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最初的梦想》范玮琪
雪原上的徒步行走,苍茫辽阔,碧空相连,天地之远,灵魂之静。极地,这片神圣而遥远的净土,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只能出现在梦中的仙境,遥不可及。但就在我们身边的两位同学,通过自己执着的追求,拿到了追逐梦想的“船票”,飞越山海湖泊,来到地球之极,用自己的双眸,记录下了那些动人的画面。
美丽的极地上空
初次见到他们,两人都带着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如果不加提醒,也许你没法把他们与远足至世界尽头的人联系在一起。海洋科学2006级的刘富彬和朱玉玺,两位平凡的少年,却因心中追逐梦想的渴望,变得与众不同。现在,他们向我们敞开心扉,畅谈那些极地之梦。
兴趣 梦想 执着 终得幸运女神眷顾
他们的故事起于兴趣。对海洋的向往和喜爱让来自山东泰安的刘富彬和来自山东淄博的朱玉玺认准了中国海洋大学,并同时选择了海洋科学专业。和每个海洋科学专业学生一样,极地科考是他们的梦想。对于梦想的执着与渴望,让他们踏上了成功之路。看到校团委和院里关于极地科考的通知后,两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旅行。
“一开始的时候,把资料下载下来,一页一页的复习背诵。总共有一千五百多个知识点,合起来相当厚。”刘富彬边说边用手比划。从那时起,早上六点半起床成了家常便饭,自习室成了最熟悉的地方,两人一道,一步步做着准备。复习的过程枯燥又烦琐,但是凭着一股执着的冲劲和不懈的努力,他们闯过了初赛,复赛,最终站在了厦门电视总决赛的舞台上。厦门决赛,共有10名选手入围,面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他们凭借着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及突出的海洋知识应用能力,闯过重重难关,打败强敌,登上决战台。“没想到,最终站上决战台的竟然是我们俩,那个时候就一点也不紧张了。”刘富彬说道。一番博弈后,刘富彬获得了“南极特别奖”,而朱玉玺获得了“北极特别奖”,两人拿到了通往梦想之地的通行证。
“其实最后结果是怎么样已经无所谓了,反正去哪里都一样,”两人相视一笑,“回想起那段奋斗的时光,心中满是欣喜,一切努力都有了回报,值了!知道结果的刹那,感觉就和做梦一般,反复问着自己,是真的吗?”。怀揣着梦想,一路坚持,终于得到命运的垂青,就和朱玉玺自己说的一样,“生活中有些机会一定要去争取,而且要争得头破血流!”
站在地球角落 感受南极精神
一路与梦想同行
丰富多彩的极地生活
从初来乍到的新鲜感中回过神来,刘富彬就投入到紧张的适应调整期中去。“记得第二天一大早,爬起床就发现门和窗户已经被晚上的暴风雪给埋上了,”刘富彬笑着说,“南极的风很大,有时候刮起雪暴来,天上和地上的雪混在一起,那景象别提多壮观了。”除了气候的变化,时差和饮食的变化也让这个从北方来的小伙子感到一些不适。“在科考站内,蔬菜比较匮乏,一听‘开素’了,大家都挤着排队。”
除了日常科研活动,长城站内齐全的基础设施也让刘富彬感到意外。桑拿室、卡拉OK、桌球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虽然极地生活比较枯燥,但每年各科考站会一起举行南极奥林匹克运动会,长城站自己也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参加了许多站内活动,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过年时候举办的元旦晚会,”刘富彬笑着说:“当时我上台自弹自唱了一首《同桌的你》,大家就和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其乐融融,那种感觉真好。
大家的聚餐
参与方知科考路多艰
除了感受极地生活以外,刘富彬把自己也当作了南极科考队员的一份子。“我来的时候就给自己找好了科研项目,来南极一趟不容易,不能光来游览观光,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刘富彬这样对记者说。在去南极之前,他通过老师的帮助,主动联系了多家单位,寻找了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如关于长城站附近长城湾的浮标研究等。
除了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他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其他科考队员完成科研项目,分担他们的工作压力。“最辛苦的莫过于海上作业了。长城站没有大型船只可供出海,只能乘坐橡皮艇。在上面摇摇晃晃的,一面要记录实验数据,一面还要注意笔记本电脑上的数值变化。”刘富彬说,南极的天气变幻莫测,只能“看天吃饭”,遇到好天气就要马上开始工作,有时候要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才能回到驻地。
