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耕细作蓝色产业

发布者:hydxt发布时间:2016-03-24浏览次数:163栏目:海洋动态

    傍晚,落日余晖洒在海面。从福建晋江市深沪码头远眺,海面上归航的渔船渐行渐近,等着收货的客商挤挤挨挨站满了码头。“你看船的吃水这么深,今天的渔获肯定少不了。”泉州东海渔村酒楼的采购员林传欣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满载的渔船次第靠岸。放缆、搭梯、开舱,船工熟练地把内舱的冰鲜海产分门别类送上传送带。迫不及待的客商涌到船边挑选中意的渔获,不消1个小时,数千斤渔获便被来自泉州和附近城市的酒楼采购员搬卸一空。“最多1小时,这些新鲜的海产品就会出现在酒楼的餐桌上。”闽石渔1039号的船老大林天硕边收缆绳边和记者说。   

    类似的场景在福建沿海近百个码头每天都会上演。“福建海域面积居全国首位,省辖海域面积比陆地面积多11.5%,作为福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已经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27.1%,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作为一个山多地少的缺粮省份,福建每年需要从省外调入数量可观的粮食。在“大粮食”理念引领下,有效利用、合理开发海洋渔业资源,深耕细作海上牧场,成为福建近年来大力发展蓝色产业,做强做活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从2014年开始,福建水产品产量已连续两年超过粮食产量。“水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和价值远高于普通的粮食,1公斤鱼的蛋白质相当于2公斤鸡蛋或7公斤猪肉。”吴南翔介绍说,2015年,福建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0亿元,较上年增长10%左右;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450亿元,增长5.2%。水产品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出口创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时期,福建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90%,“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五大传统产业已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70%以上。与此同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海洋经济密集区。在渔业产业领域,福建以“养捕结合、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为生产方针,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黄鱼、鲍鱼、海带、紫菜、牡蛎等特色养殖品种产量居全国首位,鳗鲡、石斑鱼、海参产量居全国前列。远洋渔船投产521艘,比“十一五”末增长188%,相继建立了9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远洋渔业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首位。水产品出口创汇额达福建省农产品(11.92, -0.16, -1.32%)出口额的65%。   

    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效应,福建近年来加快了海洋渔业交流合作。在“项目带动、搭建平台、重在实效”的理念指导下,全力实施海洋渔业“走出去”战略,借助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支持,搭建了“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中国—东盟海洋学院”、“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等合作平台。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海洋,正在成为福建这个海洋大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平台、大舞台。

文章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3-13/doc-ifxqhnev5895024.s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