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效果,积极开拓主题教育的“第二课堂”,11月8日至9日,法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一行30余人前往临沂市沂南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11月9日,法学院师生党员一行首先来到沂南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该馆位于孟良崮山顶,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元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取得了解放战争当中一场重要战役的胜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党员一行认真参观了纪念馆,并且分版块聆听了解放战争之时关于孟良崮地区的战役形势、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欢呼胜利、英烈业绩等六部分的讲解内容。结束展览馆内的参观,法学院师生党员一行前往烈士陵园在粟裕将军墓碑前举行敬献花篮仪式,全体党员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三鞠躬以致敬革命先烈,并进行了重温入党誓词。
结束了孟良崮纪念馆的参观,法学院师生党员一行转而来到沂南红色影视基地和沂蒙红嫂纪念馆。影视基地以红嫂文化为依托,以保有革命风貌的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为址进行建设。这里是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百姓集体英雄主义纪念地;是沂蒙精神发源地。而沂蒙“红嫂”,是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特殊称谓。它来源于抗战时期发生在沂南县的一个真实故事——明德英“乳汁救伤员”。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情节,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从此“红嫂”就成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共同的名字。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党员同志们了解到,在沂蒙山区,像明德英这样的红嫂还有很多,即便说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也丝毫不夸张。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山“红嫂”们毫不犹豫地拆下自家的门板做担架,扒下房屋上的干草喂军马,找出珍爱的陪嫁布做军鞋,拿出仅有的粮食献给子弟兵,将最后一个亲人送到了前线,用自己的乳汁喂伤员,甚至,她们可以为保护党的孩子而献出自己的骨肉,可以为保存一封烈士的遗书而毁家无悔,可以为一句诺言而坚守终生……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年代,“红嫂”们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漫步于红色影视基地之中,同志们的思绪仿佛又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红嫂”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红嫂精神”的本质所在,更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情到深处,大地赤子!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法学院师生党员的内心都收获了巨大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员,应当始终铭记老一辈革命先烈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做的牺牲和奉献,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命于心,立身于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生!
通讯员:王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