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海上丝路”的历史与经验

发布者:hydxt发布时间:2016-03-24浏览次数:750栏目:海洋风采

 

    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提到:“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主席的讲话既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又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事实上,“海上丝路”一直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往来的海上通道。从史籍记载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联系肇始于秦汉时代,可谓源远流长。

始于秦汉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先民便从广东的徐闻、合浦(今属广西)港口出发,前往南海,进行开发。由徐闻、合浦至南海诸岛及东南亚各国皆有航路可达。至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据明代张燮《东西洋考》记载,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华人在南洋一带开疆辟土,休养生息。该书卷三《下港》记载:“下港一名顺塔,唐称阇婆,在南海中者也。一名诃陵,亦曰社婆。”

  下港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万丹。在下港有一地方名为新村,“旧名厮村,中华人客此成聚,遂名新村。约千余家,村主粤人也。贾舶至此互市,百货充溢。”足证华人在东南亚一带开拓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东西洋考》卷五《文莱》记载:“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唐总章二年,王旃达钵遣使者与环王使者偕朝,自后久绝。永乐四年,遣其臣勿黎哥来朝,并贡方物。赐王及妃文绮。俗传今国王为闽人,随郑和征此,留镇其地,故王府旁旧有中国碑。”

  又据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卷上《爪哇国》记载,早在北宋淳化年间(990年~994年),爪哇国王对宋朝推行“王道”深表认同,并主动遣使前来朝贡。不过,由于宋朝的对外政策过分强调“德”(王道)而忽略“威”(武力),北方不断遭受外族入侵,因此无暇顾及与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

  及至南宋,高宗试图与真腊、爪哇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关系,但没有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元朝时,其外交政策过分强调威而不重视德,屡屡耀武海外,要求东南亚各国臣服。元朝频频对安南、占城、日本和爪哇用兵,但皆以失败告终。

盛于明朝

  明朝统治者采取德与威并重的对外政策,结果与东南亚各国维持了长达150多年的友好邦交,其中许多经验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例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近代以来有许多学者做过深入研究,但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或者是为了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朝贡贸易关系,而对于这些举措后面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向来鲜有论者涉及。

  首先,明洪武帝对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争端采取中立的政策,同时对远邦和近邻,不论国家大小、强弱,皆平等对待。据《西洋朝贡典录》卷上《渤泥国》记载,高皇帝时命都事沈秩、御史张敬出使渤泥国且不受馈赠。“而吾二臣者又却其金刀贝布之赠,则其慕中国而乐宾服者,非一日矣乎。”由此可见,明朝对东南亚国家施行仁和政策,致使周边国家深表认同、心悦诚服。

  其次,明朝对外政策最成功之处在于显示权威和实力的同时,却没有任何扩张领土的野心。明朝对于与中国交往的东南亚各国一视同仁,实施一种普遍平等的公平政策,即所谓“无间内外,均视一体”(《永乐实录》卷47)。《西洋朝贡典录》卷上《彭亨国》引明太祖训示云:“诸夷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朱元璋还明确告诫日后的皇位继承者不能用武力征服东南亚各国。诚如著名历史学家王赓武分析指出,明洪武帝的这些举措属典型的传统帝王施行仁政的做法。

  明洪武帝的对外政策获得了东南亚各国甚至整个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至永乐帝派遣郑和率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凭借先进的文化和超强的实力,与东南亚大小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贸易关系。

启示当今

  正是因为郑和船队与东南亚国家交往中施行“仁政”和采取公平原则,致使这些国家认同且仰慕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明朝的实践表明,只有中国的内部政权稳定,综合实力持续增长,才有可能有效地推行其王道和落实“无间内外,均视一体”的公平政策。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或者其内部统治和国家安全受到挑战,就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对外关系。

  永乐帝对外政策的经验首先是以“王道”开路,其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最终使周边国家心悦诚服。其中有3个特点格外值得重视:一是不占有他国领土,即不做殖民主义者。二是通过传播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获得周边国家的认同。三是以强盛国力和军事实力为对外政策提供坚强后盾。

  笔者认为,总结明代对外关系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建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抑或是处理当前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都是大有裨益的。深入研究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对于当今建立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很有启迪作用。

链接: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对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非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运输丝绸,还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以及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很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因为陆路受地形影响,前往西域会经过许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加之中国东部沿海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其实,在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与南海起航的两条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包括泉州、广州、徐闻、合浦等。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在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