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兆辰:让话剧成为一种生活

作者:陈苏 王琪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8-11-21 字号:

如果你关注过海鸥剧社的话剧周演出,那么你不难发现在掌控灯光的开关旁,总有一个不起眼的人,拿着剧本,站在那个独特的位置,用自己的角度审视整个舞台。观众面对着他,演员背对着他,而他自己在那个静静的角落面对着的是自己喜爱的舞台和观众。他就是海鸥剧社三校区总负责人工程学院自动化2006级盛兆辰——一个用先锋的方式演绎话剧,用电影的情节讲述自己故事,把话剧当成一种生活,在舞台上等待绽放的人。

他对于电影和话剧的热爱近乎狂热,以至于他对待电影要求极高,从不观看下载电影;他将电影和话剧作为生活的部分,因此他潜心学习,成功演绎追梦路上的“话剧三部曲”,打造属于自己的“盛式风格”;他因为电影结缘海大、走进海鸥,又以导演、演员、灯光以及海鸥剧社总负责人等多重身份活跃于幕后台前。

顺着五子顶西面的路一直向南走,穿过两个教学区,就能看见一个椭圆形的独立小楼,那就是八区——海鸥剧社每年话剧周演出所在地,也是盛兆辰演绎自己三部曲、展示梦想的舞台。每当有话剧周演出时,盛兆辰都会早早地出现在这里,把预先写好的节目预告纸贴好在展板上,再把黑板画好,最后试试灯光,调调音乐,时间差不多了,演出就开始了。

他说:“我的话剧也有三部曲”

先锋剧《爱疯了》让盛兆辰与话剧从此结缘。作为副导,他参与排练并逐渐了解最佳的舞台表达方式。《爱疯了》用先锋的语言和手法,表达年轻人对爱情的看法。这让第一次接触先锋剧的盛兆辰感觉非常新鲜。此后他开始关注先锋剧,并用先锋手法表达思想。《爱疯了》作为序幕拉开盛兆辰自己的话剧三部曲,也启发他探索自己的话剧路线。

第一部曲《我的母亲是大马哈鱼》

当在朋友的博客中第一次见到剧本时,盛兆辰就有想演出来的冲动,甚至头脑中会自然浮现出每一幕的背景音乐。这是他话剧三部曲中的开幕曲,也是他第一次用先锋的方式演绎话剧。“这个时候我其实是在延续海鸥前辈的风格,是一种在新鲜感下急于表达自我的状态。”

练数月,可演出当日却出现意外——临场换主角。由于辩论赛与话剧演出的冲突,原定男主角不得不放弃演出。最终,盛兆辰挑起男主角的位置,于是在准备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后,盛兆辰登台演出。“当剧演完的时候,我深深松了口气,心想这部剧终于结束了。”第一次的演出让盛兆辰知道什么叫做意外,也让他意识到导演不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更要有全局观念,才能打出一个出色的成品。

第二部曲《搏击俱乐部》

话剧讲述男主人公在自己双面性格作用下,对同一件事呈现出来的由懦弱无能转而变得强悍粗鲁的不同态度。这部话剧包含盛兆辰太多的心血,他告诉记者:“早在《我的母亲是大马哈鱼》之前我就想要做《搏击》。但为了有更充分的时间、更成熟的经验,我选择让《搏击》成为我的第二部曲”。事实并没有辜负盛兆辰的期望,他自导自演的《搏击俱乐部》获得诸多好评。

当时的盛兆辰也为此骄傲过,但是现在的他却可以对《搏击》挑出一大堆毛病。“可能是接触的话剧多了,现在觉得自己当时过于强调话剧的出彩部分,却忽略了许多细节。而细节可以让话剧更精致。”现在的盛兆辰对于话剧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不再满足于最初接触剧本时的兴奋,也不再有为某一个出彩之处疯狂击掌。他懂得静静地观看、理解、思考,然后启迪别人也开始思考。

第三部曲《俗套》

这部告别演出算是盛兆辰对话剧思考后的沉淀品。依旧是用夸张的手法和大笑之后的沉思,但这次他采用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式——演一场戏中戏。这部剧像是与观众开了一个玩笑,却让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剧目的主旨:在世俗与超然、被格式化与独立思考之间是怎样爆发的冲突。此时的盛兆辰学会如何运用舞台上每一个机关,学会理解观众的心声,学会让话剧处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让旁人感知。

对台词、打灯光,他疲惫过,却从未厌倦

他说:“兴奋了,就不可能再停下了”

经过三部话剧的磨砺,从起初的一无所知,到初次接触的兴奋,再到以话剧演绎生活,现在的盛兆辰对于先锋有了自己的理解。“最先锋的东西就是带着年代的符号讲述清楚一个故事,启迪一种思考。这个时代不存在内容上的先锋,所谓先锋的方式就是为了让思想更好地被表达和接受。当然不同的讲法也面临着不同的风险,你也许更成功、也许更失败,但一定要迈出第一步。”

许多人认为先锋剧就是让人看不懂,一头雾水后似懂非懂地说句:“好深奥。”但是盛兆辰不同意。他认为无论什么剧,让人看懂是基本要求,然后才能增添夸张或是绚丽的表达方式,让舞台充实起来。虽然没有进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他的思考,让他的话剧渐渐有了“盛式风格”的影子。

