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教授15年北极谱华章 不问收获问耕耘

作者:吴天泽来源:华禹教育网 2010年10月22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0-10-24 字号:

本站讯 “北极是我的老师,告诉我如何成为英雄;北极净化了我的思想,告诉了我人生的美好和奋斗的关荣。”10月21日下午,从第一次登上北极开始与冰封大地与凛冽寒风相伴15个岁月的赵进平教授步入第二会议室,中国海洋大学八关山讲堂的第一讲——《我的北极情缘》便在他讲述那不平凡的极地之旅的故事中拉开了帷幕。


  冰封北极并不是毫无生机,其实在寂静白雪下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圈。赵进平教授在投影仪上播放了他亲身拍到的美丽或是迥异的各种生物:在天空上翱翔的北极燕鸥,在冰原上追猎的北极熊,在水下穿梭自如的海豹还有神秘莫测北极狐。听完赵进平教授讲北极熊与科考队每天都进行“游击战”争夺科考用地时,台下同学发出惊叹之声。

  其后赵进平向台下听众介绍了自己1995年第一次抵达北极点的故事。“每天工作到凌晨四五点,早上十点起来,当早上穿上被冻发硬的鞋时都会痛苦地大喊大叫。”他讲到了那次旅行十三天的疲惫与惊险,“身边总是会有巨大的冰脊,地面上细小的裂隙都有可能是冰窟,每天前行的距离都很短,凛冽的北地寒风将脸颊冻黑,在看不见太阳与星光的日子里依靠并不稳定的指南针缓慢前行。”当科考队抵达终点北极点是,留给赵进平最大印象的是相依为命的雪橇犬,他说:“在北极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狗’——奋勇前进的雪橇犬。我们会说‘我累的跟狗一样,但我也想狗一样勇猛。’”

  在讲座中,赵进平教授劝勉年轻的海大学子,要在年轻的时候多做些事情,不问收获问耕耘,为祖国的海洋事业添砖加瓦。他在讲座的最后说道:“我自知不是英雄,有时甚至脆弱;我自知并非乐于拼搏,有时甚至愿意享乐。支撑我的是一种责任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对事业的责任感。”

  记者:吴天泽    摄影:刘迅

【新闻链接】

   “八关山讲堂”得名于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内八关山。八关山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批著名作家聚集的地方。作为海大园里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八关山麓更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场所。“八关山讲堂”以“崇尚学术、树人立新”为宗旨,志在促进硕学宏才的培养。讲堂以讲授读书和治学为主要内容,坚持名师专家主讲、科技人文互补、道德学术并举,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术热情,启迪人生智慧。

  主讲人简介:赵进平,1954年11月出生于吉林,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际海洋物理科学联合会(IAPSO)中国委员会秘书长。1984年参加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成为考察队中学历最高的考察队员。1995年参加中国民间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靠滑雪和狗拉雪橇到达北极点。1999年参加我国政府组织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2003年参加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担任海洋组组长。目前在物理海洋学、极地海洋学、卫星海洋学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多次去美国、日本进行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中科院野外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999年入选青岛市科技带头人,2001年入选国家海洋局工程技术带头人,2004年入选青岛市将才计划。2010年参加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