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变革,我们在路上

作者:毛嘉辰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4-05-18 字号:

细心讲解

    本站讯  5月16日下午,人文讲坛第十三讲《当代新闻传播革命》在文新院楼成功举办,主讲人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为来自文新学院等多个院系的同学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科处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

 

    在文新学院傅根清教授简短的介绍后,讲座正式开始,李良荣教授引经据典,对各类传媒数据了如指掌,信手拈来,并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当代中国传媒环境,以深厚的知识积淀解读当前网络舆情。李良荣的渊博学识、深刻见解、儒雅风范使在场同学深深折服。

 

 

 

    首先,李良荣教授以“阿拉伯之春,伦敦之夏,华尔街之秋,俄罗斯之冬”四件关乎互联网传播的大事件开场,并笑称:“你们的老师是互联网时代的遗民,你们则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而我,是互联网时代的难民。”对于“难民”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适应过程。看似自嘲,实则揭露出互联网正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的事实。

 

 

 

    接着,李良荣教授从人类社会4次传播革命讲起,这是一个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亦是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文字、印刷术、电报、互联网,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革命链,160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印刷术,并印刷圣经600本,这件事直接影响着西欧历史进程,由此引发的新教运动、启蒙运动将报纸推向历史的幕前。“印刷使知识的普及成为可能,电报的发明则使点对点、及时地通讯成为可能。”李良荣教授坦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电视,针对电视究竟是以新闻为主还是娱乐为主的大讨论,李教授说:“报纸生来为新闻,电视生来为娱乐。”娱乐至死,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如果人人关心政治,那政治弄不好了,所以我要说,大学生少谈政治,多谈恋爱。”幽默的话语引发全场笑声。又一条变化链:天赋人权、理论赋权——宪法赋权(right)——技术赋权(power)展现出“新闻自由都是假的,它们受到资本、政治的控制”的事实,而power就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传播任何东西”,这是真正的新闻自由。

 

 

 

    李教授还讲到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意义:权力的重新配置。过去,政府控制了全部的大众传媒,而现在,究竟是谁掌握着传播的主导权?“未来传播主导权的争夺,是执政的关键。”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

 

 

 

    最后,李良荣教授还就新传播革命带来的变化与挑战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从网路舆情的基本认识入手,解答疑问。先有PC时代,以博客为主导,社会精英成为意见领袖,具有书房政治的特性,后演变为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为主导,草根、三低人群成为发声的大多数,具有广场政治的特征,最后演变为微信等社交新技术的时代,以微信为主导,中产阶级成为中流砥柱,具有客厅政治的特征。而在当代,理性表达或能取代情绪宣泄。李教授指出,当代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微博,而更多地使用微信,其原因是高素质人群认为微博鱼龙混杂,是“公共厕所”,“我衷心希望,微信成为中产阶级走向以微博为代表的前台之前的化妆后台。在这里,理性思考,然后勇敢表达,改变微博现状不在于教育三低人群,而在于改变微博人群结构。”

 

 

 

    李教授还为当代大学生提出许多建议,“警惕三种思潮,新自由主义,左派,民粹”,而整个新传播革命的本质特征则是,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在这个过程中,当代新闻学子应当慎思明辨,防止民意绑架。“离我们最近的是事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不能把网络上的舆情看做是民意,民意也不一定是好的。”另外,新闻学子还应当学会大数据的运用。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一系列有关新媒体的疑问,对于报纸电子化的失败之因,李良荣教授指出:“报纸办网站,是找死,不办网站,则是等死。”国外报纸电子化的成功之道在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商业途径,而我国报纸办网站无内容,则报网互动无用。

 

 

 

   

 

 

    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毛嘉辰    图:邹远迷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