海鸥的朋友说:“盛兆辰的剧本风格就是这样,用先锋的表达手法讲述生活中的事情。他的先锋剧很有故事情节,虽然手法特别,但每次我都看得懂。”总而言之,盛兆辰几乎符合所有主流话剧的思维方式,但他的表达方式却总是主流中的非主流。他是有志于话剧的青年人,他要自己学会如何在一个绚烂的舞台上保持真诚、质疑和必要的愤怒。

监督排练时,他一丝不苟

“我想要的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让大家明白我的思想。我已经兴奋了,就不可能再停下了,一定要坚持下去。”盛兆辰如是说。接受采访时,盛兆辰正在参加一部新剧的排练,在剧中他扮演一个推销商,这是一个一上场就会给观众带来欢乐的角色,台词很搞笑,动作很傻瓜,风格很“盛式”。

排练瞬间

他说:“关于海鸥,这是我的家”

偶尔,盛兆辰也代表海鸥剧社领奖,出现在各种颁奖晚会的舞台上,“全国十佳社团标兵”、“十佳魅力大学生社团”或是“海大标兵社团”;偶尔也赢得优秀编剧、导演、演员种种称号和赞许,亦庄亦谐。而在剧社中他更像是邻家的兄弟,一个朋友,一个可以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说话的人。

海鸥一位同级的朋友略带促狭地笑谈:“我对盛兆辰的第一印象可不怎么好。皮肤白,身高好,乍看像是走偶像派路线的。第二年他当上副社后,大家有机会更多接触,突然发现他很有思想,对话剧的理解也很独特。”

关于盛兆辰的“领导风格”海鸥同胞们的评定再一次是“主流中的非主流”。在海鸥,大家就是一家人。与其他社团一样,他们开会、工作、内部建设;不一样的是他们很熟,却也很不熟:为了更快进入角色,戏里戏外大家都以剧中的角色彼此称呼,往往一部剧下来还不知道饰演自己男女朋友的那个他(她)究竟是什么专业。而海鸥这种轻松融洽、随意愉快的氛围得益于领导者的平易随和。

“他更像是一个协调者,而不是领导者。”在海鸥从大一到大三所有人都和盛兆辰开过玩笑,喝过他请的奶茶。“他很随和,很有大局观,而且浑身散发着亲和力。

作为海鸥的负责人,盛兆辰最希望跟新人们说,表演的过程就是倾注自己的一切用心发挥的过程;永远不要忘记进海鸥的初衷,无论你取得多么大的成绩;给所有人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要有牺牲精神,要时刻记得这个集体还不够好,除了把好的东西传承之外还要思考怎样做得更好。

/

聚光灯下,有他在角落里的默默付出才有更加完美的演出

他说:“我想让话剧成为一种生活”

采访过程中,他会谈论自己改变看过的电影,会带着孩子般的兴奋讲述第一次在大剧院看过话剧后的激动,也会冷静小心地阐释自己对话剧的理解,自己希望自己话剧给别人带来的感受……在他可以记起来的事件范围内,他兴奋地与你交流一切与话剧有关的大事小事,侃侃而谈。“我看的第一场现场版话剧是在人艺剧场看的,由濮存昕主演的。当时话剧结束后,演员登台谢幕,观众给濮存昕的掌声时间特别长,声音特别大,这应该就是对一个演员最高的肯定了。”

在海鸥他做过灯光,做过编剧,做过演员,也做过导演;他大一进社,担任过副社长、社长,最后成长为三校区总负责人。对于话剧中、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认知,他认为对他们最高肯定理应来自观众。看到他谈论话剧时兴奋的表情,这时候你难免心存狐疑:他是否会以话剧为生?记者问:“会把话剧当成你的终生职业吗?”

盛兆辰回答得很肯定:“不会。这样做家里人会不同意,他们希望我稳定一些,未来不要充满不确定因素。”但是生活往往就是这么奇妙,有些东西即便不会成为生命的绝对主体,但它依然可以占据一颗心灵的大片铺满阳光的角落。也许话剧对他而言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职业,而是一种生活。从懵懂知事起、到成长成熟、再到一点点实现自己的话剧梦,他早已从事这个“职业”十数年。盛兆辰说,话剧已经是自己生活的一部份,不需要刻意追求,即使年纪大了,也要拄着拐杖去看话剧。

生活中的他,随性而快乐

对于话剧他很自信,但他并不放大这种自信;对于生活他很清醒,但他又不缺乏激情;对于梦想他内心坚定,但他却不轻易透露出这样的坚定。他坚持自己的方向,他说自己很看重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航向。如果说话剧是一个梦想,那么他就一直怀揣着这个梦想,在音乐与灯光交织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来演绎梦想。这个梦想包含着他沉甸甸的爱,对话剧、对生活,遵从自己心灵的爱。如果说践行梦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变成一种生活,那么盛兆辰就是梦想最好的践行者。

记者:陈苏 王琪 摄影:牛茜如 王琪 部分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