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国土 璀璨的明珠--南沙(二)

作者:张小玲 邢…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4-10-26 字号:

南沙是我美丽富饶的家

即使你曾经无数次倾听过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神圣领土南沙群岛的美丽传说。但只有到了南沙才真正领略了祖国这颗南海明珠是那样的美丽和富饶:南沙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1300多种鱼类;2250亿桶的石油储量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够开采、使用1000年;25万吨的磷矿储量;可供使用100年以上的建筑水泥原料,以及极其丰富的锰、镍、钴、铜、金刚石、锰结核等珍稀矿藏,更别说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波浪电能、温差电能、潮汐电能了。

 

南沙群岛还是西太平洋的重要战略要地,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要冲,对世界经济和航运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外贸进出口额的75%、商船队的70%、货运量的75%都是经过南海走向世界的。南沙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沙更是南沙卫士们魂牵梦绕的家。苍茫的大海深处,散浮着浅绿的礁盘。礁盘上,军中男儿,先是架竹棚、铁皮高脚屋,直至建造起钢筋混凝土的礁堡楼。永暑、东门、渚碧、赤瓜、南薰、华阳礁就是它们美丽的名字。这些礁堡楼大的有8000多平方米,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岛礁距离最近的大陆乘船也得昼夜兼程好几天。南沙每个礁盘大小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每个礁上都有一个大大的红漆写就的“家”。

 

“家”字温馨,有母亲的呵护,有爱人的浓情。

“家”字内涵广泛,包括“小家、大家、国家”,战士守驻,肩荷责任。

 

官兵们把礁当成家,钢枪守卫它,双手建设它。让它安宁,让它美丽,这是一种家国情结的实在物化。正如永暑守礁守备部队的政委周华所说:“如果说把祖国的版图比做熊熊燃烧的火炬,那么南沙群岛就好比火炬的把柄,南沙官兵则是高擎火炬的人。”

 

这里的人们,即便是做梦都不会看到岸。这里,条件艰苦,无土无水无绿色,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棵菜、每一枚钉子,都得从大陆千里迢迢运来,也就是说,一切生活所需全部靠补给船供给。这里,气候恶劣,“高湿、高温、高盐”,无冬长夏,台风肆虐,岛上官兵们辛苦带来的花苗,过不了多久就会死掉。也有死不了的,那是一种极耐高温的星星般的粉色花。它崇尚光明,它追逐太阳,官兵们喜爱它,从陆地上带来的花盆里,长久地开放的就是“太阳花”、“同心花”。”并将其命名为“礁花”。

 

 在赤瓜礁上,还可以看到泡养在玻璃瓶里的富贵竹。不知是哪一班守礁人带来的,到今天,它已生根,它已婷婷,它已气节铮铮,它可否于岁去岁来中谛听男儿的歌声?礁上少花,战士们却建造了花园。不知这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花园。没有花的时候,他们便赶海捡来海石花,拣来海螺和好看的石头,拼搭起来居然也赏心悦目。

 

为了让礁园像祖国一样,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现代化,官兵们建起了这座能抗12级台风的蔬菜大棚。守礁官兵在无水的礁盘上栽活了枇杷、椰子、海棠等40多种树木和花草,在无土的礁堡上种出了油菜、冬瓜、黄瓜、空心菜、西红柿等十多种菜和瓜。等到它能正常生产后,南沙人吃青菜算“打牙祭”的历史就结束了,守礁官兵还在每一个礁堡上都建起了聚雨装置,缓解了缺淡水的困难;他们在每个礁堡上都构筑了菜地、作坊、饲养场,每年生产蔬菜2万多公斤,生猪200余头、鸡和肉鸽1100只,减轻了补给压力;

 

为给礁堡美容,岛上官兵们从陆地带来各种漆料,写上美好的文字:“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南海南沙南薰男儿显威”、“志在天涯戍守渚碧礁盘”,“猛虎踞礁振国威威振南沙,蛟龙蟠水显灵气气吞山河”、“守东门卫国门东门国门守卫有我们,驻前方思后方前方后方共同为国防”。

 

在一块块无淡水、无泥土、台风肆虐的礁盘上做到这些,当然堪称经典,它们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守礁。“我们保卫蓝色国土,当然要像建设祖国一样建设礁园。”这一切,都源于三代守礁人那颗“把礁园当家园”的心和“南沙人有什么苦不能吃”的精神。

 

如今经过三代守礁人建设,永暑礁已成为海上“花园别墅”。昔日的高脚屋、铁皮屋已成为“历史文物”遗迹,取而代之的是能抗12级台风的白色城堡、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还有号称世界上最干净最环保的厕所,被战士们誉为“咖啡厅”。

 

“这些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第一代守礁人、基地参谋长曹周年对此感叹道。的确,每人5天只发25公斤淡水,这意味这每人1天只能用5公斤淡水,包括洗脸、洗澡、洗衣服,其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守礁人将一代又一代接力着建设南沙,因为,建设南沙礁园也就是建设祖国呀!”

