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资源:我们在行动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3-12-21 字号:

——2003年海洋生命学院赴淮河流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我校首次实行了学生自主申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通过公开答辩确定社会实践的方式。通过答辩,全校有5支队伍脱颖而出,成为重点资助团队,赴淮河流域暑期社会实践团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团队的成员分别来自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法学院、海洋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正符合学校要求的“综合组队”的原则;而他们的社会实践也是一个文理综合的项目,不仅有实地勘察、搜集环境监测数据、拍摄水体污染情况、调查某些村庄癌症发病率这些自然科学实践内容,还有走访机关单位和群众、散发调查问卷等社会科学实践内容。10个队员真正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他们家住淮河流域,对其水污染现状“身”有体会,深感痛心。在近一个月的时间中,队员们奔波在家乡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通过调查,不仅得到了翔实系统的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现状的调查数据和资料,也亲身体验了社会实践的内涵,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真谛,更为当地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做出了一定贡献。 ——编者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区,流域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达1.5亿。淮河支流沙颖河、漯河至沈丘段为这次活动的重点考察区域。

  调查对象是实地考察中遇到的人群、访谈人群、街道流动人群以及村庄、学校、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被调查人年龄大致呈以青年人和中年人为峰值的正态分布。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中专这一层次的最多。职业组成有学生、教师、政府公务员、农民、离退休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调查从公民居住的环境、环保意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信息的获取方式、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环境保护的前景展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居住环境

  问及居住的环境中什么问题最严重时,沙颖河区域中选水污染的占62.5%,而非沙颖河区域中选水污染的为21.1%,更多的是选固体废弃物,占40.2%,11.2%的人认为周围无污染,这个区域重要的是垃圾处理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沙颖河区域,我们看一下被调查人居住地附近的沟、河、池塘、水库等地表水的质量便可清楚:97.5%的人认为这些地表水的质量差,问及原因时,37.1%的人认为水污染来自河流上游,35.8%的人认为是工业废水的排放,28.7%的人认为是由于造纸皮革厂的污水排放,只有3.8%的人认为附近无污染。除河流上游来的污染和工业废水的影响外,小造纸厂、皮革厂的污染占到了相当比重,前几年的治理好转之后现在似乎又有反弹迹象,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在周口市,我们遇到一位初一学生,家住颖河北岸,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家门口的河堤,他说从他们家搬到这儿五年了都没有看到过清清的河水,当我们问他河水是什么颜色时,他说:“应该是墨绿色吧!”他的回答令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

  非沙颖河区域的环境问题不是那么明显,但问及与过去十年相比环境的变化时,38.2%的人认为比过去差,25.6%的人认为和过去差不多,26.6%的人认为比过去好,还有9.6%的人“没感觉,说不清楚”。环境变差所占的比例更大些,具体表现在:天灰了,风沙大了,水变脏了,噪音变多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固然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是人们没有主人翁态度。一位12岁的学生这样写到:集市上烂菜叶随便乱仍。这是一位少年眼中的大人们的行为。文明的进步若是以环境恶化为代价,恐怕这本身就是文明的倒退。

环保意识

  关于环保意识我们是通过被调查人对环境的关心程度以及对环保知识的了解这一指标来衡量的。在城乡对比中,城市人群对环境的关心程度为92.9%,其中非常关心者为31.2%,而乡村人群则分别为77.1%和19.7%,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受环境问题困扰较多,信息渠道比较广。在年龄构成中,40~60岁的人群对环境最为关心,占93.7%,其中“非常关心”比例也是最高的。在文化程度的比较中,大专文化层次的人群对环境关心比例最大,为92.3%,其次是高中及中专学历的92.1%,初中和小学分别为75.35%、58.8%,我们发现对环境的关心程度与其文化程度呈正向关系,可见教育在环保意识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农村,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这些东西是必要的,但是过量使用又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并且最终影响人们的健康。当问及知不知道这些东西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时,65.8%的人认为会,23.5%人认为适量使用一般不会造成污染。这个结果令人欣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有什么影响?听一听被调查人的亲眼目睹与经历:1对呼吸道有一定影响;2(周围的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提高;3肠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高;4城市居民患各种怪病的机率升高,不知是否与河水地下水污染有关;5一位护士这样写到:降低抵抗力,导致基因变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环境保护法》自1989年12月26日颁布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只有11.2%的人知道一些具体的法规,或许,我们的普法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获取方式

