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汉语现状 论证解决对策

作者:徐康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3-11-05 字号:

 

    认真宣讲
 
    本站讯 “在国际汉语教育中,要善于挖掘可理解的语言结构条件下隐藏其中的深层文化内涵。”11月4日下午,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报告厅进行了以“国际汉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为主题的讲座,主讲人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赵金铭。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文教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出席的嘉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中富教授、副院长傅根清教授、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院长史冠新教授等。
 
    讲座伊始,赵金铭介绍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概况,引入国际汉语教育的概念,说明存在的问题。随后,赵金铭指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前沿与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传承对外汉语教学的优良传统,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融入国际汉语教育发展和建设的巨大洪流中,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界与社会所认可的学科;同时明确国际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基础上的拓展,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延伸。
 
    当谈及国际汉语教育的学术定位与学科属性,赵金铭认真地阐述道:“专业、学科、事业对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使用。国际汉语教育的本质依然是汉语教学,那么它的学术定位就应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它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由此他想到国际汉语教育要跻身世界第二语言教育之林,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从理论上探讨,在体系中完善,欲成果中展示,见贤思齐。国际汉语教育各分支应整合而不是分立,对不同国家,不同语言背景的汉语教学应展现出教学与教材方面的差异,国内外教学应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具体地,国际汉语教育研究应一般规律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实际相结合。赵金铭认为打好基础是关键,不只追求技巧与方法,提升学术性,但不减弱其实践性。提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工具论”,即“教什么、如何学、怎样教、用什么教学手段”的研究方向。同时联想到国际汉语教育的本土化问题,外语教材不应本土化,语音格局,基本语法结构不可改变。相反汉语教师本土化迫在眉睫,更多当地人的汉语教师则会使汉语推广速度更快:汉语教师本土化之日,汉语走向世界之时。
 
    最后,赵金铭提出文化的概念,认为国际汉语教育的深刻内涵,在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基础,文化是依托。汉语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跨文化交流过程,汉语本身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积极提问,汉学系副系主任王颖老师表示:虽进行了20余年的汉语教学,但听了今日赵教授的一些思想后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最后在副院长傅根清的幽默主持下,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文:徐康    图:詹景
 
新闻链接
 
    赵金铭,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对外汉语教育专家。曾任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研修院院长,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