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正义存在于对正义感的克制中

作者:张艺博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3-10-25 字号:

 

   

曹林讲解“浮躁时代的静能量”

        本站讯 10月24日下午,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正义存在于对正义感的克制中——浮躁时代如何成为一种静能量”海大人文讲坛在文院开讲。本次讲坛由《中国青年报》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曹林担任主讲。

  讲座伊始,曹林先向在场观众讲解了讲座题目。他说:“静是冷静克制,是用一种理性的目光审视社会。之所以在题目中刻意规避正能量一词,是因为它被过分滥用,早已失去该有的冷静。”曹林表示,如今媒体人最需要的还是“静能量”。
  
  从媒体人的角度出发,曹林认为一个媒体人应当多读书,要拥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这样才不至于没有思想,被外界舆论牵着鼻子走。他认为,愤青的大量出现恰是由于读书量不够,无法反思自己,只能抱怨社会。
  
  在谈及媒体人专业性方面,曹林结合余姚官员视察水灾被背进灾民家引发舆论声讨这一事件,告诫新闻人在对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表达也是一种专业”,嘈杂的环境中更需要理智,面对灾难,更需要克制防范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冷静的新闻人。
  
  关于正义的本质,曹林说“很多时候我们所理解的正义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正义感”,而正是这种正义感的驱使,导致“报复的正义”等畸形正义出现。而当所有人的正义感集聚,就会产生集体好事效应,如文化大革命。没有人觉得自己是不正义的,也正是这种盲目、不值钱的正义感常常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成为盈利工具或是造成谣言漫天的现象。
  
  作为记者的通病,同情弱者已经成为一种惯性,身份上的距离往往使媒体人做出非理性的、粗糙的甚至是喧嚣的结论判断。维权记者的出现更是这种惯性导致的严重角色错位。
  
  随后曹林提出了自己对媒体人的建议,他希望媒体人应当具有明辨真假的能力,人们“总是很容易把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当做真实的”,这就要求媒体人的评论不能走在新闻之前,要充分了解新闻的整个过程。只有新闻完整,评论才能理性真实。同时,他希望媒体人应该有坚持判断的强大内心,这种坚持绝不是盲目自信,而是一种有观点的自信,始终以“大众不能昧”作为自己的原则。在传统媒体受到冲击的今天,作为引导者的媒体人,避免标签化、概念化,警惕罐头思维,还原真相本质显得尤为重要。媒体人要避免强化自己固有的、偏执的想法,决不能停止思考,任由他人灌输观点。“当规则缺席,每一次反思都是一场幻觉”,曹林先生严厉批评了滥用媒体权利的现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消费灾难的媒体暴力是对人性的蔑视。他表示,现在许多媒体单纯地为了追求点击量关注度,大搞“标题党”,导致文章内容乏善可陈。最后,他着重强调了媒体人应有的“逻辑素养”,表示“逻辑”是专业媒体人必需的品质。
  
  曹林的讲座生动风趣,结合时事的评论也让观点更加独到犀利,引起到场观众一次次哄笑和掌声。在场观众2011级新闻专业徐芳向记者表示,这场讲座让她受益匪浅,让自己“学会了更加理性的生活”

文:张艺博    图:龙文睿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