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这是一次环球航行?!”潘国锋站在港口悄悄捏了自己一把。7月19日,在日本的横滨港,即将开始再次环球航行的“和平号”静静停靠于此,等待着又一批梦想家的莅临。一行人面对这艘庞然大船,面对即将开始的“Global University”学习计划,竟感觉在梦境中一般。汽笛高鸣,“和平号”扬帆起航,渐渐驶离陆地,驶入海洋之腹。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老师欧阳霞、海洋环境学院曹诗嘉、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潘国锋、化学化工学院孙乐天、法政学院郭小兰、外国语学院胡静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晴,7名海大师生怀着满腔对海的敬仰和文化的企盼,探索海洋感受异域文化风情的旅程随着“和平号”划开的水波徐徐展开。
“孔子一路向西,老子一路向西,两千多年前的先哲早已用行动告诉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我们也正好一路向西,仰望我们的祖先。”带队老师欧阳霞如是告诉她眼前的6位学生,也是队友们。乘上“和平号”,他们一路向西,走过大洲大洋,走到了世界的交接点,用心灵丈量出海洋的自在博大。
最晴朗时候的大海
不一样的国度 不一样的风景
人是陆地动物,离开陆地在海上漂行100多天,不仅需要战胜生理的挑战更要克服茫茫大海对心灵的考验。他们像无畏的将士,既然选择远行便不顾前方艰险,只为依着梦的轨迹前行。“一圈下来看到世界所形成的感性认识会影响你的一生。”欧阳霞笃定地告诉学生。
“和平号”自日本横滨出发,途径越南、新加坡、斯里兰卡、约旦、埃及、土耳其、希腊、西班牙、法国、荷兰、丹麦、瑞典、俄罗斯、芬兰、挪威、多米尼加共和国、哥伦比亚、巴拿马、危地马拉、墨西哥,穿越太平洋回到横滨。22个国家,23个寄港地,37次时差变换,106个航海日,28653.8海里,53066.8公里。在环绕地球360度的旅程里,他们行走于不同国度,体味异样风景,收集着内心的每一次震撼与感动。当再次打开这些记忆时,便如醇香的酒酿般令人陶醉。
“在斯里兰卡,即便是陌生的街角都可以看到人们脸上熟悉的微笑。”这是郭小兰印象最为深刻的国度之一,只稍稍一碰思绪便如泉般涌出:正值人流高峰期,他们的大巴车在街道上渐行渐停,车内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这个书本中所说的“贫穷国家”。指示牌下似在等车的女人咧开嘴甜美的笑容;日用商品店门口的五六位小伙子,倚着门框或手扶着摩托车向他们送以清爽的微笑;身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向车窗内举着相机的游客兴奋招手……柔和的阳光下,车内所有人都被这个微笑的街角迷住了,原本因车辆行驶缓慢带来的倦意也被这诚挚的笑容化解。
横跨大西洋,穿过巴拿马运河,然后北上到达危地马拉前往玛雅遗址。他们走在热带雨林丛中,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宏伟的建筑闯入视线中。“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语言是苍白的,看到那么雄伟壮观的景象,当时整个人就傻掉了。”胡静一眼中透着激动之情。他们一行人站在玛雅神庙前,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感受人类灿烂文明对他们心灵的震撼。再回忆着当时的场景,胡静一无比感叹:“那个时候才可以体会到人的渺小,你就会觉得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了,你现在看到的就是几千年前的那些人亲手建起来的东西,你现在脚下站着的地方,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它仍旧存在着,那种景象就是会让一个人变得更淡然。”对他们而言,这也是一次空间和时间的跨越,飞跨万里江海,穿越千年时光,来见证这宏伟的历史遗迹,感触玛雅文明的魅力与神秘。
站在埃及一望无际的黄沙上仰望4500年前法老最伟大的杰作——金字塔;伫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触摸罗马帝国曾经的灿烂与没落;行走在危地马拉的热带雨林里感受危险的异样美丽。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描述,不是电视影像中唯美的图片记录,他们走过,这些感受和记忆便只属于他们,无论是惊喜还是震撼,无论是感动抑或壮观,不同的国度领略到的不同风景,终将成为人生中最具生命力的记忆。
芬兰赫尔辛基
不一样的生活 不一样的人
没有可以依存的土地,放眼望去除了茫茫海洋便万里无一物。环球航行依傍于海,除去在陆地上度过的26天,其他时光就在这艘轰轰航行的“庞然大物”上度过。“和平号”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文化的碰撞与精神的交流,在不一样的海上生活中,采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船上举办运动会,曹诗嘉加入啦啦队每天跟一群日本年轻人练习啦啦操。时值盛夏,炽热的太阳烤得甲板烫脚,而他们却要光脚在“滚烫”的甲板上练习。好几次她都想冲下去穿上鞋,但是身边的这群日本人却依旧坚持着。“即使阳光洒在被汗水浸湿的皮肤上火辣辣地疼痛;即使海上潮湿的水汽和闷热的空间让人头晕目眩……”有时候并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天地泣鬼神之举,在这一幕中便可以感受这个民族的无畏与不懈奋斗。、
七名师生在航行日志中曾描述过一个场景:每天早上八点一刻,郭小兰还会在八层教中国古典诗词,跟着她学习的有三个日本老人,其中年纪最大也最令人感动的是廣田孟彦老爷爷,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一个需人搀扶、拄着拐杖走路的77岁的老人可以如孩童般真挚而快乐的学习,情到深处往往手舞足蹈,读到“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时会“呜呜”的模拟用袖子擦泪的情景,当解释到“枯藤老树昏鸦”时惟妙惟肖的模仿乌鸦的声音……他常常半仰着头思索一番,然后长点一下头,“啊——明白啦”!
