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像无尽的画卷
一切像美丽的诗篇
如清风自在地旅行
掠过这辽阔的原野
掠过夕阳里的远山
在无限宽广世界自在奔跑
……
点击开他的博客,许巍的《风行》猛地刺激了下耳膜,音乐极强的节奏和洒脱的歌词隐约透露出博客主人那颗跃动的心。继续浏览下去,那些浸满心情细腻动人的文字和记录往事充满情愫的照片却又把一个沉稳内敛的他勾勒在我的眼前。
——题记
他的故事很丰富。迟远达,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中国海洋大学西藏服务队队长,曾作为中国百人青年代表团的一员访问巴基斯坦,也曾参加青春海峡两岸青年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赴台湾访问,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曾任山东省学联副主席、青岛市学联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学生会主席、2002级海洋管理班班长,获得的荣誉称号更是数不胜数。
迟远达,用笑容面对人生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能够撷取这些光芒中的一星半点已足以使自己在人群中分外耀眼,也已拥有了足以滋养一生的难忘经历。然而见到他的时候,觅不到他头上那个大大的光环,淡定而亲切的微笑充满感染力。
迟——驰 驰骋四方 旅途飘香
西藏、台湾、巴基斯坦,迟远达去过的地方颇有些传奇色彩。这些经历对于他来说宝贵而历久弥新,更是人生的汲养。
参加青春海峡两岸青年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赴台湾访问,他感叹两岸共同文化下成长的融合那般自然,也感受到了因为不甚了解而造成的隔阂;作为中国百人青年代表团的一员访问巴基斯坦,他感动于处于战火和贫困中的友邦给我们最无私的帮助。除了这些,喜欢旅行的他同样在许许多多旖旎的风光边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迟远达受到巴基斯坦总理杰拉尼接见
在博客中迟远达写到:“给这次旅行起上一个名字并不难,难得是把漂在山水中的这一个月拓下来飘香在纸上。所谓原汁原味如同烤生蚝,每次吃完bia ji 着嘴回味的最美的人也就那一个字:鲜!真正怎么鲜就只能自己bia ji了。Bia ji 就bia ji吧,完事还总是溜着口水舔着最后那点鲜汁跟人显摆,其实心里想的是share。哪怕没有味道,能把型色给描述明白了,自己也高兴了,也是没白bia ji。”
从大一开始踏上驰骋祖国的旅途,有时间、有精力就会背上包走出去,不觉间全国只剩五个省未曾踏足。去年冬天,迟远达又再次出发,在西南漂泊了一个月。他笑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途上会让自己感受很多。”这个通过旅途与祖国母亲交流,通过游历切身感受国家面貌的年轻人,见证了许许多多或壮阔或秀丽的纯自然景观,感受了斑斑斓斓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问到他旅行的目的时,他的回答很简单:“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一定要趁时间和精力都允许的时候,多经历一些、多学习一些,对非本专业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敏感,这些当我们走出校园面对社会的时候都有帮助。”
而他自己,也是个有着丰富爱好和广泛知识的人。出游,他有专业的单反相机相伴,露营、登山这种户外运动一样得心应手。有谁曾这样爬过崂山呢?蜿蜒的山路、不确定的地方,抬头见到的只是郁郁葱葱的绿树而非规整有致的旅游道路。在树干间游走,在蝉鸣中穿行,周围只有同伴们而非络绎不绝的游客。就是这般“不走寻常路”,就是这般迈出一步的同时还在找寻着下一步的方向,就是这般亲近自然、挑战自己,从阳光明媚登至暮色低垂……走走停停中,猛然间发现己脚下的路在不久前重复过,迷路,正赶在暮色降临之时,黑夜里又该怎样才能找到回去的路,心中的不安和担忧随着分分秒秒的流逝蔓延着……刺激、屏息、害怕、紧张,这样的崂山之行多达七八次,但对于这些路途上的磕磕绊绊,迟远达仍旧是自然的一笑:“年轻人嘛,就是应该不怕挫折。失败,一点关系也没有。”
高原之上跃动的青春
“在路上,重要的还有体会”。不像很多为了旅游而旅游的芸芸众生,迟远达总是边走变想。他会在夜晚晃动着的火车车厢中静静的站着,时而燃一支烟,思绪伴着那一点荧荧暗暗的红色火光飞扬;偶尔也小酌一杯,旅途的感慨和着酒精在血管里奔腾。也许就是这种亦走亦思,使他的背包里盛满了沉甸甸的收获。旅途中遇到的朋友让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的东西,西部粗犷的风土澄澈了心胸,对社会对祖国有了更感性和全面的了解,也让他发现还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帮助……或许也正是这种思考的习惯,使他在西藏支教的一年里写下了三百六十余篇日记,这十万多字同样也成为了他生命中沉甸甸的财富。
