培养成业余人群中的拳击专家。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将专业拳击训练中的躲闪动作巧妙转变为“小鸡啄米”和“躲打脚棍”等游戏,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生动感受到拳击的魅力。

  提到借由全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的契机在全国高校推广拳击项目,于联志表示:“愿以海大自身的行动和经验,抛砖引玉,希望国内更多的综合大学参与到这项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中来。”

  于联志认为,既然要举办“全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在各高校组建拳击队已是必需,开设拳击课或将成为潮流。要想在大学发展好拳击项目,首先需要的就是具备拳击专业、热情、认真的老师,去教导、培养学生。

  于联志说:“优秀拳击老师的一大来源就是退役的拳击运动员,他们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若不能传承给后人也是一种专业人才和资源的浪费,若能将他们招入大学校园担当拳击老师或教练,将能获得两方双赢。”

  当然,在高校推广拳击项目离不开国家和各校管理机构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借鉴成功经验,更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积累。前路漫漫,但为了中国拳击文化的发扬光大,为了大学生身心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了中华民族体质与精神的向上发展,一切创新与摸索都是值得的。

相关链接:

1、《拳击文化涌入象牙塔 中国海大树立新标杆》

2、《甘做高校拳击铺路石——记海大拳击领军人于联志》

《中国体育报》报纸版面PDF文件下载

《体育晨报》报纸版面PDF文件下载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