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当下“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学势力蓬勃发展,给延承历史文脉的主流文学创作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一文学创作现象,5月9日下午,青年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为海大师生作题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主流文学的重建”的讲座,和大家一起探讨网络文学的缘起与发展。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温奉桥教授主持,青年作家文珍、甫跃辉和中文系的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邵燕君从自己多年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经历谈起,谈及自己参与创办“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论坛”的经历和感受。她说文学期刊“凝结社会力量,是文学的真正风向标”。而当下的年轻一代,尤其从“85后”开始,正在把关注的目光转向新兴媒体,对传统文学杂志的关注度逐步降低。随后,她结合相关数据,讲述了当代文学期刊诸如“文学期刊四大名旦”(《收获》《花城》《十月》《当代》)面临的生存困境,使在场师生对主流文学被网络文学冲击这一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的演讲,邵燕君把关注点集中到网络文学自身上来,首先为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网络文学发展史,勾勒了网络文学从兴起到不断发展的成长轨迹。并提出了在纸质出版夕阳化,文学期刊边缘化的大趋势下以往的“人民文学”正在被“网民文学”蚕食这一观点。
讲座现场邵燕君博士和温奉桥博士探讨网络文学现象
随后,她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变化趋势。首先是“传播载体千年之变“——网络出现使得延续千年的以印刷术为载体的传播方式出现大转弯,文学作品出版不再成为唯一诉求。其次是“文学标准百年之变”——中国自“五四”以来构建的启蒙价值和现实主义为价值代表的文学标准出现松动甚至崩溃趋势。最后是“文学体制50年之变”——即新中国以来的作协体制和作家“党的文艺工作者”的角色在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当下出现转型和裂变。最后她形象地总结道:“在这种潮流下,不做网络移民,就只能成为文化遗民。”
总结完变化趋势之后,邵燕君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即本次讲座的另一侧重点——何为主流文学及如何重构主流文学。她认为主流文化未必拥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应当具备领导力。她呼吁文学之士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通过重构主流文学将其做大做强,因为主流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展现,如果一个国家文化处于弱势,其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口味”就会被他国的强势文化“喂养”,从而丧失文化主动权。
对于网络文学如何在文化重构中发挥积极作用。邵燕君也对自己心目中的积极网络文学作品进行了定义,首先是“大神级作品”,如《甄嬛传》等。这一类网络文学作品打造了一个复制现实世界逻辑的“第二世界”。满足了当下大批屌丝青年(邵燕君博士认为屌丝属于被阻隔了正常上升空间的下层有为青年)“逆袭”的核心欲望。但在此之上还有更高境界的“大师级作品”。这一类作品不仅塑造了一个“第二世界”,同时用作家的特权为世界重新立法。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一类作品承担了民族主流价值观的重新诠释。诸如金庸的系列武侠作品就属于该类,但目前的网络文学水平还难以与之媲美。
最后,她以自己的期望为讲座作结,邵燕君呼吁精英的批判应当介入网络文学场,通过建立可信度比较高的排行榜构建公信力和专业化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文:王家鑫 图:冯文波 罗代姣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