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解读

作者:冯文波来源:中国海洋报2014年04月15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4-04-15 字号: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相继发布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阅读这些报告,我们发现涉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实现涉海高校与涉海行业人才市场对接,需要认真探讨。
 

需求错位现象依然存在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去年该校共有6254名毕业生,研究生就业率93.75%,本科生为95.38%,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良好。
据该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玉江介绍,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主要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错位现象有一定改善,但这一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就业期望值有所降低,但与现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虽然到中国海洋大学招聘的用人单位接近1800家(次),岗位需求38775个,与2012年相比有很大提高,但因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多,基层岗位多,与毕业生期望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有较大差异。

 

        二是整体就业率高,但各学院、各专业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工科应用类专业就业率较高,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环境、海洋医药等专业,其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就业率达到100%;纯理科、人文社科类专业就业压力大。高校毕业生专业分布结构与社会需求呈现一定程度错位。
三是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趋向合理,但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学校采取就业指导、生源调整等举措,使毕业生的流向日趋合理,这几年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断加大,但学生就业依然偏向京津沪粤和东部沿海地区。
其他涉海高校的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也基本呈现上述特点。如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厦门大学“本科生就业较集中的省市为厦门、福建、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此外,还存在毕业生考研、出国比例不断提升,未就业毕业生中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情况并存等现象。

 

胜任岗位能力有强有弱
 

        当下的涉海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内涉海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坚持对用人单位开展满意度调查。2013年,该校随机抽取了180家用人单位开展调查,包括大连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及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下设的海洋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对该校的毕业生满意率比较高,对毕业生的总体印象、专业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满意度较高。
 

        通过对2330名2013年毕业的入职者开展岗位胜任力调查,结果显示,53.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能够满足岗位需求,41.8%的毕业生认为基本可以满足岗位需要。但在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执行力等方面,认为能够满足岗位需求的还不到30%。同时,62.2%的毕业生表示工作中存在压力。
 

        大连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说,目前我国教育界和企业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企业招不到专业技术人员,而大学生们却处于找工作难的尴尬,高校和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曹秉才说,为了实现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对接,大连獐子岛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启动实施了战略合作计划,由大连獐子岛集团向中国海洋大学捐赠1000万元教育基金,用于培养我国海洋科技方面的高端人才。此外,在学生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就业培训等方面,该集团也积极参与,提供建议和支持。“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曹秉才说。
 

        华中科技大学等涉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还提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外语综合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希望学校今后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高校与人才市场对接效果好
 

        为了提高涉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各相关高校,在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就业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
王玉江说,中国海洋大学的就业工作,在招生环节就开始了,学校在编制各专业招生计划时,就考虑了社会需求,积极引导和扶持国家发展急缺、社会需求较为旺盛的学科和专业。他说,伴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海洋生命、水产养殖、海洋地质等涉海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厦门大学依托国家海洋科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优势,先后组织开展了“职海·洋帆”海洋人才就业系列讲座、长三角地区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等活动,为涉海专业毕业生科学、理性就业出谋划策。
浙江大学则通过与涉海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实习基地来提升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用人单位“订单式”培养学生创造了条件。

 

        通过梳理国内涉海高校新近发布的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看出,为了培养出更多服务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使他们能人尽其用,各高校正努力化解涉海高校人才培养与涉海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之间的错位和不平衡现象,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就业环境。

作者:冯文波
来源:中国海洋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