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被人人网等社交媒体分享的“炮火”,才可能更好地认识庞亮,渐渐理解这个在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
截至记者发稿,庞亮,这位中国海洋大学教师,人人网好友量为810,最近来访量超过三万。这些数字在现已开通社交网络的中国海洋大学教师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这个账号也保持着极高的更新率,平均每天两至三件新鲜事的更新频率更是在绝大多数老师账号上看不见的,正因如此,庞亮的很多言论被学生们转发,而庞亮这个现实世界的名字总会出现在海大学子的虚拟世界里。
进入庞亮的人人空间,有关于教学、政治、文化的言论都会出现在眼前,其中更是不乏锐利甚至咄咄逼人的观点,这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学校里某一位社科学类的老师。在这些言论下面,也有热火朝天的讨论,有些人点赞表示支持,也有些人直言不讳地在下面回复:“别说了。”
可庞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用足迹丈量精彩人生
工程学院一号楼向上五层是工院研究生的研究室。很多时候学生们在这里查资料、搞科研。这其中有一个年轻的身影时不时和其他同学交流着什么,休闲的运动服、整洁的卡其色裤子,和人交流的时候喜欢友善地微笑,活脱一副海大学子的样子,而这个人这就是庞亮,那个在网络上语出惊人的人,一个在工作生活中平易友善的工院青年教师。
庞亮其实很早便和海大结缘。毕业于山东大学土木专业的他在本科生毕业的时候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研究生。用他的话说,那时的他看准了海洋工程的前景,希望在海大这个安静的地方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那时的海大给我的感觉是清新的。无论是机构之间还是师生之间,大家都可以很亲切地相处。”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庞亮禁不住对自己的老师表达感激。和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庞亮在大学时期也有着自己的爱好:踢球、画画、写字,这些事情庞亮的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竟给庞亮家里通电话希望家长可以督促庞亮学习,让庞亮以学业为重。“如今,导师已是77岁高龄,而我已经是一名教师,之前觉得这件事有些疯狂,但是现在满是感动。特别在一个教师的立场上,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当年留在海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的栽培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而如今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希望像我的老师对待我那样对待我的学生。”庞亮如是说。
在学生眼里,庞亮也确实是一名这样的老师。“老师的课堂比较活跃,在课余时间里也喜欢和我们交流思想,与我们一起进行活动促进师生沟通,这也是年轻老师的优势吧。”2008级船舶与海洋工程、2012级水利工程方向研究生李聪如是说。
知行合一 行走在路上
1980年出生的庞亮不仅在现实的师生交流上发挥自己年轻的优势,他也在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
庞亮就好像中国海洋大学的任志强,总是藏不住话,想要说点什么。从中国的外交关系到海大校园的建设;从社会民生到自己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甚至是学生进行的课余活动,都少不了他几百字的看法。很多非本专业的学生来到他的人人,即使他们连庞亮这个人长的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不知道这个在网络里“肆意妄为”的人在生活里一种温和的气质。
庞亮的人人空间虽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犀利的文字表达。有句话叫语不惊人死不休,至少,庞亮的话大多是惊人的。他直言不讳“七零至八三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也会在网上发自己的一些“研究”进展,即使他自己就属于七零到八三的年龄阶层,即使他的“研究”在活跃的大学生眼里也是口味略重。
有人说,庞亮像一个大炮,对着社会上、校园里的现象喋喋不休。对此他也并没有否认。相对于大多数老师温和中庸的言辞,庞亮在网络说出的话大多激烈一些。而他认为,这样“唱唱反调”也正是如今大学校园需要出现的。
“如果人们只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问题就这样被忽略了。”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进而唤醒学生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博眼球,更不是为了在海大出名,而是在自己的人人上开辟一个平台,让学生对二三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名海大的老师,依靠着网络平台向学校向社会“发难”,做着的是在他眼里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不得不为的事情。
