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不但能发电还能当空调
“3年内人们会在山东青岛看到各式各样的水上风车,还有频频转动的水下‘风车’,不但附近居民的用电需求得以满足,它还会成为青岛新景观呢”,18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海洋动力学博士于华明告诉记者。
17日,国家首批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在青岛落户,计划将在青岛建设潮流能和波浪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去年刚刚从德国回国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海洋动力学博士于华明将负责两个项目的技术研发与海试。“海洋能发电与风力发电原理相似,都是将自然界分散的能源富集起来。而海洋能分为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而波浪能和潮流能在青岛近海有着丰富的资源”,于博士说,潮流能发电就是在水下安放大型 “风车”,通过周而复始的潮流涌动推动“风车”发电,而波浪能发电的形式则包括上千种,可谓海洋发电发明的富矿,海上浮标的上下左右晃动便可以发电,海水进出的储水活塞也能发电。
担任项目论证及工程设计的青岛市机械总公司投资发展部高级经理董志强对记者说,“成山头海域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是黄海、渤海中靠近中国近海区域波浪较高、潮流较强的水域,项目预计会在2012年之前完成。” 另外,青岛近海夏季水下20米就有天然的黄海低温海水,可作为青岛夏季制冷空调的绝好冷源,给城市小区供冷,这项研究已由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牵头负责,进入前期论证阶段。
“3年内人们会在青岛看到各式各样的水上风车,还有频频转动的水下‘风车’,不但附近居民的用电需求得以满足,它还会成为青岛新景观呢”,18日,于华明告诉记者。
一台发电机能养活一小镇
“一台1.5兆瓦的水下‘风车’就能满足岸上1000个家庭每天1千瓦时的用电需求,基本相当于目前一个滨海小镇的用电需求”,于博士说。
在德国留学期间,给予华明博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德国15%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精湛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而且到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达到47%。相比之下,在海洋能发电等多个领域国内相关产业还属于空白。 青岛市科技局海洋处副处长刘向东表示,20年来,国内始终没有放弃海洋能开发,“在青岛的大关岛上至今仍有风光互补的示范工程,后来又进行了波浪能试验”,他告诉记者,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曾多次来青,并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开发波浪能和潮流能,最近中海油还联络中国海洋大学,希望能在青岛选址并兴建海洋能综合实验基地。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能开发与试验终于如愿在青岛落户。 “一台1.5兆瓦的水下‘风车’就能满足岸上1000个家庭每天1千瓦时的用电需求,基本相当于目前一个滨海小镇的用电需求,而波浪能发电机的发电形式则更多,海上渔业、养殖、工程作业就不需要传统能源发电了”,于博士说。而董志强告诉记者,目前技术部门已经展开对成山头海域冬季波浪和潮流产生的能量展开测试。
海洋能源将“淡化”高污染发电
“煤炭和石油都是有限资源,而且运输、挖掘以及发电都会带来高污染,而海洋能源开发在这时开展研发与海试正是时候”,于博士对记者说。
就在青岛两项海洋能源项目落户青岛的头几天,青岛两大火电发电厂因煤炭供应短缺,存煤量跌入警戒线以下,而华电青岛电厂去年三四亿元的亏损也暴露传统能源发展的瓶颈。 “煤炭和石油都是有限资源,而且运输、挖掘以及发电都会带来高污染,而海洋能源开发在这时开展研发与海试正是时候”,于博士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随着海洋能源试验场项目的启动,青岛将会成为全国海洋能源技术的试验平台。诸如叶片、自动控制系统、发电机、水冷设备等等装备制造产业也会云集青岛,青岛将成为国内主要的海洋能源装备产业基地。相比于内陆地区而言,青岛市民也将能享受清洁能源逐步替代高污染能源给城市带来的便利,首批海洋能源发电产品将在3-5年内投入市场。 青岛市发改委蓝色办主任任振刚告诉记者,根据规划,青岛还将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能源产业基地也将落户青岛。
作者: 张榕博 张杰 陈海芹 周健伟
来源: 齐鲁晚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