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与时同进——“科学•人文•未来”论坛感悟系列(五)

作者:张丽杰 王…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4-10-12 字号:

    也许,大师们激烈的讨论,激起了在座各位的演讲热情,以“科学与艺术”为主题的第五单元讨论在邱华栋老师《科学与文学及艺术的关系》的演讲中拉开了帷幕。

    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邱华栋对科学的本能认识是:“不讲究人性,冰冷而不关注个体生命、盲目野蛮的怪兽,潘多拉盒子里逃出的魔鬼……”这些发自本性的第一观感也反映出科学与文学,理性与感性的激烈碰撞。经过短时间思考的邱华栋老师又得出了“科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人类的左右手”的结论,摒除了对科学的偏见,作出了理性正确地论断。习惯感性思维者可以理性判断事物,理性的科学与感性的文学便有了融合的可能。众所周知,科学催生了网络,手机等的出现,而已被大家熟知的网络,又带动了网络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手机也导出了短信文学,这些都是科学的进步的产物。有了科学的进步,文学在表现内容和表现技术上也获得了进步。

    科学的进步同时带来其他相应学科的发展,比如数字科学。文学家陈祖芬老师在她的《数字与爱情》中以家庭为例向我们提出"两个人共度一个痛苦等于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幸福等于两个幸福"的理念,这是一个准确的论断。当文学爱上数字,整个时代就是数字的时代。他们爱情的结晶--网络符号就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主流。"控制世界的是数字,控制数字的是孩子。"陈祖芬老师又谈到“名人仍具有他们各有的童真,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的问题 。比尔盖茨热衷于汉堡包,孩子般的童真让他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了更多的成绩。"爱你爱到星期八"之类的语言使数字逐渐剥去了准确性,更显其文字化、感性化,更有了亮丽的文学色彩,温馨的情感基调。

    数字给时代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样在梁昌洪校长的《体育和文学艺术中的概率美》得到淋漓生动地展示。“幸福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过程有变数,有悬念,有希望,有抗争。只有在变数和悬念中,在与生活逆流的抗争中,在对未来的希望中,在个体缺憾换得的整体圆满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美。一个个奥运会精彩实例,一个个文学作品的情节分析,一个个生活随感,让我们感受概率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无处不在,艺术的美无处不生。

    以中国传统的中医疗疾理论,人类的痛苦在于科学与艺术的不和谐。无论以后寻得的疗治人类疾苦的良方是什么,都必然是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在科学与人文的碰撞中寻求两者的最佳融合是本次论坛的主旨,在本次论坛中引发的种种思考将科学与艺术间的纽带束得更紧,距离拉得更紧。


记者:王冬燕    张丽杰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