繁重的科研工作让刘富彬感受到了极地生活的不易,但印象最深的却是每一位科考队员身上的“南极精神”。“爱国、求实、创新、拼搏,这些是对南极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每一位队员身上最真实的体现,”刘富彬感慨道:“科考队员们都特别能吃苦能战斗。有一位名叫金海燕的女科学家,为了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工作一晚上不休息。刘富彬还说,“像一些连续24小时观测实验,每隔2小时就要到进行一次野外调查。南极的夜晚很冷,但他们都坚持下来。”刘富彬说,在极地生活的这些日子,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科考队员们是怎样用勇气、毅力、顽强、合作、信念融化了冰天雪地的“冷酷”,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南极精神”。这些精神的食粮,会在以后激励着自己永远向前,执着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回望瞬间 宛如梦醒
“现在翻看那时候的照片,觉得就和做梦一样。”正如刘富彬所说,47天的南极之旅,收获的不仅仅是经历,更是人生中的华彩。许多科考队员和他成了忘年交,那种在一起并肩作战收获的友谊,更散发出夺目的光芒。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收获的南极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他去追逐梦想,永不放弃。“当知道自己将离开南极的时候,心里就有了不舍。”47天的极地生活,刘富彬自己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团队中去,为极地神奇的风光所吸引,对极地科考有了无限的向往。“记得回去的时候,飞机晚到了两天,第三天才最终成行。现在想想,那些日子就如同梦境一般,多想再回味一番啊。”刘富彬感慨到。梦想与现实宛若一念之间,一个少年的梦就这样留在了南极湛蓝的天空之下
享受静谧时空 体验科考艰辛
陶醉在寻梦途中
朱玉玺一行从北京出发,先到德国法兰克福,转机至挪威奥斯陆,再坐小飞机前往我国北极科考。在降落黄河站途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本当日到达的航班,在盘旋多时之后,因天气原因不得不返回驻地。“那时可别提多沮丧了,从悬窗里都可以看到科考站了,就是下不去。”朱玉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道。
随着飞机打开舱门,朱玉玺就被眼前的世界震惊了。北纬78°55',东经11°56'的天空是那么的美丽,与往日脑海中勾勒出的极地世界不同。面前湿地上呆立着站岗的肥硕海鸥,还有鬼鬼祟祟,疾走急停的瘦小狐狸;悠闲地驯鹿也会闯入眼帘,只顾低头啃食着干硬的地衣;远处的海湾,微起波澜,从冰川上挣脱的浮冰像是静立在海面上的天使,纯的晃眼;云纱浮在半空,雪山高耸,矗立在湾畔,仰头看着这千年积雪,仿佛要咆哮着奔流直下,却无奈被寒风锁住。
梦想终于实现
在这样一望无际的宁静和美丽当中,朱玉玺陶醉了,陶醉在寻找梦想的途中,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一生最幸福的事。就像他自己所说,“如今,我们终于站在了黄河站前,抚摸着门前威严的石狮,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黄河站的新鲜生活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座铁红色二层小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一应俱全。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于门口摆放着的两尊石狮子。许多来南极旅客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带到考察站参观,都会与它们合影。
据朱玉玺介绍,在北极呆了16天,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没有吃上一顿中餐。朱玉玺说,从小在山东长大的他吃惯了中餐和馒头,对西餐一点也不“感冒”,每当看见食堂形形色色的西餐时,心里别提多“苦”,“无奈之下,为缓解吃不上中餐的痛苦,方便面便成了大伙的美味佳肴。”
令人“苦不堪言”的西餐
小小地球村 感触别样深
在北极,各国考察站相距很近,用餐时统一到中心的挪威餐厅。“就餐时有很多外国的科学家,他们对我,对中国文化总是很有兴趣。”朱玉玺笑着谈起那时的经历。在他看来,这些科学家平日虽工作严谨,但不乏生活情趣。一次,一位挪威科学家与他攀谈,问他为何要来北极科考,谈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他的家乡,甚至还询问了泰山的情况,这让他感到十分吃惊。“和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感觉很好,他们都十分的平易近人。”
