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鷟教授为我院师生作《读<史记>,学讲中国故事》的讲座

发布者:刘珂曼发布时间:2017-11-29浏览次数:505



1127日晚18:30,由我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举办的“海大国学经典讲习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10会议室正式开讲。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著名文史专家陈鷟教授应邀作了首场题为《读<史记>,学讲中国故事》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陆信礼老师主持。前来聆听的有马院师生及我校其他单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师生。


一个工科男的华丽变身

陆信礼老师首先向到场老师和同学简单介绍了陈鷟教授的一些学习研究情况。在陆老师的介绍之后,陈教授接着陆老师的介绍,也从他自己的一些重要人生经历开始了他的讲座:陈教授本为海大水产学院毕业,为一标准的工科男。但自己更喜欢语文,所以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圆满完成本专业要求的学习任务之外,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研读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史典籍。正是这些阅读经历,使他后来居然从一个工科男成功而华丽地变身为一个文史专家。



 “会讲故事很重要,会讲中国故事很需要”

在讲述了华丽变身的传奇经历之后,陈教授开始了他的“故事之夜”。陈教授首先指出,故事是“通情达理”的最好媒介,它比单纯纯粹抽象地讲概念、理论来得更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也更容易为人所理解。通过故事来讲道理,这也是中国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色。所以陈教授认为,我们不仅要学会讲故事,而且我们还要学会用中国的方法讲中国的故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更适合于表达中国故事,也更便于中国人理解。久而久之,相信也更利于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陈鷟教授举出《世说新语》、《一千零一夜》等大家熟知的例子,让大家感受到故事带给我们的独特语言魅力。当前我国的一些作家刻意模仿西方作家,却难以学到西方思维模式的精华之处,反而有“四不像”之嫌,正是因为西方式的思维有别于东方的思维模式。


《史记》是世界传记文学的始祖,是中国故事的典范”

接着陈教授指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重要的史学经典,《史记》乃是世界传记文学的始祖,也是中国故事的典范。司马迁《史记》记载了自轩辕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更是为后代所继承。对此,陈教授专门从“有道义(思想)”、“有艺术”、“有趣味”、“有情怀”等四个大的方面,以各种各样的故事的形式对《史记》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及情怀性展开了详细地阐发论述。如:在《史记》的“思想性”方面,陈教授通过讲述司马迁所记载的关于汉家皇帝和田蚡之死的故事,展现了司马迁对强权者的态度,通过讲述司马迁记载的关于项羽、陈胜的故事,展现了司马迁对失败者的态度,通过讲述郭解、刘荣之死展现了司马迁对冤屈者的态度,通过讲述侯嬴之死、荆轲刺秦等若干故事展现了司马迁心中隐含的英雄气质和悲剧色彩。在《史记》的“艺术性”方面,陈教授通过讲述商鞅、魏公子、鸿门宴、完璧归赵、刘邦骂韩信、孔子惶惶如丧家之犬、马陵道孙膑大败庞涓等精彩有趣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史记》高明的叙述手法、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和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在《史记》的“趣味性”方面,陈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宝鸡的来历、李广射石没羽、张良进履等故事。在“情怀性”方面,陈教授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蕴含着对中华民族的大情怀,而且还体现了对人生、生命的大情怀。《史记》真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后世中国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最后,陈教授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史记》一书对后世中国文学发展如小说、散文、碑文、戏曲等的影响,以及对我们今天学习阅读《史记》非常有价值的几本权威注本。并总结道:“《史记》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最大的一部也是最精彩的一部中国故事。”

陈教授的讲座不仅层次鲜明,而且故事精彩,不时引来现场师生的掌声笑声。讲座结束后,陈教授又与到场同学进行了许多更为深入的交流,回答了许多问题。最后,杨生照老师从讲故事和讲好中国故事两个层面对陈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



专家简介:

陈鷟,19927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与管理专业,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特约评论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青岛市委讲师团专家、青岛国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核心通识课责任教授。

曾在《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等多家刊物发表理论文章、小说和新闻报道。

研究先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著有《春秋战国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等书。创作《北京奥运赋》作为主题景观,被刻写在青岛奥运文化雕塑公园正门。创作《崂山校区记》被刻写在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创作歌词《海大颂》,获得中央教育电视台首届最美校园歌曲最佳制作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