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康森的湛江情缘

作者:郑岚岚 肖胤 蔡国旗来源:湛江日报2010年3月29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0-03-31 字号:

  “湛江培养了我,湛江的企业为我把科研成果变成生产力提供了平台。”去年底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麦康森教授近日深情地向记者道出了他的“湛江情缘”。

  麦康森曾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有“鲍鱼博士”之美誉。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他因第一个直言国内水产和畜禽饲料以及奶粉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的情况,而进入公众视野,但鲜为人知的是,麦康森长于湛江(化州当时隶属湛江地区),在山东海洋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到湛江水产学院任教5年,再到英国读博,回国后和湛江的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合作长达15年……

工程院士的湛江情缘

  麦康森生于化州长于化州,儒雅中带点幽默,言谈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家乡情怀”。1978年恢复高考后,聪明勤奋的麦康森考上了山东海洋学院。麦康森一口气地在大学攻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再婉拒学校挽留,1985年毕业后回到湛江水产学院任教。

  “在湛江5年执教中,我从‘学堂’下到了‘池塘’,深入生产和企业第一线学习探索。”麦康森感慨地说,在湛江5年教书生涯中,让他的理论有了第一次实践,也为他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麦康森在湛江水产学院获得了一个国家公派出国进修的名额,一直忙于教学的麦康森凭借出色的英语能力获得了赴英国爱尔兰国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留学期间,麦康森选定鲍鱼营养学作为研究课题,日益受到学校和导师的赏识。5年后取得博士学位时,麦康森毅然回到已改名为青岛海洋大学的母校执教,却被刚成立不久的粤海饲料公司找上门来。

与湛江企业合作15年

  “当时,粤海饲料公司刚成立不久,董事长郑石轩找到我的恩师李爱杰,想想很久没回湛江了,就跟着恩师去看看,没想到这一趟竟成了和湛江企业长达15年的合作。”麦康森回忆,1995年第一次到刚成立不久的粤海饲料公司,看到他们厂子规模不算大,却有一股注重科研和干大事的气魄。

  15年来,麦康森与其科研团队从不间断与粤海饲料公司等湛江企业的合作,过去经常来湛江,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要,现场攻关不少技术上难题。现在,他还是和湛江企业经常进行电话沟通,每年都会来湛江4次以上。

  “工程院士和科学院士不同,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产业化和工程化,而与我合作长达15年之久的粤海饲料集团就为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麦康森坦言,他走过的地方很多,合作的企业也不少,但说到深层次和长时间的合作关系,粤海是首屈一指。

企业科研团队要多干实事

  “不要把论文写在抽屉里,要写在大地上,要把‘一张纸’变成巨大的社会财富。”麦康森说,看到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就是他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他呼吁企业的专家顾问和科研机构多干点实事。

  粤海饲料集团董事长郑石轩感慨地说:“麦康森等专家对‘粤海’的发展至关重要,产学研的深度合作让我们的产品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1995年开始,粤海饲料集团公司就应用他的科技配方生产饲料,每年产值利润数千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麦康森先后运用“第一生产力”从鱼塘中“捞”出几百亿元的经济效益。麦康森的科技成果先后在全国十几个示范基地或企业集团成功应用,促进和带动了渔用饲料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湛江养殖饲料业须走可持续发展路

  “每次回到湛江,看到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绿,真让人心旷神怡!”麦康森希望,湛江在发展饲料和养殖业的时候,要认真总结前人的教训,不要贪婪地把后人的东西用完,要好好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之路。

  麦康森表示,湛江水产养殖产业链自从挺过1994年的困难时期后,迅速发展至今,养殖、饲料、加工各环节均代表了中国的最高水平,是一个总体健康的产业。

  但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湛江水产养殖的关键问题,是养殖业者对产业发展缺乏理性思考,没有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过分追求产量和密度。他表示,湛江需要从生物学、环境、经济学等多角度来考虑养殖业,建立一个更为健康的产业发展模式,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或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引导,让水产养殖业科学、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作者:郑岚岚 肖胤 蔡国旗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