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我们中国海洋大学12名大学生组成的“蓝色年华,筑梦青村”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从青岛出发,赶赴四川广元,开展为期16天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
8月3日,历经三天的颠簸,我们抵达了实践地——汉阳镇小剑小学。这里地处深山,距离县城很远,很少有人问津,办学经费缺乏,灾后重建为学校建了食堂和厕所,全校共有100多名学生,除幼儿园以外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抚养长大。学校正式教师仅有8人,师资十分缺乏,没有条件接受完整多样的教育,我们的到来,让孩子们喜出望外。
经过简单休整和了解,8月4日我们即展开了以学校集体教学和家访心理辅导为主体,辅以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成长社会小调研、海洋强国政策宣传、环保意识小宣传以及结合当地较为典型的地质特点开展地质专业的学习实践活动。
由于是暑假,我们的支教活动类似夏令营,参加活动的孩子共有26名。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们的纯真天性,12名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队员各尽所长,围绕“快乐学习”的主题,主要开展了“文化素质”和“文艺兴趣”两类课程,如童话故事续写课、方形幻想图画课、趣味数学课、美丽自然密语课、趣味物理实验课、动画配音课、“我眼中的幸福快乐”主题研讨课、音乐手语合唱课、美术手工课以及欢乐辩论赛等。因为师资力量的缺乏,这些课程孩子们平日几乎都没有接触过。所以虽然我们这群大孩子的课讲得并不十分专业,但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欢乐积极的课堂氛围,孩子们活跃可爱的表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深深感染着每一个队员,每一堂课都精心备课,教得很卖力。
10天里,我们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朝夕相处,融为一体。早上,和孩子们一起打扫校园,迎接太阳的升起;上午课间,和孩子们一起打乒乓和玩篮球,向孩子们学习跳绳和滚铁环;下午课间,教孩子们跳舞,排练舞台剧,玩信任背摔,举办趣味运动会;晚上,通过聊天的方式分组开展心理辅导,或者队员精心挑选长江七号、海底总动员等电影,和孩子们一起观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去很多欢声笑语,也拉近了团队与孩子们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为播撒希望和阳光,激励成长正能量,团队还以“少年梦想”为主题,在周一的清晨,举行升旗仪式,重温“红领巾的故事”,一起诵读了《少年中国说》 ,另外,开展了“梦想你好”、“大山外的梦”、“走向世界”以及“中国梦*爱”等系列主题课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朗朗书声里,我们也感受到祖国的命运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伟大的中国梦归根到孩子们身上就是他们自己的梦想,长大后能够走到远方,好好看一看外面世界的丰富与精彩。
考虑到小剑小学的孩子们大都是留守儿童,许多成长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及时从父母那里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建议,需要有人去积极关注、帮助、聆听。从正式活动的第二天,团队就设定了专门队员每天进行细致的家访工作,并针对显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展开调研。山里的孩子上学不容易,我们班上的学生,离学校最近的也要走上40多分钟的崎岖山路,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泥泞的土路和湿滑的石阶更是大大增加路途的艰难,有住的较远的孩子,回家甚至还要翻过一两座险峻的大山。这些留守儿童,父母为求生计,常年在外打工,有时因为买票难或是票价贵,甚至过年也不能回来。从爷爷奶奶那里我们了解到,虽然父母每周都会给家里打电话,但也只是关心家里有没有钱用,对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极少过问。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体好还可以,能够给孩子的生活很好料理,有些年老体弱的就很难做到精细化地照顾,孩子们就基本属于“放养”的状态。生活的艰苦让山里的孩子更加懂事和独立:他们打饭的时候,不会撒掉一粒米汤;吃饭的时候,不会剩下一粒米。10岁的孩子都会熟练地自己叠被铺床,自己洗衣服。当婆婆接他放学的时候,给他五角零花钱便是最高兴的事情。他们几乎不吃什么水果,也不会央求爸妈买玩具,跟着婆婆爷爷下地干活便是娱乐。
为期半个多月的支教很快结束了,“蓝色年华,筑梦青村”支教队团结协作,热情投入,很好地展现了海大学子良好形象,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充分肯定。临近活动尾声,我们举办了一场师生联欢文艺汇演,汇演的最后环节是为孩子们播放前一天录制的团队寄语视频,这时,很多孩子们突然就从欢乐的气氛出来,纷纷落下不舍留恋的泪水,任队员如何安慰也没有用……
在实践中勤学知识,在服务中修养品德,在调查中明辨是非,在行动中笃实奋进。支教活动也使我们支教队员深受教育。在活动中,我们从大学殿堂走入社会的底层,近距离接触生活的真实,在实际的体验与感受中,锤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领悟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社会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自身得到切实的锻炼,从这些全新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更加懂得珍惜、感恩与奉献。
作者:李坤伦
来源:人民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