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顺利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成员积极关注比赛,在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激励下,在“一起向未来”的召唤中,感受体育魅力。
1
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亚辉
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2022冬残奥会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取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的骄人战绩,这也是中国自从参加冬残奥会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在光鲜亮丽的奖牌背后,凝聚的是残疾人运动员夜以继日的付出,如果说奥运会体现的是运动员精湛的体育技能,那么残奥会则代表的是人类最为坚强的意志力,每一位残疾人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敬。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于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促进了人类的和平与团结,它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中国与世界都将在奥运精神的激励“一起向未来”!
2
2021级硕士研究生孙天翼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于北京时间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与冬奥会的盛大热烈不同,冬残奥会仿佛没有引起人们与冬奥会一般的关注。但是各国的运动健儿仍然拼搏奋斗,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家庭、也为了他们自己。看到冬残奥会的项目的时候我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个项目残障人士也能参加吗?会不会有危险?观摩了比赛后我才明白:确实可以参加。比如说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视障)比赛,须在引导员的帮助下,合力完成。即使有引导员的帮助,也会有随时摔倒的危险,即使面临危险,残奥运动员依旧选择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有许多残障人士也在默默的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像以灯笼为原型的雪融容一样,微微烛光、点亮梦想、温暖世界。
3
2021级硕士研究生石爱炜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从冰墩墩“下班”到雪融融“上班”,残奥运动员的舞台缓缓升起。他们身残,但志坚,如获得冰壶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张明亮、闫卓、陈建新和王海涛,还有英国传奇残奥运动员坦妮·格雷·汤普森曾经参加过五届残奥会,他们身上透露出来的“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让我自愧不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奥地利滑雪选手卡丽娜·埃德林格在获得视障组冠军后,带着她的导盲犬一起上台领奖,此次残奥会上国家对于导盲犬的重视,不仅是人文关怀和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在呼吁全社会对导盲犬给予更多尊重和理解。不仅如此,增设防滑安全措施,设置主入口自动门、无障碍坐席、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低位服务台、无障碍标识等也折射出中国无障碍设施的进步。
总之,通过观看此次冬残奥会,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运动员身上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会激励我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认识到我们应给予残疾人和导盲犬以更多关怀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