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华诗在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闭幕式上的发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24浏览次数:3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我们聆听了王蒙先生做的论坛总结,他说论坛超出了他的预期和目标。王蒙先生在总结点评中用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让大家理解这19位专家报告的内涵,希望大家把报告的精神落实到自己实现梦想的行动中。

  王蒙先生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次论坛太厉害了”、“这次论坛的内容比前两次更加丰富、充实”。另外,“这次论坛的学术气氛也更加浓郁。”

    听了王蒙先生的讲话,我就想,我们三次论坛一共邀请了60多位专家,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差不多各占30位。我们海大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再有机会接触到这60位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所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专家们的演讲,带给我们海大的,不仅仅是论坛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开拓了海大人的思维方式,学生领略了大师的风范,感受了大师的气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十分感谢王蒙先生。

    第二点,我跟大家揭秘一个事情,王蒙先生刚刚度过了80寿辰。我们海大正要进行90华诞的庆祝,王蒙老师告诉我“从这个意义来说,海大是我的兄长,一个80岁,一个90岁”。王老师的这一句话,道出了他对海大的感情。哪一个学校,哪一个单位能让我们尊敬的王先生称为“兄长”?只有中国海洋大学。王蒙先生来海大12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蒙先生是海大人,更是海大的良师益友。在诸多方面,海大的发展都得益于王蒙先生的设计。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他倡设的“驻校作家制度”、“名家课程体系”等都带动了文学的发展。所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和同学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位大师在这儿指导着他们的学习。除此以外,王蒙先生对海大的工作也进行了整体设计,在这个整体设计中,“科学·人文·未来”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已经超越了海大的工作,从整个教育界、科技界的角度设计了这个论坛,他的目的是使人文和科学通过这个论坛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共同发展。这对海大的整个学科建设,整个海大的发展,确实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这次论坛和前两次有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许多新朋友、新嘉宾的到来,在这次论坛上进行了精彩讲演。像姑丽娜尔·吾甫力教授,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钱致榕教授,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来自上海开放大学的鲍鹏山教授等,他们的到来为论坛增加了色彩。所以王蒙先生说,本次论坛是最精彩的一次,也是最出彩的一次。

  另外,王蒙先生在总结发言中结合嘉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述,进行了精辟分析和点评,他的点评对我们深入理解19位专家的报告具有指导意义。本次论坛上,嘉宾围绕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一个教授的演讲结束了,另一位专家就直接提出“我对你的观点表示反对”,这种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是很难得的。

    这里特别要感谢的是秦伯益院士和张国伟院士,三次论坛都有他们的身影。同学们,三次论坛的时间跨度是10年,10年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能活100岁,是1/10,这10年当中,我们和两位院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和王蒙先生一样,也是海大的良师益友。大家看秦院士的风范,说话的方式,追求学术的实践,都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在座的其他专家,也都是这样。各位专家的每一句话,都给年轻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可能这一句话会影响某些同学的一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非常感谢与会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

    再一个,我代表我们的王蒙老师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与会的老师和同学,正是由于你们积极的参与、热情参与,才使我们有了办论坛的动力;正是由于你们积极主动的提问、发问,才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所以我要代表王蒙老师,真诚地感谢与会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时还要感谢参加会议的各位媒体朋友们,他们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一天半时间,用他们的智慧将我们论坛的主题和每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传遍国内的网络、报纸、杂志,并留下了记载。听说《光明日报》还会有一个大篇幅的报道,所以非常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的论坛才一次比一次更精彩。再一个我和王蒙老师也一块儿感谢学校,学校的筹办和组织,特别感谢孙也刚书记,各位同学、老师都知道,各位嘉宾还不大清楚,我们孙书记刚刚到海大三个多月,他是我们教育部派来的一位领导,他对这次会议如此关注、如此支持,使我们办论坛有了力量,谢谢孙书记和各位。

    按照工作安排,本次论坛的所有议程到此就进行完了!再次感谢与会的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各位老师,谢谢你们!

    我现在和王蒙老师一块儿宣布,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胜利闭幕!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