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今天,有着80多年办学历史的海大校园,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他就是让所有中华儿女倍感骄傲和自豪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党委书记冯瑞龙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拉开了聘任丁肇中先生为中国海洋大学名誉教授仪式的序幕。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丁肇中先生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管华诗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一名中国海洋大学名誉教授。
“中国有一句古话:‘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是树高一丈,落叶归根。我非常高兴能到这儿来接受这个荣誉教授,它对我个人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丁肇中先生简短而又富含深情的发言打动了所有到场观众的心。
管华诗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丁肇中慨然受聘我校名誉教授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丁肇中先生在物理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丁肇中先生来到海大并欣然接受聘任,这无疑是海大的一大幸事,也是海大历史渊源的美好延续。从学校的历史档案中,我们荣幸地发现丁肇中的父亲——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丁观海先生,他青年时曾就读于海洋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丁肇中先生曾经说过:任何的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是看他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事业心,正是凭着这种事业心,他可以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不知疲倦地进行实验,终于得到让世界共知的荣誉。在未来的几年,海大将全面推进“985工程”二期建设,努力构建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我们非常需要丁先生这样的指导,非常需要让丁先生的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融入到海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中去,这应该是我们聘请丁先生的根本意义所在。
聘任仪式于6月21日下午在我校逸夫科技馆多功能厅内举行,冯瑞龙主持仪式,副校长吴德星宣读丁肇中教授简历。青岛市市长夏耕、市政府秘书长马泽、外事办主任赵雪芳,我校副校长于志刚、翟世奎、王琳,纪委书记刘贵聚等党政领导出席聘任仪式。仪式上,管华诗代表学校向丁肇中先生赠送了精美的礼品:两本有关丁肇中的父亲在我校工作和学习的照片图册和档案,一幅由著名书法家、山东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王裕晏先生题写的“虎”字书法作品。
聘任仪式结束后,丁肇中先生以《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为主题作学术报告,管华诗主持报告会。
记者:李华昌 摄影:李华昌 康景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颁发聘书
丁肇中先生以《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为主题作学术报告
合影留念
相关链接:[视频]丁肇中为海大师生做报告
丁肇中教授简介
丁肇中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1936年1月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山东省日照市,曾在大陆度过童年时代,在台湾度过中学时代,于1956年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分别于1960年、1962年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丁肇中教授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
丁肇中教授于1963年在由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日内瓦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同时在联邦德国汉堡任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小组负责人;1967至196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副教授、教授; 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和《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7年起任托马斯·达德利·卡伯特讲座教授;1978年除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外,主要还在德国汉堡欧洲核研究中心和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工作。
1965年起,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束流能量为7.5×109eV)上进行了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ρ、ω、φ)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矢量介子衰变的研究、矢量为主模型的实验检验、ρ、ω、φ介子光生相位的测量和ρ、ω介子干涉参数的精密测量等,推进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见介子),在实验上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1974年他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几乎同时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种粒子的寿命等于其他任何粒子的一千倍,即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美国政府颁发的劳伦斯奖;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艺术科学学会会员。
丁肇中教授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1975年以来多次应邀来中国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1977年秋,在访华期间,就向邓小平同志建议中国科学院应派遣物理学家参加他在德国汉堡进行的MARK-J实验。1978年1月,中国10位物理学家到汉堡参加了MARD-J实验的国际合作。此后先后有一百多名中国物理学家和研究生到他领导的实验组工作和学习。在他的领导和帮助下,中国科学家在L3探测器的设计、制造和数据分析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高能物理实验中占有一席之地。
丁肇中教授于1992年7月4日被中国科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还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