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直达钓鱼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2-12浏览次数:244栏目:海洋文化

    一、“小红楼梦”彰显国家主权

    舟人指曰:“前即定海,可无虑矣。”申刻乃得泊。

    ——《浮生六记》之卷五“中山历记”

    终于到浙江舟山定海了。一颗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沈复等被海盗一路追着,到了定海港,已经安全了。那是一八○○年十月的一天,一个跨世纪十月的一天,当时定海知县是赵擢彤,赵博学能文,诗才敏捷,又工山水画,有“笔挟飞仙”之美称;当时定海有后成为经学界学术泰斗的黄式三,在家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时定海有竹枝词大家陈庆槐,已高中进士十年有余,在大清礼部任会试考官呢。

    作为文人的沈复,到了如此人文荟萃之地,当然是安全了,而且有到家的感觉了。从此,沈复完成了他人生的一大转变。他听从了爱妻芸娘的意见:“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

    沈复此前跟随大清国使者去册封中山王,从福建开洋,经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等,感叹这里海阔天空,感叹这里白鸟无数,感叹这里风暴突然,感叹这里的大鱼在风暴来时会来护船,想昔年与芸娘一起游太湖,芸娘感叹已见识了天地之壮观,与此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也。于是作诗道:

    平生浪迹遍齐州,

    又附星槎作远游。

    鱼解扶危风转顺,

    海云红处是琉球。

    浪越来越大了,或许是受了大海壮观的感染,这时的沈复不仅不害怕,反而是豪气云天。于是又作诗道:

    白浪滔滔撼大荒,

    海天东望正茫茫。

    此行足壮书生胆,

    手挟风雷意激昂。

    沈复过钓鱼岛后随使者在琉球半年有余。扬帆回来,在温州遇数十艘海盗船围攻,使者船用火炮还击,一路到了定海,沈复等还处于被海盗追赶的提心吊胆中,就有本文开头的“舟人”这番安慰的话。

    沈复在琉球的半年自有一番说道,我们暂且放过一边,《浮生六记》中有详细的叙说。我们要说的是沈复在这次人生转变后,写出的《浮生六记》在言情文学界有“小红楼梦”之称。可不可以这样说?我们就看看几位文学大师的评价。

    俞平伯:是一块纯美的水晶。

    林语堂:主人翁芸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胡适:该书对文学的贡献不在于思想而在描写风物。

    鲁迅: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获得多个如此等级大师的这样评价,“小红楼梦”之称也是名至实归。让俞平伯等文学大师没想到的是,这本有“小红楼梦”之称的《浮生六记》在捍卫国家海洋主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说以前的中国人到达钓鱼岛是一种文明的到达,这一次则是文学的到达。你看,沈复关于钓鱼岛描写的意境多美:

    钓鱼台(岛),三峰林立,如笔架,皆石骨;惟时水天一色,舟平而驶;有白鸟无数,绕船而送,不知所自来;入夜,星影横斜,月光破碎,海面尽作火焰,浮沉出没。

    看过西晋时木华的《海赋》吗?“繁采扬华,万色隐鲜”,阳刚之气似要把冰点燃,阴柔之情似要把火裹住。

    二、钓鱼岛是我国古代航海坐标

    浙江舟山岱山有海坛。

    海坛坐落在岱山东北角。根据元大德《昌国州图志》等记载,这里古名秦头村,有“刑马栏”遗址,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隋朝大将陈棱在这里刑马祭海,东征琉球。又根据《隋书·陈棱传》,公元610年,陈棱发(浙江)东阳兵一万人,南下至(广东)义安浮海抵高华屿,又东行三日至琉球。又根据鞠德源(曾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管理部副主任,著《钓鱼岛正名》)等考察结论,高华屿就是钓鱼岛。

    以上的史料读起来显得烦琐。我们就简要汇总:陈棱是从浙江东阳发兵,出钱塘江口经舟山群岛的洋山、衢山、岱山浮海至广东义安,短暂休整后浮海至钓鱼岛,东征琉球国(主岛为日本冲绳),得胜后北渡班师回朝(应从舟山群岛过)。陈棱出征到回朝共用时约一个月。这里说到洋山、衢山,是因为洋山有“隋炀帝庙”,衢山出土的“大唐夫人墓碑”中记有“东南三里有陈将军灵庙”,都跟陈棱这次海征有关。当然,洋山、衢山的因记载不详,也可能是陈棱班师以后所建。