丰富的旅途让他拥有了与众不同的丰富人生和独特而全面的思考,而当问到他令他影响最深刻的地方时,“西藏,是最重要的部分”,他脱口而出。
远——缘 缘结西部 爱洒高原
结缘西藏,源自于迟远达大一时听到的支教志愿者报告会,从那时起他便也下定了支教的决心。于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迟远达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它。
亲爱的母校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是海大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服务队队员。在西藏将近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们不仅领略了祖国壮丽的山川,感受了祖国边陲纯朴善良的民族,更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了西藏的教育。西藏,于你们,是无限美丽与神奇的土地,但于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相对落后的教育和那些贫苦的孩子。一年的时间,我们走访了很多的乡村、学校,寻找需要帮助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破败的房子、破旧的衣服,孩子们上学的艰辛与求知的渴望一次次让我们动容,这让我们迫不及待的要为他们寻求帮助,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迟远达 《给母校同学的信》
在西藏,迟远达以惊人的付出播洒着爱心。初上高原,高原反应使他睡觉都会觉得脑袋胀起来,而仍旧在第三天就走上了讲台。他和队友利用工作之余自费深入到服务地的偏远山村,走遍山南地区的7个县去走访失学儿童,走进贫困学生的家;他与慈善机构合作,寻找并长期资助了154名家庭贫困学生,当年资助额达4.26万元;当看到学生们对外边的世界的渴望,就和队友联系、促成30多名学生与海大的师生结成对子,使高原的孩子能够有机会、有渠道更多地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与精彩……
迟远达与学生们在一起
西藏的这一年,在迟远达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有人说年轻人就要‘我与祖国共奋进’,在西部确实能找到这种感觉,那是个能改变你人生观世界观的地方。”那片雪域高原上,信手拈来的照片也美得惊人,一切都是广博而开阔的,心也变大了。“藏族是个很纯朴的民族,他们真的把你当亲人看待,在那里会觉得东部真的太狭小了。”这一年,迟远达放下了东部现代社会的繁芜丛杂,回归平和朴实的心态,不再迷茫人生,日子快乐而豁达。直到现在,那里还是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会想起那些干净的微笑,会打算着重返西藏,会在看到西藏民主解放五十周年的晚会时不由得落泪。
西藏的这一年,“虽然生活上很贫乏,但我的心灵上很快活”。心底总涌动着为当地人服务的思想,迟远达把西藏的父老乡亲真的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一般,而临别时颈上一条条雪白的哈达,也正是亲人们对他那份纯洁的感谢。而心态上的改变或许是他这365天最大的收获,“我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人生不迷茫了,只想能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他们,而且知道该怎么做了,心胸真的豁达了。”所以他用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不能上学的孩子们,从不曾畏惧过程中的艰苦。西藏稀薄的氧气和强烈的紫外线对他的身体是严峻的考验,而西藏偏远山村交通的极度不便更是让他的每次行程都异常艰辛。在记者看来,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应该是支教一年中迟远达遇到的最大困难,而他对这些艰苦并不在意,最大的困难反而来自教学本身,“西藏的孩子们基础的确很不好,有的时候一遍遍讲还是不行,听不懂,或者干脆不听,拿他们没办法,也有很生气的时候,不过也只能强迫自己冷静,继续讲下去。”
