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到中国海洋大学视察指导工作,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及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汇报,并与学校党政领导及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座谈。
校长于志刚从学科发展、科技创新、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985”工程建设以及90周年校庆工作等六个方面汇报了学校近期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学校目前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如:制定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启动编制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扎实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国家海洋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东方红3”新型深海大洋综合考察实习船建设,推进教育部、海军共建海大,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通识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国家海洋外交战略等。在汇报中,于志刚校长代表学校感谢教育部在“一流大学”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东方红3”船建设等方面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立新教授从发展概述、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情况、开放合作交流、保障支持情况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说,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两洋一海)是“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的核心海区,“两洋一海”环境事关我国的气候、防灾减灾、海洋健康与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海洋的环境观测与预测一直是国际海洋与地球科学的巨大挑战。海洋科学与技术青岛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瞄准全球三大顶级海洋研究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将中心建设成进入国际前6名的海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
在听取了于志刚校长和吴立新院士的工作汇报后,杜占元副部长对中国海洋大学近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国家海洋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海洋大学领导班子奋发有为,积极开拓创新,学校事业快速发展,许多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成果丰硕。他指出,教育部正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一流大学”的建设,重点是学科的建设。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发展自身的优势特色学科,学科发展要结合国家需求,要努力达到国际标准。他指出,“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学校实力是基础,但更为关键的是实干,而且要注重实效。中国海洋大学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具有自身的优势。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推进同其他行政部门、高校等力量的协同,力争获得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在90周年校庆期间举办了高水平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体现了学校在全球海洋科研领域的学术地位。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要积极作为,发挥作用,做出贡献。他指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东方红3”船的建设对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出击,加强与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扎实推进有关工作,努力建设高水准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校党委书记孙也刚主持会议。他代表学校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给予海大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说,杜占元副部长的讲话为今后学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会后,学校将认真落实好讲话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以及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学校党政领导张静、董双林、李巍然、闫菊、李华军、王剑敏、卢光志、陈锐,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代表出席会议。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