  环保工作需要各方面努力,不但环保部门要做,政府、学校、新闻媒体都应参与进来,毕竟这是关乎每个人身心健康的事。宣传到位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将环保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想保证。在调查人们了解环境污染与环保信息的途径时发现,电视报纸杂志占到了绝对大的比重,在宣传环保知识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值得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相对来说政府宣传所占的19.6%和学校教育所占的14.6%说明两者做的还不够。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虽然力量相对薄弱,却占到了9.1%,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这个力量将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在以后的时间里,环保工作者应加大在网络上的环保宣传,充分发挥其迅捷功能。

解决办法

  对于环境问题,我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即寻求经济与自然的一个最佳结合点——保护环境,促经济发展。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与被调查者共同商榷这个问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多选):“您认为中国要治理污染应该主要靠那方面的努力?”选“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群众共同参与进来”占最大比例为61.7%,法律手段次之为45.8%,其它依次是“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对污染物处理力度”占34.8%,“政府政策,行政手段”占22.8%,“民间环保机构,团体的宣传和努力”占14.8%。看来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当务之急,使群众共同参与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在调查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家乡一位老人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了句很朴实却很感人的话:“家家户户都应该搞好环保”。是呵,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搞好环保的话,中国的环境肯定会出现崭新的一面。二是河南周口市环境监测站业务副站长朱斌在做这一题时,在所有的选项后都打了对号,他说:“现在中国治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决不是某一项措施、几个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实现治污美好的前景也不是个别手段能达到的!”

前景展望

  我国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宣传、工作方式、法律、政策实施到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亟待进一步完善。在被调查者的呼声中,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无论是环保部门的监督,还是执法部门的执行,都存在力度不够的现象。为了发展经济,地方保护严重,造成执法部门在污染企业面前手软。

  2、执法部门采取“以罚代管”的手段,致使很多大型排污单位只要交纳部分税款便可继续排污,而政府在治污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3、治理中治标不治本,造成污染反弹。

  4、治理技术和工艺更新速度赶不上污染程度。

  5、宣传不够,没有发动群众,政策不到位,法律亟待完善。尽管如此,仍有70%以上的人对中国的治理前景是乐观的,但是需要一段艰难的历程。

  我国治污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在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的同时,依法治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保护一定能走上正常化、法制化轨道。治污还有赖于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科学技术仍是最重要的治污力量。

写在淮河调查之后

  “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等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

  “环境意识的上升,当然离不开政府的宣传以及民间组织的参与推动,但是正面的倡导常常不像反面的教训那样具有震撼警醒效应”,当那些骇人听闻的污染事件,如比利时的“马斯河各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四目市事件”、“富山事件”、“米糠油事件”等都打碎了人们 “工业天堂”的美梦时,当政者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在走一条危险的决策道路,由此催生了许多作用不可估量的政策和法律。之于中国,1994年7月淮河发生的特大污染事故,引发了领导者的高度重视,终于有了“九七”达标项目,淮河的面貌才得以初步改善,而1998年的大洪水,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面积地改善了环境意识,如果就这一点来看,我们是否会感到庆幸呢?

  可是大自然毕竟不是总能如此宽大地饶恕人类对她犯下的罪行。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最终还得人类自己解决。“淮河调查”是一次很普通的实践活动,虽然活动的所有参与者目前还不一定能看到它更深层次的意义,但在此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疑问。

  从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来看,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显然优于农村,严重污染的农村地区人们对环境关注程度要胜过轻度污染的农村地区。对后两者来说环境污染的加剧使百姓自发地寻找出路解决困境。这一过程伴随着向上级反映、跑主管部门、奔走呼吁,渐渐形成了启蒙意识,包括环保法律,许多村民会走法律诉讼这条他们认为很“了不得”的路。可是为什么要让这些常常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如此坎坷地寻找法律武器来保护他们的家园呢?

  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法律完全采用行政执法,但政府的包揽并非可以一劳永逸,恰恰相反,一些在地方盘根错节的小私营厂主,他们经营着严重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厂、小印染厂,即使对法规心存顾忌,也可以枕着污水高枕而卧,地方政府的权柄在此变得软弱无力,法律也成为空头文书。

  而先污染后治理在经济上也是得不偿失的。仅以淮河为例:淮河流域污染小企业近十几年来产值不过60亿,而淮河治理费用却至少需要300亿。很多地方为了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代价,其价值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值,而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远非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弥补。

  实现国际宣言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参加活动队员
   程方平 生态科学01级
   许方辉 法学02级
   张中敬 生物技术02级
   张 伟 水产强化班01级
   杨佳银 生命科学01级
   安行健 生物技术01级
   李霄音 法学01级
   程 浩 环境科学01级
   陈 静 大气科学01级
   胡晓燕 法语01级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