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散播精神的耕田者

作者:潘诗宇 叶子恒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1-12-05 字号:

    孤独的山坡上只有一间瓦房迎风而立,母亲带着六个孩子艰苦地生活着,老大最爱看书,倚靠在那棵大树下,一坐就是一整个下午。

    广东、日本、青岛,城市在改变,不变的却是三尺讲台后那颗永恒的教育之心和昏黄台灯下呕心沥血或翻译或批改作业的身影。

    走过人生的大半旅程,夕阳的余晖将半边天空晕染,他却不服老,说自己正值人生的喷薄期。田园暮年是他的向往,大学校园却是他割舍不下的习惯。

    林少华——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村上春树的“御用翻译”,卸下这些亮丽光环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更加真实和简单的大学教授,唯一不同的是,他坚持一生自己笃信的真理。

    刚走进林老师的办公室,就被一瓶鲜花所吸引,准确地说是一个陶罐中插满了刚摘的野菊花,粉嫩的花瓣,亭亭玉立。林老师一边为我们拿出椅子,一边说:“今天早上刚从小山坡上摘的,就是五、六区对面的那座小山。”他转过的侧脸,亲切而慈祥。

 

清晨采来的野菊花还在散发着幽香

任年华流逝,萦绕的田园梦犹在

    长成少年,初涉社会,儿时的那一抹乡村之景也渐行渐远。面对纷杂繁复的南方城市,林老师心里却依然执念着小时候的乡间田园生活。在他心中田园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悠久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没有体验过田园生活,怎么可能理解唐诗宋词,体会到其中的美呢?”即使生活于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都市,林老师始终坚守着纯朴自然的生活作风。他从不用手机,每天去小山坡上散散步,且行且思,在他眼里这些身边的风景远比争抢得来的名誉和地位重要的多。但是物质至上的社会现状着实让他感到担忧,“田园风光间风光的逝去更重要的是代表着我们精神家园、心灵皈依、传统文化的逝去,我们将来可能成为西装革履的精神流浪者。”他曾自嘲自己一生到现在都未曾染指官场,但是话语里透露出得是一份为自己身上的淳朴天真品质的自豪。

    如今已近耳顺之年,走过大半辈子的他,还是念念不忘乡间的空气,乡间的一草一木。“一退休,就买一张回乡下的车票,租一间茅屋”。这是他在书中写到的话,仿佛他真是一位城市弃子,本就不属于这里。“想为所有的牵牛花拍照”,这是他最近在微博中发布的愿望,简单而又浪漫的梦想,足可见他身上那抹不去的田园情怀。

 

一杯淡茶,述说着儿时趣事

纵岁月蹉跎,刚直的教师魂永恒

    “我喜欢站在讲台上,前一天晚上思考到的一些东西,第二天就能倾泻给同学们,是多么爽快的事情啊!” 林老师身兼作家、文学翻译家,却仍把“教学”当做人生中三大乐事之一。如果说大学生是等待滋润的鸿沟,那么情怀、理想就是贯穿其中的溪流。深谙这点的林少华以讲台为舞台、以学生为朋友,在教室里与同学高谈阔论、畅谈人生,激起心灵湖面层层涟漪,但是对此他并不满足,“从游,在玩乐中学习岂不美哉?”以游乐为纽带,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倾注入学生的心灵,这是林少华最大的享受。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大学功利化、职业化,教师腐败庸俗化”就是其中的难关。“大学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当我们正为这雾里看花般的问题迷惑时,林少华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学应该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以前,社会将发展成什么样关注当时大学处于一个怎样的精神状态便可猜测一二,但是当今,或许正如林少华所说,社会迷雾正在逐渐遮盖大学之花的美艳,即便如此“大学教师还是应该保持一份本真、一份单纯,做好引领社会方向的指路人。”谈至此地,林少华的眼中透露出一丝希冀。

    于学生,作为心灵牧师,他和蔼可亲;于社会,作为灵魂策划者,他却大义凛然。社会面对庸俗,大学应该作为一股春风吹散混沌的风气,但是如果大学校园也遍布愚昧之风,这或许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存亡之际。作为一个亲眼见证、亲身经历教育变革的“过来人”,林少华将大学定位于文化集散地,而非传统意义上先进技术的发源地。身处社会洪河,作为思想梳理者的他,深知社会的脊梁不是政要、不是财阀,而是大学的教师与学生。

 

永远的心灵牧师

放时光流转,晚年的“不苟且”不变

    本着“我可不能太落伍”的想法,涌动着“青春热血”的林少华抬起自己写作的手,敲击键盘,写下一句句简短精悍的人生哲语,启迪思想。微博,这个好像年轻人的专属在林老师的“经营下”成了其高谈阔论、感悟人生的“舞台”。但是不同于一般青年那样喜新厌旧,林少华选择坚持,“每周更新一次”是对自己近20万“粉丝”的回报,亦是对于自己意志的磨练。

    除了坚韧的意志,生活精神也是林少华所重视的。他曾偶遇的过对白发苍苍的跳舞老人,慢三慢四,虽然身体都已经十分虚弱,满脸皱纹,但是他们的裤线笔直,皮鞋锃亮。那种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却使得林少华“突然就很感动”。“不苟且”,是他生活的坐标,斑白的发丝、笨拙的腿脚并不是“苟活”的理由,“人就要像这对夫妻一样有尊严、认真地活着。”

    面对退休,自言正处于文学创作以及教学工作辉煌和井喷时刻的林少华,对于讲台,多的是眷恋。但是,向来自讽自己是一个“城市弃子”的林少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将来退休回归乡里是必须的”。而对于自己退休的希望,“追求简单,绝不苟且”短短八字精确概括。不希望多少人可以来找寻他,也不苛求外界继续仰慕他的作品,只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片花园,细细感受四季之香,慢慢聆听不同时节的声声鸟语,简单的梦想却又不失浪漫;可以有自己的池塘,沉浸于抬头可以仰望“七八个星天外”低头可以“品味‘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我可能就是个乡巴佬,我就是享受清闲的生活”,聊及退休,林少华神采飞扬。

    如果只埋头于日本文学的翻译工作,那么他不会成为今天的林少华;如果选择另一条名利双收的道路,那么他也不会成为今天的林少华。今天的他,生活得虽忙碌却自由,每天以10分钟为刻度的生活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紧张,但是与我们谈笑风生的他轻松而闲适。他不被物质所负重,追求崇高至上的精神;不屑于人情世故的繁琐,追求最纯朴和幸福的简单生活。林少华——一位文人,一位教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诠释者。

文:潘诗宇 叶子恒    图:刘智芳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