去一所小学捐助,却看到自己在幼师班教过的学生站在讲台,自豪油然而起;在支教的学校调试好因为没人会用而闲置的自动打铃设备,结束用石头敲击一个锈迹斑斑的破旧氧气瓶作为上课铃声的“茹毛饮血时代”,他收获助人后的成就感;将贫困孩子的信息发到网络上后收到络绎不绝的捐助,“qq上不停有人加我,收到了好多物品,感觉自己都成慈善总会了”,他收获付出的感动;批改试卷发现学生汉语水平亟待提高,他感触并思考着西藏的教育;经过一年的努力,看到孩子们学会音标可以读出单词,他收获作为老师的快乐与幸福……这些点点滴滴,拼凑成迟远达不平凡的支教一年,也让我们不难理解他对于西藏那份镌刻至深的感情和挥之不去的留恋……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最后一节课上,黑板上是孩子们留恋的话语:“迟老师不论你到了什么地方,不要忘记我们06级英导班的学生,身体健康,一路顺风,一切顺利”。他们还唱起了歌,专门给老师的歌,让迟远达因为怕伤感而不敢专心听的歌……还有洁白的哈达、一一的拥抱,多少条哈达多少条心,多少个拥抱多少份留恋,迟远达被深厚的情谊萦绕……
“其时,我在想,当我们离去的时候,是怎样的情绪、怎样的感动、怎样的感伤。回到青岛,坐在公车里,看着周身的高楼大厦,一定会无数次的在眼前浮现出西藏壮丽的山河,转眼望,是青岛浩瀚的大海,而不是西藏无际的天边,不是万种风情的雅鲁藏布江,会迷失自己吗?我是深深的热爱西藏。幸运的我,在慢慢感受着西藏的一切,轻轻的跟这位充满智慧而深邃的老人交流。我的学生,是我一定会怀念的,一辈子,一年的教师生活,这么一群活泼的孩子,让我怎么能忘记呢,让我生气的种种,让我兴奋的种种,可爱的种种……”
——迟远达,写于西藏
不仅是西藏,迟远达还把爱心播撒在在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本科四年期间,他曾向希望工程捐款、多次无偿献血;组织、参与了三次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不顾烈日当空、蚊虫肆虐,总是能把有用的知识带到田间地头,带给农村百姓。他还积极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等多项活动,而突出的表现也使他两次获得“山东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称号。
他获得的荣誉很多,但并不看重荣誉,“五四青年”奖章在学院里放了一年多才拿回来,搁在桌上一个角落。
达——达 达观处世 挑战人生
学联主席、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班长,学生工作他做了很久。是否有什么东西让他乐在其中?“可能不断地遇到挫折就是种乐趣吧”,他笑着说。
他就是这般的洒脱与乐观,用平和的心看待一切问题,享受过程而非结果。喜欢登山的他将生活比作爬山:在山脚仰望要走的路,很高很陡,很多人会被山顶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吓倒,然而低下头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扎实地走下去,最终会在山顶看到壮阔的风光。此时往回看,那些走过的路会给你带来幸福的成就感。
“其实人生不见得那么困难,我们作为年轻一代要敢于放下,跳出固有的圈子”,正是因为这样,眼前的迟远达有着丰富多采的人生经历,有着充实快乐的学生生活。在学生会,他把周围的成员当作兄弟,真心换真情,发挥团队力量,也把校会的工作带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对于学习,他的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前列:“一定要学好专业课,这是将来能让你就业的一门技术”。
支教、学生工作,丰富的经历饱满人生
即将毕业,迟远达说想把自己回归一张白纸,重新开始挑战,不把学生时代的荣誉带入他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在他眼中,成功,先靠努力后靠机遇,没有前期的努力,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也难以抓住。就像他的荣誉:“很多事做到了就会水到渠成。”“可能将来也会遇到很多不顺利和不确定的东西,但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讲,还是要经历更丰富一点,人生更饱满一点,更有冲劲和挑战性一点”,这是他的人生观,也是他最想告诉后来人的。
一只脚已然踏进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迟远达还在探索着、挑战着、前进着,没有带着些许骄傲和优越感,没有因为自己学生时代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而对于我们,他也给出了很多经验:人生后悔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有机会的话不妨尝试新事物;培养自己一生的兴趣;打算就业的同学要提前准备,了解就业市场。说这些时,他很诚恳,他期望这些能真正的帮助大家,走好大学的每一步。
短短几小时,就感觉到了迟远达身上萦绕着的活力与内涵,深刻的话语交织亲切的微笑使他时而像个大男孩时而又更接近一个成熟的思想者。我祝福,也相信着,在人生这条希望的旅途上,他会坚定而快乐的走向那个幸福的远方。
记者:张子仪 图片来自受访者及互联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