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举办“2023年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前沿论坛暨暑期学校”的通知

发布者:王翔 发布时间:2023-05-04 浏览次数:155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前沿论坛暨暑期学校将设立学术报告、课堂教学、实验技术培训、墙报展示、海洋牧场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业内多位大咖分享交流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热点和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了解海洋生物学尖端技术,掌握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的研究方法,并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

01课程安排

1.课程时间:202307月31日-08月06日

2.授课方式:线下授课,包括英文讲座、实验技术培训、海洋牧场考察等

3. 授课地点: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23号中国海洋大学浮山校区海尔楼G区,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

02 招生对象

生物学或海洋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需具备良好的生物学基础,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具有较强潜在科研能力。

03 报名与录取

本期暑期学校即日起接受报名。

报名材料要求

1. 填写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暑期学校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培训班报名表.docx见附件

2. 本科生提供所在专业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信,研究生提供导师推荐信;

3. 成绩单(需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PDF格式);

4. 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发表论文、专利,以及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材料。

上述材料电子版打包发送至报名邮箱fangzongxi-center@ouc.edu.cn,压缩包以“学校/院所+姓名+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命名,邮件主题为“暑期学校+姓名”。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6月10日!

录取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等择优遴选学员,并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告知暑期学校具体授课时间安排。未入选的学员不再单独通知。

04 日程安排

本届暑期学校为期7天,初步安排如下:

日 程 总 览

0801日,特邀报告,地点:海尔楼东组团B208报告厅

时间

报告人

09:00-09:20

开幕致辞

09:20-10:05

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

10:05-10:20

茶歇

10:20-11:05

Shigeo Hayashi(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11:05-11:50

陶亚雄(美国奥本大学)

13:30-14:15

张玉忠(中国海洋大学)

14:15-14:45

邵 玥(清华大学)

14:45-15:15

李 光(厦门大学)

15:15-15:45

韩英伦(辽宁师范大学)

15:45-16:00

茶歇

16:00-16:30

马 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16:30-17:00

张琳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7:00-17:30

董志军(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17:30-18:00

赵呈天(中国海洋大学)

0802日,特邀报告,地点:海尔楼东组团B208报告厅

时间

报告人

09:00-09:30

刘庆信(山东农业大学)

09:30-10:00

邵长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0:00-10:30

茶歇

10:30-11:00

陈 凯(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11:00-11:30

刘晓东(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13:30-14:00

龙红岸(中国海洋大学)

14:00-14:30

孙 进(中国海洋大学)

14:30-15:00

董 波(中国海洋大学)

15:00-15:30

王 师(中国海洋大学)

15:30-16:00

茶歇

16:00-16:30

王 玮(中国海洋大学)

16:30-17:00

刘伟治(中国海洋大学)

0803

暑期学校课程及实验培训,地点:方宗熙中心104会议室

0804

暑期学校课程,地点:方宗熙中心104会议室

0805

结业报告及结业典礼,地点:方宗熙中心104会议室

0806

海洋牧场参观

05有关说明

1. 学员在暑期学校期间须遵守学校的组织纪律及规章制度。

2.本次暑期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学习期间提供图书阅览、网络检索等必要的学习条件。

3.提供制定安排的食宿,根据中国海洋大学差旅管理办法和大学生差旅管理办法报销往返差旅费

4. 学员出勤并完成暑期学校全部课程,将颁发结业证书。

5. 要求所有学员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进行报告展示(英文)。

06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话:0532-85906596

箱:fangzongxi-center@ouc.edu.cn

       微信公众号: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中心

07 特邀专家

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扇贝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奠定了种质创制的理论基础;研发了贝类BLUP遗传评估技术,发明了低成本高通量全基因组标记分型技术,建立了扇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引领我国贝类育种技术体系建设;育成5个扇贝新品种,累计推广900多万亩,创产值500余亿元,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为探索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模式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5项,开发育种软件10套;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Shigeo Hayashi,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教授

Shigeo Hayash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化学信号和生物机械力在形态发生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特别关注组织运动的机械基础及其与细胞外环境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果蝇胚胎的气管系统,气管的形成通过内陷,官腔形成,伸长,融合和成熟的过程。2、器官发生过程中基于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模式形成过程和机制。研究了表皮组织基于细胞外基质的特殊形态结构如刚毛等细胞形态发生的机制。研究揭示了细胞运输中心作为细胞伸长组织者的作用。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Development Cell,Current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领域顶级期刊。ShigeoHayashi教授目前担任日本发育生物学会副主席,亚太发育生物学会,果蝇研究学会和细胞生物学会的核心协调成员。神户大学和京都大学兼职教授。


