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9日上午,我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逸夫馆多功能厅隆重召开。党委书记冯瑞龙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吴德星代表学校向大会作2005年工作报告。副校长于宜法就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做了详细的说明。大会由执行主席、党委副书记李耀臻主持。
按照大会议程,大会认真审议了2005年学校工作报告及《中国海洋大学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通过了关于《中国海洋大学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决议。代表们认为:《规划》对学校“十五”期间事业发展的回顾实事求是,全面总结了学校改革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办学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规划》以务实的精神确定了“十一五”学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制定了完成总体目标和任务的主要措施。代表们一致认为,《规划》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是全校集体智慧、民主决策的结晶。三届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原则同意《中国海洋大学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大会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会上,冯瑞龙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工作,确保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为题发表讲话。他谈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科技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创新平台的建设、新校区的建设启用、教育教学改革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各个方面进入重要的冲刺阶段,这为我们创造了充满挑战的内部环境。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只能通过改革和创新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不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冯瑞龙指出,目前海大面临的迫在眉睫并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任务主要有四项: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也就是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崂山校区的建设和启用,这对于学校拓展空间,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科教学迎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正逐步展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冯瑞龙强调,当前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时期,也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期。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制定实施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把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都集中和凝聚到学校事业的发展上来,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把学校“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规划好,落实好,为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特色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德星以《继往开来、加快发展,把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全面推向前进》为题向大会作2005年学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校继往开来,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学校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海洋发展研究创新基地建设、完善本科教学运行新体系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扎实推进崂山新校区建设、研究制定“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把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报告明确了2006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党委领导下全力推动以下各项工作:制定实施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认真筹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和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优化学科布局,推进“985工程”二期建设,做好“十一五”“211工程”建设规划,大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崂山校区启用为契机,调整三校区办学功能,科学配置资源,强化建设支撑体系,扎实推进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为顺利实施学校 “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于宜法在会上作了关于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说明,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与宏观背景、基本思想和理念,并对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作了详细的说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贵聚,工会主席王庆仁,校长助理徐天真等领导在主席台就座。三届六次教代会代表参加会议,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副处级以上干部,离退休老领导列席会议。
文:陈鹏 图:刘邦华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