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直属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第二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评审建立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取学校自行建设、自主申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优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产生。从2005年至2007年,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
二、建设内容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应具有: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
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2.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4.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
仪器设备配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设计人性化,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5.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
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理顺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6.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建立实验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建立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7.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受益面广,具有示范辐射效应。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验创新成果丰富。
8.显明的特色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特色显明。
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范围
(一)评审范围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面向全国各类本科院校,一般应是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综合实验中心,重点是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以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子、计算机、医学、经济管理、传媒、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学科和类型为主。
(二)申报要求
1.申报条件。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为高等学校校、院级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覆盖面广,形成规模化的实验教学环境,具备网上开放教学、开放管理的条件,具有高水平教授负责、组合优化的实验教学团队,教学效果突出。
2.申报程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由学校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选汇总后,统一向教育部申报。
3.申报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书和相关支持材料(如实验教学中心录像,典型教学案例录像,典型教材样本、多媒体课件等)。
(三)评审方式
1.评审方式。教育部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实验教学中心申报的情况,组织专家采取网络评议、集中评审、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不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
2.受理机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受理、组织评审和年度评审工作的具体部署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
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立
通过教育部组织评审的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经网上公示后,授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予以公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上网展示主要内容,承担相应的培训,宣传推广经验,扩大受益面,充分发挥其在全国范围的示范辐射作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五年进行复审。其间,实行年度报告上网公布,并视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或抽查。对不合格者将取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本通知精神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尽快启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评审工作。
附件: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
2.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略)
教 育 部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二日
附件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
一、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1实验教学 | 40% | 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 10 |
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 10 | ||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10 | ||
4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 | 10 | ||
2实验队伍 | 20% | 5队伍建设 | 10 |
6队伍状况 | 10 | ||
3管理模式 | 20% | 7管理体制 | 5 |
8信息平台 | 5 | ||
9运行机制 | 10 | ||
4设备与环境 | 20% | 10仪器设备 | 10 |
11维护运行 | 5 | ||
12环境与安全 | 5 |
特色项目(10分)
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的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
二、评审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
实验教学 | 教学 理念 与 改革 思路 | ①学校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实验教学,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方案具体,适用性强,效果良好 ③实验教学定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安排适当 |
教学 体系 与 教学 内容 | ①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 ②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 ③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 ④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 | |
教学 方法 与 教学 手段 | ①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③实验教学手段先进,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 ④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 |
教学效果 与 教学 成果 | ①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 ②学生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宽厚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实验创新成果多,学生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或省部级以上竞赛奖等 ③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突出 ④实验教学成果丰富,正式发表的高水平实验教学论文多,有获省部级以上奖的项目、课程、教材 ⑤有广泛的辐射作用 | |
实验 队伍 | 队伍建设 | ①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合理 ②政策措施得力,能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 ③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 |
队伍 状况 | ①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强,具有教授职称 ②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合理,符合中心实际,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形成动态平衡 ③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 ④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 | |
管理模式 | 管理体制 | ①实施校、院级管理,资源共享,使用效益高 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 |
信息平台 | ①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②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③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 |
运行机制 | ①实验教学开放运行,保障措施落实得力,中心运行良好 ②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③实验教学评价办法科学合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 ④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化 ⑤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 |
设备与 环境 | 仪器 设备 | ①品质精良,组合优化,配置合理,数量充足,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 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 ③改进、自制仪器设备有特色、教学效果好 |
维护 运行 | ①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效果好 ②维护措施得力,设备完好 ③仪器设备维护经费足额到位 | |
环境 与 安全 | ①实验室面积、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实现智能化 ②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 ③认真开展广泛的师生安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