Yonathan Zohar,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教授

美国海洋生物技术部主席,巴尔的摩内港海洋与环境技术研究所(IMET)水产养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海洋生物学家。ZOHAR教授是海水鱼类繁殖生物学和内分泌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主要从事鱼类比较生殖内分泌学、鱼类激素调节机制和产卵活动的关系等研究。另外,对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生物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及水产养殖给药技术等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获授权第一发明专利7项,独立和参与编著的海洋渔业方面的论著10本。


陶亚雄,奥本大学,教授

美国奥本大学兽医学院终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药理、生理和病理意义,同时在受体药理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地位。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1.肥胖人群的黑皮质激素受体的自然突变缺陷与矫正;2.瘦素和黑皮质素配体的结合以及受体激活的分子机制。累计发表论文112篇,影响因子超过400,其中影响因子20以上的论文2篇,30以上的论文1篇。主编或参编书籍8部,是70个专业期刊的审稿人,17个基金项目的评审。



范广益,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2010年7月加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集中方向在动植物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和大数据挖掘。主导和设计多个国际大项目,截止到2021年5月,在Cell,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78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0余篇。




李光,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文昌鱼实验动物化、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及脊椎动物关键特征起源。主要学术贡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文昌鱼室内全年可控繁育、文昌鱼基因敲除及转基因等方法建立,建成了国际领先的文昌鱼研究平台;阐明了纤毛运动、Nodal信号、Hedgehog信号等在文昌鱼左右不对称及背腹体轴建立中的功能,发现Hedgehog信号功能拓展是驱动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复杂化重要诱因;自2007年以来,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PNAS、Development、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25篇。


  


马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洞穴鱼类的进化发育生物学。通过对近缘物种和不同进化地位的代表类群发育调控机制的比较研究, 分析物种演化过程中重要类群特定表型产生的分子发育生物学机制。以中国洞穴鱼类和墨西哥脂鲤为研究模型,系统性研究洞穴鱼类表型多样性,建立室内洞穴鱼类饲养及繁育系统,全面开发中国洞穴鱼类的研究潜能,以洞穴鱼类为研究模型探索遗传学机制 (如母源性调控等)、发育机制(如视觉系统和色素系统退行性发育等)、适应性进化机制(如何适应洞穴黑暗和食物匮乏的环境等),并以洞穴鱼类为研究模型开展人类相关疾病(如视觉疾病,白化病,同型半胱氨酸尿症,器官发育不对称等)分子机理的探索。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Developmental Biology、EvoDevo、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PloS One、Journal of Fish Biology等刊物。


邱强,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演化基因组学研究,以反刍动物为模型,通过多层次组学数据,大尺度跨物种阐释动物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特别是有重大演化意义和飞跃的性状,最终通过功能实验验证组学分析结果, 实现动物复杂性状的人工干预和调控,如:高原适应、极地适应、器官再生、肿瘤发生与抑制等。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并列)在Science, Cell, Nature Genetic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部分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科技进展”。

  


陈凯,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

长期从事早期胚胎发育的转录调控研究,发现合子基因组启动过程中核心启动子的差异性使用,首次运用单细胞测序揭示神经脊在脊索动物的进化来源,成功结合单细胞测序和发育生物学手段揭示多巴胺神经元终末分化保守的调控策略。现主要研究脊索动物胚胎发育调控网络和灵长类干细胞神经分化中转录调控机理,主要包括合子基因组启动的调控机制和转录调控网络。在Nature,Genes & Development,Genome Research,eLIFE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邵玥,清华大学,副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多尺度生物力学技术与理论,力学引导的干细胞生物技术,生物材料与医学工程,胚胎发育与组织再生,生命系统的力学原理与仿生工程。至今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Nano Today、Journal of Cell Biology、JMPS等期刊。相关研究曾被Nature、Nature Materials、Journal of Cell Biology、《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期刊以专题评论的方式焦点报道,并得到多家专业学术媒体的追踪。基于干细胞的“合成胚胎学”研究成果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2018年十大科技突破(与剑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共同入选)。


