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十大新闻

作者:新闻中心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6-12-30 字号:


1.崂山校区启用,办学空间大为拓展

9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启用仪式在崂山校区隆重举行。教育部、山东省及青岛市领导与我校党委书记冯瑞龙、校长吴德星、校务委员会名誉主席管华诗院士等共同为崂山校区揭牌。崂山校区位于崂山西麓,东倚北九水,西临滨海道。校区占地1640亩,规划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一期完成34万平方米,8000余名学子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2008年全部建成后可入驻全日制学生20000人。崂山校区的建设和启用,解决了办学空间不足这一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于增强办学实力,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211工程”“十五”建设及服务青岛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及青岛市验收,为“十一五”建设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月25日,我校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专家组称,中国海洋大学全面完成了“十五”“211工程”各项建设任务,诸多指标超额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建设效益显著。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资金投放等各个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月2日,青岛市专家组对我校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7个重点实验室、7个科技研发项目、5个科技研发平台和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中国海洋大学已按计划全面完成了服务青岛各项建设任务,效益显著,综合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为服务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蓄积了更强的力量。


3.国务委员陈至立视察东方红2号,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5月11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山东省和青岛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到我校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视察。陈至立对海大近几年来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与省部有关领导重点研讨了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建设。陈至立指出,青岛集中了国家50%-60%的海洋科教资源,非常宝贵。海洋科学研究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统一,都很重要。她希望各有关方面齐心协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为了国家的战略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切实把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好,使国家的投入发挥最大效益。陈至立此行加快了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步伐。6月,科技部批准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正式筹建,12月,我校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宣布筹建。


4.水平温差驱动环流实验等一批理论原创性成果涌现,国家新品种“蓬莱红”等一批技术成果应用效果良好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伟、黄瑞新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平温差驱动环流的实验研究从根本上动摇了“海洋是热机”驱动环流机制的基础,这是在国内实验室完成的源头创新基础研究,表明中国学者完全可以在本土作出最高水平的研究。国家新品种“蓬莱红”和“荣福海带”等一批技术成果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实现大气风场三维立体测量的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由我校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作为国际上第一次服务于海上帆船比赛的一项高新技术在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赛上亮相,为服务2008年奥运会积累了宝贵经验。全年共获省部级奖10余项、地市级奖10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数量列全国高校第十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工程学院院长李华军教授荣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接受了国务委员陈至立的颁奖。


5.以3个文科博士点申报成功为标志的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第十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中,我校新增的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会计学、农业经济管理等3个文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榜上有名。同时,增列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生药学两个非海洋类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标志着我校多年来坚持“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建设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至此,我校已拥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39个一级学科,122个二级学科。


6.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面启动,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3月17日,学校召开会议就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出具体部署。校长吴德星强调,要站在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意义,全校各单位要根据评估的指标体系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工协作,精心准备,以迎接评估作为切入点,切实做好本科教学以及管理的各项工作,变压力为动力,“以评估促建设,以建设促提高,以提高促发展”,推动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会后,全校上下迅速行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扎扎实实、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完善。


7.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人才工程”成效显著

“海-气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与国家外专局联合资助的引智计划“111工程”,“可持续海水养殖中的重要生物学前沿问题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戈榜上有名,使这一工程我校入选人员达到8位;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又有方奇志教授等11人入选,至此我校已有20位教师入选该计划。


8.王蒙文艺思想学术研讨会举行,将王蒙学术研究推上新高度

9月23日至24日,我校文学院和《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共同主办了王蒙文艺思想学术研讨会。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先生,我校党委书记冯瑞龙,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当代作家评论》总编辑林建法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及学界新锐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结合王蒙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从各个层面,多维度、多视角深入分析王蒙文艺思想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产生了许多精辟、深刻和富有创新性的见解,从而提升了研讨会的学术品位和地位,把王蒙学术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9.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为学校推动理工文学科交叉和研究工作深化、上水平搭建了新的平台

9月28日,以学校海洋发展研究院为支撑之一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国家海洋局和教育部共建,地点设在中国海洋大学,聘任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担任主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将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国家海洋重大问题研究,为国家制定海洋大政方针提出咨询建议,并为国家海洋经济、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科技教育等提供服务。该中心的成立,为学校推动理工文学科交叉和研究工作深化、上水平搭建了新的平台。12月下旬,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学术年会召开。来自国内海洋界、教育界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100多位代表以“亟待研究的海洋重大问题”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会上,中心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聘任了14名学术委员和123名研究员。


10.构建生物胶州生产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控股有限公司三大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11月28日,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共同出资组建的海大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胶州生产基地启用投产。海大生物是一家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工程开发、生产、销售、成果孵化的新兴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0年8月18日,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拥有6项专利,陆续开发出六大系列100多个农业化工产品,已成为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基地。至此,我校构建起生物胶州生产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控股有限公司三大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链接:

2006年我校学生工作十件大事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