 

今天,“南沙卫士”的生存条件已今非昔比。当年的木高脚屋,已被一茬茬官兵改造成二三层楼的钢筋混凝土楼式结构的第三代“高脚屋”;他们的生活保障,已实现了从简单生存向“小康”水平的飞越。南沙守备部队后方营院先后被评为“全军房地产正规化管理先进单位”“全军甲级卫生营永暑礁是几个礁中唯一有树的地方。可数的几棵枇杷树在官兵心中成了“宝贝”。官兵们爱树护树,为让树“吃饱”,他们节省下淡水为树浇灌,在台风来临的季节,树们可就惨了,不是被掀翻在地,就是被连根拔起,战士们为了保住它们,把它们用绳子绑牢,再用架子稳固。殷勤呵护,终于创造了南沙也能长树的奇迹。当绿绿的叶子为永暑礁撑起第一片绿荫时,官兵们个个笑成了太阳花。或许没有几个人进过咖啡厅,战士们却把树荫最浓的地方称为“咖啡厅”。把树中间的一条十几米长的路叫做“爱国路”。

 

我们关注南沙,因为她是祖国的神圣领土。这片83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正翘首期望我们去开发利用,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造福。我们关注南沙军人,因为他们为了中华民族明天坚守着这片蓝色国土。

  

 情系永暑礁

远离祖国大陆1600多公里的南沙海域,有6座美丽的珊瑚礁,其中南沙最大的礁堡是永暑礁, 漫天的星斗下,永暑礁仿如一艘夜航船,停泊在海面上,又仿佛是一只镶着钻石的王冠,在海面上闪烁出星星点点的光辉。

 

当白天来临,永暑礁又是另外一种风采,天空是特别的蓝,云彩也是特别的白,夕阳,给永暑礁笼罩上金黄色的光芒,我甚至觉得,在这个航次中,永暑礁的天色和水色是最美的一处。

 

永暑礁的礁盘呈椭圆形,宽约75海里,长26海里,在晴朗的蓝天下,在海浪冲击下,溅出一个白浪的花环,妆点在永署礁的边缘,将碧绿的礁湖与深蓝色的大海划出了一条明显的边界。

 

这里距祖国大陆约740海里,位于南海西南部,地处太平岛至南威岛的中途,南海中央航线(香港至新加坡)和南华水道交汇处,西北距越南金兰湾约250海里198882,中国在永暑礁建成了1个国际海洋观测站,1个小型码头和房屋。在建站过程中,中国大陆海军重创了来犯越军。

 

对永暑礁,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船员和科考队员们并不陌生,海洋地质事业早以将他们与永暑礁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1987年开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一直在南海南部海域开展工作,"探宝号""海洋四号""奋斗四号"船都来到过这里。每一个航次的工作,几乎都曾得到海军部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同时调查船还多次在到永暑礁进行补给,也多次派人慰问驻礁官兵,为他们送去的乒乓球桌,丰富了官兵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送去礁上最为宝贵的淡水,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探宝号"船仿佛是永暑礁的一个老朋友,亲切又熟悉。

 

正对着码头,永暑礁的礁碑就矗立在这里。这是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3层结构的碑,由守备部队的官兵们自己设计,于20005月建造的,碑高1.988,寓意我海军1988年正式驻守南沙。碑分3层,底座为红色的3层方形阶梯,底层面积8.2平方米,代表南沙82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碑的中部是白色为底,上刻有永暑礁3个红色大字,碑顶树立着一颗红心,中间是一幅金黄色中国地图,寓意祖国在每一个南沙卫士的心中。据南沙守备部队长,曾被评为全国十佳青年的龚允冲介绍,在修建永暑礁礁碑的时候,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导航定位岸台人员苏伟明等人正在永署礁上工作,他们也利用工余时间,和战士们一起参加了礁碑的修建。

 

永暑礁高温高湿,淡水和蔬菜都非常的缺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为了保卫祖国的蓝色国土,守备部队开展了“把南沙当家建”活动,守备部队的战士们不仅守礁,还要建设永暑礁,他们在礁上种菜、养猪,改善生活,经过全体守礁官兵的不懈努力,这个原本属于生命禁区的岛礁,如今已经变得生机盎然。礁盘上还种上了蔬菜和野枇杷树,守礁官兵们还在水泥顶上用贝壳和鲜花建起了"袖珍花园",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岛礁文化。

 

记者:张小玲 邢磊     实习记者:王洋 刘婷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