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力:用态度塑造精彩

作者:冯超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4-06-10 字号: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拥有什么样的出身,拥有多高的智慧,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罗曼·文森特·皮尔

  每到毕业的时节,鱼山总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秀美。荫绿爬满欧式建筑的墙壁,鲜花开在小径上,风中,一缕缕带着朝气的阳光,铺满鱼山校区的每一个角落。阳光,这就是康力给人的第一印象,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成为过去,但这种阳光,依旧充满着青春气息。

高楼闲上 豁目开襟

    处在春夏之交的五月,总是能在不经意时变幻景色。一阵清风拂过,已是转了路边的颜色。五月,对海大的毕业生有着同样的效用,因为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将在这个时节离开青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寻找一条带有社会标签的出路。然而对于生物技术2010级的康力来说,这个抉择并不纠结,因为他已经被确定保送到北京大学。

  “很早之前我就和北大的学生有一些来往,现在我也在参与并指导那边的一些关于生物学的研究。”提起众人心中难以触及的北大,康力的语气中并没有所谓的崇拜,但同时他也充满向往,“其实在大学中真正的学习还是要靠自己,名校效应的确存在,但是你自己如果不努力的话,无论你在那一个学校都难以有所成就。倒是北大的校风比我们开放很多,这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于自己的未来,康力的计划显得十分明晰:在北大,做研究。当然,对于他而言,这个计划中后者的分量要比前者来得多。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对自我操作能力的要求自然也很多,康力很早就清楚这一点,所以从步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他便专注于在自我学习和研究中得到提升。“生物技术并不是我选择的第一专业,这里面所涉及的知识也并不都是我擅长的,比如解剖学,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我想做好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康力讲到,“所以我还是在这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
  
  康力对自己的专业中的不同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着最直观的认识,所以在学习中,他从来都是一个主动的人:“我不喜欢我的生活很刻板,然而有的时候事情很多,我也会列一个计划表,总之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能够最好的利用大学这段时光。”这种生活状态或许就是康力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缘由,当然,国奖只是前者的一个点缀。
  
  因为明白自己的大学,所以清楚自己应该以何种生活姿态去学习。康力的目光没有局限于规整的大学课本,所以他的大学四年,便因为这份开阔明晰而有着独到的魅力。

志存高远

不言之言 闻于雷鼓

  北大、国奖,这些的确是光鲜的存在,然却也只是康力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生命学院的专业不同于人文社科类,它们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更加专业的素养。在学院和实验室的学习之外,康力更是把握了身边有力机会,迎来了大学生活中的有一个挑战:参加iGEM。
  
    iGEM为国际遗传工程的机器设计竞赛,全称是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这项比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最高国际性学术竞赛。而由康力担任队长所带领的队伍,是中国海洋大学参加比赛的第二支“部队”。合成生物学试图重设计现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或是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组件和系统,其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天然生物体系的运作机理来创造全新的生物体系。为了突出我校的特色,康力团队选取海洋作为切入点,确定了“OceanfloatandOceanfeel-AFloatingBiosensor”的参赛题目,也第一次让iGEM有了海洋元素。
  
  这次的经历让康力更近距离接触到了自己所热爱的生物学,而在其中自主展开研究的过程也让康力无限怀念:“我们有自己的选题,所以有兴趣为依托,每一个人都带着热情去做,当时那种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的情景,现在想起来也是那么令人激动。”从文献调研、项目筛选、选题确定,到方案实施、成果总结、答辩预演、参加竞赛……康力都积极参与其中,因为他很清楚,这个竞赛正是自己所需要的。2013年的暑假和寒假,康力就在为iGEM努力准备着,大量的文献阅读让他和队友们筛选出最恰当的研究课题,并在今年4月份正式开展试验。不停地投以热情,不停地努力,最终自然会换来胜利。最佳实验检测方法奖、最佳模型奖,9个单项奖中的2个重量级奖项,亚洲区的金奖,世界组决赛资格,这就是对康力和他的团队研究的最好肯定。
  
