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骑行与支教其实是个很挑战自我的过程,开始我只想着去做,去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可路上的种种艰辛实在是让我记忆犹新。”这就是法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2011级杨丽珊对于她普通又缤纷生活的感受。风雨西藏骑行路,阳光台湾交流期,坎坷西部支教行。乐观积极、笑容洋溢,她在各个角落留下自己的足迹,为生命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
骑行西藏,挑战自我追寻新我
“有些事现在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当谈及为什么想要骑车去西藏时,杨丽珊毫不犹豫地答道。“我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我本着不浪费青春的原则去探索这个世界。在路上,一直是我学习的方式。”既能满足好奇心,又可以挑战自己,是她选择骑行去西藏的原因。
在去西藏前,杨丽珊与她的队友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骑行练习,起初有很多人参与,但随着骑行计划日期的临近,很多人迫于各方面压力退出了。杨丽珊带着最初的梦,成为了坚持到最后的人。
高大险峻的山脉,狭窄幽长的坡,难以骑行的漫漫长路,突变的天气,艰难困苦一路伴随着杨丽珊一行人。“没有队友的鼓励与陪伴,我很难到达终点。”队友间每天的相互鼓励成了一种习惯,也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梅里十三峰的日照金山,“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遍野的油菜花,冰凉怡人的汩汩山泉……沿途的风景和经历更加坚定了杨丽珊前行的脚步。一路上各色各样的人也让杨丽珊颇有感触:八九岁的小孩蹦蹦跳跳、八十多岁的老人蹒跚前行,在杨丽珊心中,一切人和事都已成为318国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以为自己已经做了一件能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事,却发现原来自己在山川河流、人间百态面前是如此的渺小。”骑行改变了杨丽珊的价值观,她逐渐发现人唯有见过了世界的辽阔才能发现自己的浅薄之处。 “骑行的人,在尝过甜酸苦辣之后就不会再抱怨什么,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有温饱和住宿。”谈及这段旅程,杨丽珊表示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在骑行中得到了以往生活里得不到的东西。当物质生活水平退化到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时,以前的杂念和烦恼都会被抛掉,并被重新审视。
布达拉宫脚下
求学台湾,异地体验青春滋味
怀着对于台湾深深地好奇和向往,经过三轮严苛的面试,杨丽珊终于踏上了台湾这片热土。“一海峡之隔会有怎样不同?”“台湾学生是否真的比大陆学生生活更轻松?”刚到台湾的杨丽珊对这片新鲜土地怀有浓浓的好奇心,“我想去体验不一样的青春,更想丰富自己的阅历去了解不同地方的学生如何学习、生活。”探求新知,感受生活,杨丽珊开启了台湾求学之路。
友情作舟,生活似海,泛舟人生海漫漫,虽隔一海友情永存。直至今日,杨丽珊与台湾的朋友们仍没有中断联络。“在台风夜里我们一起疯狂屯粮,在图书馆里我们默默阅读,在甜品店里我们一起吃冰沙,欢笑与阳光充实了我四个月的台湾生活。”台湾人很重友情,对待朋友十分义气,这是她对于台湾同学最大的感受。
而在朋友身上,她学到最多的还是对于自由的热忱。在台湾,每个人都享有充分的的言论自由、恋爱自由,较为开放的政治环境及生活氛围让台湾的年轻人活得很有滋味。“我羡慕台湾朋友们生活的那份自得,想要旅行便会在路上,背上行囊四处流浪。我深知自己无法完全同他们一样,但是于我而言,不停的在路上就是不停追寻自己所想要的那份自由。”青春不歇,生命不止,杨丽珊追寻自由的脚步也从不会停下。
台湾交流
支教西部,奉献爱心热心公益
从台湾交流回来后,杨丽珊在这个短暂的暑假里做了另外一件事,去西藏林芝一个小村子里支教,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当地的孩子。
选择支教,是为了履行自己当年的承诺。杨丽珊骑行去西藏时曾借住在一个藏民家,一直深受藏民一家照顾,更是与藏民家的小孩结下深厚的情谊。在道别时杨丽珊答应会寄明信片和书籍回来,但因为种种原因遗失了联系方式,杨丽珊希望通过支教的这种公益方式来弥补,并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怀与支持。
她支教的地方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生活环境艰苦恶劣。汉人带去的文明对当地人产生的影响仍然很小,即使政府发放补助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但有些当地人仍然保持过去的习俗——一生只洗两次澡,生一次死一次,没有换洗衣物的意识。支教的老师们住的是比不上地下室的小屋,睡得是铺着毯子的草席,夜晚寒冷又潮湿。恶劣的条件让很多老师望而却步,全村仅有一位长期教师,师资的匮乏,让孩子们几乎无书可读。艰苦的环境与夜晚的噩梦,醒来后的无力感都曾让杨丽珊萌生退却之意,但纯真朴实的人文风情和曾经的承诺让杨丽珊留了下来,贫乏的物质文明促使她想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改变现状。
即便贫穷,小村子里的人却竭尽所能来招待远道而来的老师。没有现代化的物质资源、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灯红酒绿,语言不通、交流困难……这里可谓是最不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地方。但是这里有吸引着杨丽珊一行的东西——朴实过硬的民风、淳朴简单的百姓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支教生活很简单,简单到你不会去想每天要做什么,看到孩子们眼神时一切就很清晰明了,我要为当地人带去我的温暖,让知识与文化为他们带来好的生活和光明的未来。”这一切简单朴实的美好让杨丽珊认为留下是值得的。
一双双渴望读书求知、了解外面世界的眼神感动了杨丽珊。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每天一早便会去敲老师的房门。“老师,老师,上课了!”响亮而清脆的声音至今仍萦绕在杨丽珊耳边。“看到小孩渴望求知的眼神,已经没有办法让我拒绝回到这里。”她如是说。
在杨丽珊的眼里,公益已然是真善美的一种表达方式。支教让杨丽珊明白: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自己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勇敢,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我不去想我到底会为他们带去多少,我只求我所做的一点一滴能温暖他们的内心,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机会。”杨丽珊决定将公益坚持到底,她决定每年都回到这里,并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大学生支教团队中,让这些生长在大山中的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杨丽珊与孩子们
结语
赏景遇事识人,丰富的阅历会让人变得谦逊而平和。人生似海,她执自由之桨泛舟人生之海,探索这个广袤的世界,寻找世界上每一处美丽风景,触摸生活中每一道明媚风光。乐观与坚强伴随着她的一路骑行,开朗与活泼充实着她的台湾交流,真诚与爱心伴随着她的西藏支教。她的每一次行走是微笑着挑战自我,她的每一次交流是微笑着提升自我,她的每一次公益是微笑着奉献自我。“生活很简单,想要就去追求。永远别让自己后悔,有想法就去做吧。”这便是杨丽珊,自由在心间,生活在脚下,永远在路上。
文:何嘉雯(实习) 夏黎(实习) 图:图片来自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