毫无疑问,生活中的庞亮是一名很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当被问及在他看来学生为何喜欢他的时候,他微笑着回答:“肯定不是因为人人上的那些话。”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李聪说,老师能够在私下里和他们交流,能和他们一起踢球,而这些在现在的大学里真的很少见到了。当被问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如今大学校园的师生关系相对疏离的时候,庞亮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的科研经费从之前的几十万到如今的上千万;10年前工程学院整个院的科研经费都赶不上现如今一名教授手中的科研经费多,而科研成功的取得必然需要老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这便意味着老师有时会不得不舍弃学生的教学备课时间来满足科研项目的进展,“恨不得一个老师掰成三份来进行科研。”自然而然,倾向于学生的时间便相应地少了。甚至会影响到老师在上课中的投入状态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我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和自己的导师、和院里老师交流的感觉。”正因如此,庞亮也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他看来,师生的关系并非是讲讲课便罢了,而是将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庞亮喜欢足球,喜欢看球,更喜欢踢球。他通过足球让师生的关系走得更近。用他的话说:“没有和同学们在一起,我觉得是比较孤独的。”说到这,庞亮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作为一名一线老师,不得不将时间倾向于科研是比较无奈的。因为不能用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终归是对学生不利的。”
谈到自己的学生,庞亮则难掩心里的自豪。如今的工程学院已经发展了三十周年,相比于前辈,学生们享受到了更便利的交换机会、更完善的硬件设施。而学生们也依靠着这些优势,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我见证了06级到11级的本科生。在本科生阶段,他们的外语能力从四级到六级,现在的学生更是掌握了SESAM、SACS这样专业软件,其中一些软件甚至是老师都不会操作的。”这样的 跃进式提升是否会引起学生广而不精?庞亮给出了他的答案。“现在的本科生,不仅掌握的多了,也更扎实了。在精英层面,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比其他一流院校的差,大四的学生就可以写出很好的SRDP论文,很多学生甚至得到了UBC、牛津、DLFT等专业名校的认可。”谈到自己学生成绩的取得,他不断地表扬自己的学生很钻研,有思考。“你可以说我这是盲目地夸自己的学生,但是这些国际名校的认可是最有说服力的。他们现在的水平可比我同时期的水平高啊。”
庞亮的科研成果有对中国台风灾害区划及设防标准研究;也有着对2007年卡特里娜飓风的反思。不仅仅限于理论研究,庞亮更多地将自己的研究触角延伸到切切实实存在的设计。这也是在庞亮眼里工院30年发展的变化之处:老师科研方向与实际越来越紧密,由理论到实际越来越多,更加注重生产实际与社会需求。
当然,庞亮也像很多的学生一样有着自己的烦恼。研究方向偏向于环境领域的他表示自己研究的领域在工程方面是个偏门;针对着现如今工程结构方向愈发红火的现状,他也面临着自己是否要选择更换研究方向的困扰。不过,针对自己,庞亮已经有了主意。生于80年代的他在方向的选择上更为开放,“正在着手研究方向的调整,不过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而这,也是他希望分享给他的学生们的观点。在自己不喜欢的职业面前、在自己不擅长的专业面前,可以选择适当地更换一下,让自己出现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也出现在适合社会需要的位置上。“在这个社会里,你不能逆水行舟,保留一份真诚的心就好,更何况如今保留一份真诚的心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地产界中的任志强不是拥有财富最多的人,他手下的远华地产也面临着外界的质疑,很多人不屑他的分析,但他还是在继续做着他认为对的事情。有人评论任志强是牛虻,抓住社会的问题不放只为了更好的社会。不过海大的庞亮和任志强相比还年轻得多。中国讲究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大多是明确自己人生定位的时候,庞亮也是这样。现在的庞亮已经开始着手新的研究方向的发展,但他对自己的要求不止那么简单。他说,他要和自己的科研团队好好合作争取新的科研进展;他说,他想出一次国好好进修不让自己被时代淘汰;他说,希望工院发展的会更好。
文:毛旭 图:来自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