  结果只是一个评价,康力真正享受的,是这个竞赛的过程。“我们的工作量其实挺大的,这就要求每一件事都要及时做好,不能够拖泥带水。”康力在接受采访中讲到,“我们做事情,知识素养的确是必要的,但是这件事情能否做好,就要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行动力。”
  
  研究和生活的理念都是类似的,只有高执行力,才能保证剩下的内容可以如期进行,成功自然也显得容易很多。在繁忙的大学生活里,康力并不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对于研究如此,对于生活也是一样。康力表示,自己是一个懂得如何自制的人,他的论文都会提前一周完成,这样可以给自己更多自由的时间。这种高执行力的行事作风,是大学四年成绩的一个保证,它来源于康力本身的性格,也来源于大学中的磨练。
  
  如果说在大学中有一个地方影响康力最大,那么科技协会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康力从大一的时候开始加入科协,一直到毕业他还时常去那里,对他而言,科协是一个可以不断带给他提升的地方,在这里他也获得了想要的成长。“我刚进科协的时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成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这里的前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上一届iGEM的负责人刘阳学长,他的帮助让我能够更快地进步。”康力如是说。科协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上一级学生的“言传身教”,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康力讲到:“科协暑假安排的夏令营真的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我很感谢这里带给我的一切。”

实验室中的康力

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社团,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或许这就是大学中真正的多姿多彩。选择社团是一门艺术,大学中每一个人都出于不同的目的加入其中,或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或是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总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会有十分慎重的考虑。而对于康力来说,这种抉择再简单不过,他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参与其中:“选择社团不需要什么功利性的考量,我选择科协,也只是因为喜欢这里,对这里感兴趣。在社团中履行自己的义务,做自己的事,简简单单就好。”
  
  就是这样一种纯粹,伴随康力留在科协的四年,从收获给予,从尊敬到挚爱。科协的办公室不大,里面摊着大量的纸质资料,几个小桌子前,成员们还在紧张进行他们的工作。康力就是这样坐在旁边,谈着自己对这里的情感。尽管自己即将毕业,但康力还是时常来到这里,和学弟学妹们聊天,或者帮助他们实验。
  
  简单的场地,简单的人,简单的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一种兴趣,一份执着。康力说他喜欢科协,不仅仅因为这里可以为他提供机会,还是因为这里的那份自由。在这里老师不会过分干涉,学院不会强加安排,这里的成员也没有年级之分。在这种氛围下,康力对于生物学的兴趣得以保存,随后就会沉下心来,为它奋斗。
  
  “无论你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态度。”谈到应该如何面对大学的种种挑战时,康力这样说到。很多人因为失去兴趣之后就不会再认真下去,也有很多人把所有事情都当作任务去完成,这样一来,无论何种选择都会让完成的过程变得并不愉快。对于这种情况,康力做出了很独到的解释:“兴趣是靠培养的。如果你在这件事上有了一定的成就,你自然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从而更加坚定地做下去。”

  时间利用的高效法则在于一心一意,这种专心不仅存在与学习之中,还存在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研究之外,康力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作为高中校篮球队一员的他喜欢在闲暇时间打球,几个小时下来汗水里浸着运动的快乐。他平常也会看一些文学方面的书,比如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除此之外电影也经常伴随在他的假期之中。“该学的时候就学,该玩儿的时候就玩儿,大学就是这样才丰富多彩。”他这样说到。
  
  有视野,懂自制,会专注,就是这样的四年,构成了康力的大学生涯,也帮助他更好的走向富有挑战力的未来。北京大学的PTN,康力的下一站,生物研究的下一站。
  
  海大的鱼山还是那么美,生命学院的院楼在树荫下愈发显得厚重。青春不息,阳光常在。康力,用态度塑造生命的精彩。
  
文:冯超    图:源自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