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采访我校研究生支教团事迹

作者:曲静 仰韶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5-04-04 字号:

李耀臻副书记(左二)会见采访记者

本站讯 4月3日、4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青岛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到我校对研究生支教团事迹进行采访。党委副书记李耀臻会见了采访记者。

李耀臻副书记对中央及青岛市新闻媒体记者的来访表示欢迎,对新闻媒体长期关注海大建设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海大研究生支教工作开展四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概括说就是形成了两个特点,一是责任与奉献相结合,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支教团成员发扬优良作风,把接力棒届届相传,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研究生支教这个品牌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辐射开去。他热情欢迎社会媒体记者在采访宣传这一典型的同时,也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我们把研究生支教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为西部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委宣传部、团委负责人向各大新闻媒体记者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情况,部分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接受了采访。


新闻链接:

研究生支教团:用青春点燃希望的火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并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在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开辟和发挥校内第二课堂、校外第三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的作用,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党中央派来支援教育的天兵天将”的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我校于2001年首次参加由团中央等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活动,至今已向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民族中学派出了三届17名志愿者,从2004年开始,又向西藏拉萨师范学校派出了两名志愿者,支教人数也由首届的3名逐年增加到现在的9名。四年来,研究生支教团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等方面的困难,在支教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教书育人,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考察山村学校,走访学生家庭,向当地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开展科技和知识扶贫工作。几年来,支教团还在母校帮助下向支教地学校捐赠课桌5000多张,电脑500余台,图书近万册,帮助支教学校建立了微机室、图书资料库,捐赠助学金50000余元。2003年,第三届支教团了解到,在服务地德江县民族中学与三二六国道之间有800米路段由于缺乏资金,路面尚未硬化,晴天沙石乱飞、灰尘蔽日,雨天道路泥泞、污水肆虐,给学校2000多名师生进出校园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支教团积极牵线搭桥,在母校的帮助下,争取到33.6万元用于该路段道路硬化。当地人为了表示感激之情,把这条路取名为“海大路”。在德江县民族中学,从各村寨到学校来的必经之路有一座小石桥,一场山洪将石桥冲毁,孩子们只能趟水过河,河中水流湍急,十分危险。支教团在母校支持下,组织捐款1.6万元修建了一座水泥桥,当地人将新桥亲切地称为“海大桥”。当地的师生和乡亲们对支教团带给学校、带给山区的变化,特别是点燃了西部山区孩子们心头的希望之灯充满感激。“能有这样的研究生来教我们的孩子,真是我们的荣幸!研究生支教团就是党中央派来支援咱们教育的天兵天将啊!”德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张观安如是说。

支教团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在中国海洋大学校园里更是引起很大反响,参与社会实践、参与西部建设已蔚成风气,社会实践的参与面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到农村、到基层、到社会经风雨、长见识,作贡献。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每年有近90%的大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三下乡”社会实践和科技、文化、教育、奥运英语培训“四进社区”活动。截至2004年,我校连续16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撰稿: 曲静 仰韶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