除了来极地科考的人员,最有趣的要属从国内来的游客了,一下游轮他们就往黄河站里冲,进去就是一通乱拍。然后就是和科考队员寒暄,握手合影,还要求签名。“咱国内的游客真的很可爱,我觉得他们是自豪吧,在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地方有着自己国家的考察站。”朱玉玺自己也觉得,在北极,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人,行事要更加得体。
投入方知科考行不易
北极科研生活伊始,朱玉玺都跟着科研人员,给他们帮忙。另外就是从高空测量电脑中下载数据,自己设计编程,处理数值数据,用于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他说,自己在前往北极之前,便要求院里辅导自己的老师为自己寻找一些能够执行的项目。“这次去北极科考的主题是《北极地区夏季海雾(低云)的研究》,主要负责为国内的北极科考专家提供帮助,并从中学习知识,锻炼自己。”
由于在北极的工作人员很少,大多数科研项目所需铺设的项目线路都是科学家自己一点一点完成的。很多科学家工作到凌晨才休息,用夜以继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铜网工程的铺设过程中,朱玉玺跟着做了很多工作。“那阵子真是累瘫了,但和其他科学家相比,我不算什么。”朱玉玺说,和这些科学家一起工作,才知道科学考察工作是多么的不易,更能体会其中的艰辛。
一段旅程 一种收获
16天的北极之旅,不仅让朱玉玺欣赏到了绝美的北极风光,也让他深深的感受到了科学家的科研精神。科学家们的工作量很大,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为了祖国不懈努力。朱玉玺说,自己最难忘的是一位国内的科学家,脚因为在野外工作时间太长受了伤,却一直坚持工作。谈话过程中,朱玉玺不止一次提到这些科学家们的科研精神,他把这次经历当作了最宝贵的财富。“全力以赴就会有所收获,这是我最大的收获。现在,每当自己想放弃,想想当初参赛的情形,想想那些在极地为了祖国奋斗的人们,就会重拾信心。”路遥无需忧,远志存心间。他自己说,一个人只有确定了人生目标才能有方向,有干劲。北极的科考经历时刻提醒着朱玉玺,要义无反顾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展望未来 梦想依旧在飞翔
从极地归来以后,两人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06年进入大学的他们,已经来到大学生活的最后时光,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压力,两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刘富彬选择了就业。他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室,寻求到了一份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正是因为这次大赛,加深了他对南北极的兴趣,喜欢上了这方面的研究。“以后自己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南北极科考了。”刘富彬笑着谈及自己未来的职业,他说,这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遗憾。
朱玉玺选择了考研,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他选择了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当为我们询问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熟悉的领域时。他说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物理海洋这个专业。最重要的,他在大学四年里,发现认识了自己、改变了自己。通过这次科学考察,自己不再迷茫,有了追求的方向。
刘富彬说,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我国极地事业尽微薄之力;朱玉玺说,希望自己成为最顶尖的心理学家,如果有可能,会向极地心理方面发展。无论怎么样,就像他们俩所说的,每个人在大学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了就努力去做,以后会想这段历程,都是美妙的经历。大学就是要发现自己,并努力改变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追求,才能成功。
最初的梦想,没有实现;最初的梦想,还在远方;最初的梦想,已不是一个人的期待;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刘富彬与朱玉玺,他们即将走上人生的又一段征程,再次追寻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相信凭着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一定会再次成功,梦想之花,会再次在苍穹下,完美绽放。
记者:林兆欣 李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