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海洋梦: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基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08浏览次数:344栏目:文化共鸣

    “海洋梦”其实是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之梦。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它自然地统一于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指向的“中国梦”。关于“海洋梦”的内涵,笔者认为有3个方面:一是在维护海洋是人类共享资源上有重要的话语权,并通过维护海洋权益、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与有效实施海洋综合管理,达到建设海洋强国之目的;二是追求并确立我国在海洋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三是把海洋强国建立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融合的基础之上。
    
    第一和第二个层面显而易见,海洋是人类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在此背景之下,要实现“海洋梦”这一战略任务,我国必须具备冲破“第一、二岛链”封锁,在“第三岛链”内具备强大的海上防卫能力;必须具备探测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各类海洋资源的能力;必须具备将海洋变为透明海洋和深度认识海洋地球系统的能力。要具备以上3种能力,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
  
    就“海洋梦”的第三个层面而言,科学精神追求认知的真理性,人文精神追求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关怀,它们是一种互补。传统的利用和控制海洋的海权观念,蕴含更多的则是对于海洋霸权的维护,漠视了对海洋应有的价值关怀,这造就了人类对海洋的无序开发乃至纷争。所以,我们有必要站在人文理性的高度,使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开发利用始终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服务于和平、发展和进步,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与“中国梦”一样,“海洋梦”既体现了今日国人之理想,也反映了先辈们追求和谐与进步的传统。在我国古代的海洋意象中,人与海的关系就其本源来讲具有一体性。另外,从煮海为盐、剖蚌取珠到海洋捕捞,再到海上丝绸之路,先辈们开发海洋的努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开拓进取精神也是一以贯之。
  
    时至近代,国人的海洋意识逐步提升。王蒙先生曾说:“也许我们会痛心中国久远的历史缺乏对海的了解和开拓,但也许我们会从中国的文化里看到另一面,就是说我们不是无条件地提倡竞争,提倡优胜劣汰,提倡适者生存。”现在我们海洋意识不仅有包容的意识,也有开拓的意识甚至冒险的意识。但强化自己的同时,又要有一种和平共赢的精神。
  
    “中国梦”与“海洋梦”更深程度的契合,体现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肩负“谋海济国”之责任的中国海洋大学为例,学校按照“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要求,强力推进海洋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以着力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为重要使命,为复合型海洋创新人才的成长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自由、开放、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
  
    中国海洋大学自当奋力承担起并紧紧把握住建设海洋强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机遇,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在实现国人海洋梦的征程中,向着建设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作者简介:吴德星,男,汉族,1952年5月出生,山东无棣人,1974年8月入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