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海底“看看”海新阶段 我国首套海底环状观测网传回百万组数据

发布者:高辉发布时间:2018-08-30浏览次数:162栏目:海洋风采

我国首套海底环状生态监测观测网自6月24日在山东蓬莱海域布放,运行1个多月以来,共传回300多万组环境数据。8月6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对该水下系统进行了维护。

观测网布放成功后,水下系统供电、通信以及主要水动力参数传感器运转正常。8月6日,技术人员出海校准了生态传感器,并清理了附着物。维护后的各传感器及系统继续正常工作,数据与现场采样比对数据保持一致。

该观测网由一个网络节点、两个仪器节点组成,连接着15个海洋观测监测仪器,是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水下长期在线生态环境定量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成果。项目研发历时4年,开启了我国从海底“看”海新阶段。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罗续业介绍,海底观测网是海洋立体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智慧海洋”建设提供连续持久的海底观测数据,有如无人的“海底空间站”。

据悉,传统的监测方法包括人工采样和生态浮标。人工采样一般是在每年的3、5、8、10月对国家业务监测站点进行4次采样,每个站点采集一组数据。生态浮标监测每天约有50组数据。而基于海底观测网技术的该项目系统每天可发回近10万组数据。

海底观测网是人类建立的第三种地球科学观测平台,通过它人类可以深入到海洋内部观测和认识海洋,目前国际通用的主要包括直线、环状两种类型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