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当代作家王蒙先生携青年作家文珍、甫跃辉与海大师生相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乐海堂”畅谈“时代变局与80一代作家的文学选择”。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馆长王安,海大党委副书记张静出席报告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徐妍教授主持报告会。
“明年我将衰老,明年文学仍然年轻。”王蒙先生用这句话表达自己对衰老,对生活,对写作的态度,用幽默诙谐的话语引领两名青年作家开始了对“80后”作家划分的探讨。甫跃辉认为作家的代际划分是从80后作家才开始提起的,这是纯粹的以生命规律来划分的,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关。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社会更加复杂,但是文脉的延承并没有断裂,因此他并不认可这种“被归类”。文珍认为作家的认识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所处不同的年龄自然会写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不管什么时候,人类的痛苦都是一样的,快乐都是一样的,因此不必纠结于分类,只要一直写下去就好。王蒙先生对两人的发言也给予赞许,他笑说人都是越年轻越觉得生命短促,我的生命虽然没有明天了,但是我的作品能够被人们记住,也算是一种人生的“况味”。
在谈到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对作家成长轨迹的影响时,甫跃辉认为,作为80一代的青年作家还是应该一步一步地扎实走下去,他目前主要着眼于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小说杂志(如《收获》《十月》《当代》《花城》)上发表自己的短篇、中篇小说。文珍认为自己目前还不想涉及长篇小说的创作,只有遇到真正有价值的题材,值得自己去写的时候,才会动笔。
小说创作如何展现时代的印记和历史的脉络,甫跃辉认为当下书籍繁多,选择的余地太大,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经典名著的阅读上,在阅读中体会并借鉴前人创作的心路历程,进而消化吸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文珍认为,所谓阅读即是阅读整个世界,因此历史也是无法回避的,应该客观而又心平气和地去看待,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以史为鉴更能让人看清当下的社会,文学创作亦是如此。
最后,文珍、甫跃辉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进行小说创作的思路、灵感,以及今后的创作规划。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其他学院的文学爱好者聆听了报告会。
文:林国栋 图:冯文波
图为报告会现场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