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主讲近年来中国慈善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6-03浏览次数:1022

      528日晚,《近年来中国慈善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讲座在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社会科学部主办。

    讲座伊始,王林就提出举办本次讲座的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慈善史是什么,二是阐述目前慈善史研究的基本情况,三是激发大家对慈善史的兴趣。

   

    王林首先阐述中国慈善史研究的兴起原因,他认为其中包括学术原因和现实原因。史学研究的转向,由政治史、革命史转向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开辟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从关注国家、民族、革命这些宏大叙事转向关注普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谐社会,研究如何爱、如何互助。同时灾害频发、贫富差距加大、民间力量增强,国家不再包办一切。现实的刺激,使慈善史开始登上史学的舞台。

    接着王林详细叙述中国慈善史的概念与研究范畴,重点放在慈善史民间行为还是政府与民间共同的行为;慈善与救济、慈善与荒政、慈善与社会保障的相互关系。他引用大量史料,譬如《中国善会善堂史》中提到“善会是个人自愿参加的,以实行善举为目的的自由结社,而善会办事机构的所在以及具体实施山居的设施则是善堂。”而《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全书也限定为“民间性”这一范畴。《中国慈善简史》绪论篇也说“严格地说,慈善却不能被看做是政府的行为。”从全书的内容看,包括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既有灾荒救灾,也有日常贫困救济。他还引用王卫平、曾桂林、黄鸿山、张文等多家理论,得出结论。在学理上,在概念上,一般都认可慈善是民间资源的救助他人的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差异。大慈善(包括政府与民间、救灾与济贫)与小慈善(只研究民间力量的济贫活动)概念与研究范畴不尽一致。随后阐释了分歧出现的原因。

    随后的分述中,王林简单介绍了宏观或通史性研究、区域性研究以及目前成果较多的慈善救济机构和慈善相关政策法规、相关人物。

    在对中国慈善史的研究展望中,王林认为许多实证研究仍需深入,例如慈善机构研究、区域慈善研究、慈善人物研究、基督教会慈善事业研究、慈善环境研究、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如何受西方影响。此外,中国慈善史资料建设需大力加强,慈善史研究必须立足于史料的发掘。中国慈善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发展空间大,现实性强,具有社会效益。

    最后进入提问环节,在此环节中,同学们针对王林教授的演讲内容提出了极具见解性的问题,王林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耐心解答。随后,讲座成功落下帷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