“和平号”上有大部分是日本老年人,他们戴着老花眼镜拄着拐杖在船上,学习各种新鲜知识和技能,和各色年轻人、外国人交流,在船上教其他乘客跳舞、吟诗、演奏乐器,手里随时拿着一本书,一有空就阅读。这一刻,郭小兰一行人方才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力量,他们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意义所在:学习绝不仅是为了‘功利’、‘仕途’,它还拥有更深刻更温暖的意义。
正如郭小兰所说:“旅行之于我的最大意义便是带给了我一波又一波的触动。”在行走中,他们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即便是现在已经离开“和平号”,回归陆地生活,旅途中遇到的人所带来的感动和认识依旧不会随着旅程结束而终止。那些在海上“漂扬”的生活,那些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定会成为生命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塞罗那
行走,“不一样”中体味生命
不一样的国度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生活遇到不一样的人。当生命的延伸无法穷尽的时候,行走是唯一可以追随“延伸”速度的方式。
“和平号”作为“Global University”,与其说是环球航行之船,不如说是一艘学习之船。航行过程中有一次停靠在德国,工作人员请当地的一群德国大学生来船上办讲座。“他们的视角和我们中国大学生很不一样,他们有的人甚至把和平和环保当成是终身职业,而我们中国人应该从未想过这也能是个职业吧。”孙乐天在谈到接触到的外国大学生时这样说到。而潘国锋则对大学精神有了一定思考:“对日本、欧洲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大学精神是追求真理,培养一种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的人。他们有很强烈的质疑精神和精英意识。”
而让他们感触更多的则是欧阳老师在船舱里授课,师生七人席地而坐,一同讨论和平的传播之道,一起探寻宗教的信仰与神秘,一道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与使命发出问询质疑,思想在头脑风暴中碰撞迸射出智慧火光。辛亥革命100周年,关于当代革命精神的探讨在船舱中激荡;海大校庆,他们拨开岁月的尘封,感受众多名家筑造的海大底蕴;祖国生日,他们在巴拿马身披五星红旗彰显爱国情怀。经常是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上到第二天凌晨,床舱外海浪拍打着“和平号”,而他们的思想在海声中升华。
泛舟大海之腹,他们以大海为师,自然为友。未有过航海经历的孙乐天在航行初始对广袤无边的海洋充满了新鲜感,在海洋中央环视海洋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人的渺小,对自然的无力感也袭上心头。海上除了云好似天地万物都是不存在的,当什么都不存在的时候,关于存在的思维就会活跃。人是陆地动物,置身海洋时会体会到孤独与生命的艰涩。航行的最后十几天都在太平洋度过,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显得分外孤独。胡静一用“锅盖”形容那时的海,而此时她也蓦然认识到:这就是生命,就是人生。“真正到了海洋,经历大风大浪后,你才会明白人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它有自己的意义所在,它会告诉你有时候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大地行走,大海泛舟。一趟航行或许就折射了一个人生,在行走中增加生命的容量,拓宽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内涵。有人说这次旅行是在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航行结束后,高晴深刻认识到“行万里路”的前提是“读万卷书”,只有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在行走中人的心灵才能有升华的基础。
“三个多月的航程留下的点点滴滴或许我要用以后漫长的时光来慢慢回味。”郭小兰这样评价她的106天全球航行。身体的环球航行或许已经随着“和平号”停靠在日本横滨港的一瞬而停止,但灵魂的环球航行志则会一直记录下去,追求生命的“延伸”永远不会停止。
神奇的夕阳海景
文:杨锡畅 周晶莹 图片来自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