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打好“海洋牌” 护航海之南

发布者:高辉发布时间:2018-05-10浏览次数:329栏目:海洋风采

南海浩浩,天风荡荡。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醒了海南沉寂的蔚蓝;“一带一路”倡议,让这里与世界相连。因潮而起,随风逐浪,海南气象工作者正全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省发展保驾护航。


“我是一名渔民,经常看气象微信号发布的天气预报,建议你们提供未来7天更详尽的海洋天气预报,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在海南省气象局微信的官方留言平台上,渔民道出需求。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嘱咐海南气象工作者:要更广泛地收集好、用好南海海洋气象信息资料,努力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质量。


承载百姓热切期盼,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重任,海南省气象局逐步完善海洋气象观测系统,提升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用精细化海洋预报服务“一带一路”,着力打好“海洋牌”,打造现代化特色气象事业。


围绕观测这一海洋气象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海南省气象部门已在海南岛近海、西沙和南沙建设了24个海岛自动站、5个浮标站和3个船舶站等海洋气象监测站点,推动了岸基观测向远海观测延伸,形成了北纬8度到20度气象观测全覆盖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观测区、西沙海区观测区、南沙海区观测区等三大综合观测基地初步建成;东海南海海洋气象监测预警保障应急项目投入业务运行,南海海洋气象工程项目完成主体土建,101个海滨(海岛)自动气象站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随着公众对天气预报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增多,海南全省天气预报业务也由以点代面的稀疏站点预报向精细化网格预报业务发展。


依托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海南省气象局编织了一张铺满整个南海的气象“天网”,海陆一体的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时效10天,分辨率达到1小时1公里。预报产品覆盖南海九段线内的所有岛屿及海区,可实现任意时间、地点的动态预报提取,预报精细至街道、村落、渔区和航线。高精度、高频次、多要素的精细化预报为南海海上运输、游轮航行、资源开发、渔业养殖捕捞、海上搜救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障服务。


海南气象部门为南海建设、国防和渔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在岛礁、渔场、港口及海上航行作业的用户,可以获取包括东门礁、永兴岛等15个岛礁,中沙东部渔场、南沙中部渔场等6个渔场和三亚港、琼海潭门港等5个港口的精细化预报;在海上应急工作中,气象也扮演重要角色,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海上应急演练和海上救援等气象服务以及永暑礁民航飞机试航、“南海之梦”邮轮试航,都有气象的“身影”;气象部门还提供国防安全工程建设专项气象服务。


据海南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稳定的业务能力离不开长期攻关和开放合作。2013年,全省启动精细化网格预报业务建设工作,重点开展了基于地形、实况检验的国家气象中心GRAPES全球预报系统(GRAPES-GFS)、广州区域中心GRAPES-MARS等多模式产品动态权重集成,以及欧洲数值预报中心系统、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数值预报系统等集合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为智能网格预报制作提供了高质量的背景场。然而,南海海洋综合气象监测仍存在空白、交通运输等装备保障机制欠缺、装备试验基地保障能力尚不完善、观测数据融合能力有待加强……一个个难题仍在等待解决。


未来,海南省气象部门将重点着力发展海洋气象关键技术,扎实完成好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做好南海水域气象要素和海洋环境监测等工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品牌,继续服务“一带一路”,助力建设美好新海南。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