韩英伦,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主要从事基于七鳃鳗比较免疫与进化研究、海洋生物新药研发研究。获得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大连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称号。科研工作紧密围绕癌症防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辽宁省丰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 首次建立以糖标志物为检测靶点针对不同恶性肿瘤快速、准确、 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早期筛查诊断、术后复发监测技术,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针对膀胱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早期精准筛查这一“卡脖子”技术难题。研究成果获《科技日报》头版、等国内媒体广泛报道,拥有巨大的潜在产业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本人先后主持国家、省、市项目 10 余项,参与国家级项目 6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指导研究生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 项,先后荣获省、市级奖励 6 项,所在支部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党支部”。目前,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高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纤毛虫表观遗传学研究。迄今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多篇发表在Genes & Development、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领域旗舰级刊物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2020年中国动物学会长隆奖-新星奖、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17年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15年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青年科技奖和2013年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学会Holz-Conner Award。



龙红岸,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组学、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结合种群遗传学与微生物学理论,聚焦微生物的基因组突变以及行为的进化生物学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如下:A. 原生动物的表型可塑性与适应性演化;B. 海洋微生物的基因组进化以及稳定性机制;C. 微生物环境胁迫下的突变形成;D. 医疗及环境水体中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演化;E. 原生动物生殖方式的调控与演化;F. 海洋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在PNAS,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Genetics等主流进化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








孙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分子和组学为基础的进化生物学及环境生物学,聚焦深海热液、冷泉等化能合成环境中动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适应性以及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主要成果包括:深海极端生命的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群体连通性;生物矿化机制及进化历程;入侵生物-福寿螺的物种演化及进化途径。迄今上述成果累计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ISME Journal、Microbiome等领域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



董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动物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以进化节点动物海鞘和模式动物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遗传学、细胞发育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途径,研究囊泡极性运输、细胞骨架动态、胞外基质物理特性及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等。在器官发育和稳态维持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脊索管腔形成的细胞学过程,揭示了调控细胞及器官形态发育变化的重要信号通路,建立了决定生物管腔几何形状的数学物理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 PLoS Biology, eLife, 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Development、FASEB J等领域主流刊物。




王师,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海洋贝类遗传和基因组学研究。本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研发适用于非模式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解析软体动物基因组特征和发育进化调控机制等,从系统生物学角度理解贝类起源、重要性状发育调控和演化机制。已在国内外主流刊物发表论文上百余篇,成果发表在Nature Method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rotocols、Genome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上。主持承担了国家863重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基金委优青、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成果入选2016、2017、2020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及2017年度中国海洋科技十大进展。



赵呈天,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主要以丝盘虫,斑马鱼等为模式生物,研究纤毛的发育进化机制及纤毛遗传病的致病机理。目前在研究纤毛调控体轴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感光细胞的凋亡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 Genetics,PNAS, EMBO J,PLOS Genetics以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课题组获得了多项人才计划的研究支持,包括2019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基金委“纤毛形成的分子机理和生理功能”重大项目,2020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刘伟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聚焦海洋生命过程的关键蛋白,以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技术为核心,从分子水平阐明关键蛋白(酶)组装及催化机制,为蓝色生命解码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展关键蛋白(酶)的产业化应用研究,突破海洋生物蛋白资源在创新药物领域开发的技术瓶颈,助力海洋生物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目前团队主要聚焦:1、海洋寡糖酶的催化机制研究;2、海洋粘附蛋白的组装机制研究。研究团队已承担、参与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中央军委科技委项目2项,产学研项目2项。近5年已在Nat Commun, Bioact Mate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SCI文章,申请发明专利18项(PCT专利1项,授权13项,转让专利3项),协助企业完成新产品2项,主持参与编写专著3部。



王玮,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致力于从全转录组的尺度上诠释基因调控网络在器官构建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生物体器官的正常构建有赖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在时空和空间尺度上的精确调控。据统计,每年约有1%的新生儿会出现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 (congenital heart defect,CHD)。本课题组以海洋模式动物海鞘为模型,综合运用细胞分离纯化,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细胞谱系追踪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力求系统性阐明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预防以及治疗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提供理论支撑。王玮教授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多项由NIH/NHLBI,NIH/NICHD 以及Leducq Foundation – Trans-Atlantic Network of Excellence 资助的重大研究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PLOS Biology,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eLife,Developmenal Biology,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期刊。


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暑期学校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培训班报名表.doc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