    陈棱是隋朝将军,时隋朝皇帝是隋炀帝,陈棱领兵经舟山群岛沿着东南沿海到广东,远至钓鱼岛、东至琉球国北上折返,回舟山群岛,相当于隋炀帝逆时针在东海、南海间划了一个圈,大致划定了中国早期海疆线。

    有人可能会问,隋炀帝在东海、南海海疆画圈,为什么要逆时针画,而不顺时针画呢?这样征讨不更方便吗?何必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呢?这是因为洋流关系。东海、南海的洋流是逆时针方向的,帆船只能顺着潮流走。在帆船时代,舟山航行至冲绳岛(琉球)、冲绳岛航行至钓鱼岛因是逆流行船,几乎不可能横渡;而冲绳岛至舟山、钓鱼岛至冲绳岛因顺流行船,横渡相对容易。这导致历史上舟山长期受倭寇侵扰,以至于明朝倾国家之力用十年时间才平定;历史上钓鱼岛不归琉球国管辖,却归中国政府管辖,用作于通向琉球国的一个航海坐标。

    钓鱼岛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航海坐标,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海坛祭海遥祝万里平安

    天坛地坛海坛,中国海洋文化节开幕祭海仪式在此举行。祭天祭地祭海,祭海是人们敬畏海洋、感恩海洋的一种传承。

    陈棱在岱山刑马祭海。他在钓鱼岛这个重要的航海坐标处也会祭海吗?我想是会的。陈棱的爷爷陈硕以钓鱼为生,这个祭海的地方因此从“高华屿”的称谓向“钓鱼岛”转变?

    我们先看岱山的祭海习俗。

    岱山海坛周边有不少祭海所形成的地名,如龙潭、龙头、求龙山咀等,还有拷门、烤鳌山、烤道山等,都是因祭海所传。在久旱无雨的情况下,人们会祈求龙王下雨。可人是人龙是龙,人是到不了龙王处的。即使人给龙王的供品再丰厚,龙也收不到呀,也不知你们人类向我求的是什么呀。这就需要中间者代为转达。人们就让鱼代为转达。人们用渔用撩盆撩起一条或几条鱼来,放在盂钵中,供于祭台,并摆上“五畜”供品,就让鱼代人类向龙求雨。这仍有问题:人与鱼不能通话呀。好办。把鱼放在烈日下烤烘,让它感受一下久旱无雨烈日烤烘的痛苦,它就会明白人类向龙王的求意。拷门、烤鳌、烤道等就是“烤”鱼的地方。岱山这种“烤鱼祭海”的求雨历史已不下千年。《岱山县志》有详细记载。陈棱也是如此祭海?

    陈棱当年的“刑马祭海”求的不是雨,求的是他的船队在海上的平安。但不管是求雨还是求海上平安,都是向海洋表达敬畏,撩鱼转达的心声似乎是相同的。陈棱在钓鱼岛无法用撩盆撩鱼的,想得到能向龙王代为转达的鱼,只能通过钓鱼的办法得到。这也许就是钓鱼岛的最初得名吧?大海茫茫,历史记载只给了我们陈棱到过钓鱼岛的答案。他有否在那里祭海,怎样祭海,我们无从在记载中找到了。我想,传承千年的祭海习俗,不管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在岱山还是远在万里的钓鱼岛,是不可能有大的改变的。

    一年一度的海洋文化节,一次又一次的祭海,表明人类敬畏海洋、感恩海洋情结的延续,演绎的是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理念。

    当年,沈复他们看到船过钓鱼岛、赤尾屿时,遇风暴,大鱼赶来护航,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天的我们读着他的文字也穿越时空跟随着感动。

    海坛对面是岱山的十景之一——鹿栏晴沙,人们相传时有人在那里闻空中隐隐有万马奔腾之声,跟着会传来“吾隋朝陈将军也”,由此人们在那里建起了英感庙(《元大德昌国州图志》有记载)。

    人们在纪念闯海英雄的同时不忘感恩海洋。舟山也是渔场,一年一度的海洋文化节上,我们歌唱着感恩海洋。钓鱼岛也是渔场,我们的同胞在那里踏浪捕鱼。那就让我们和那里的渔民同胞一起唱吧,一起遥祝我们的渔民兄弟出海平安。

    感谢龙王,

    赐予我们鲜活的黄金,

    感谢海神,

    惠赠我们跳动的白银。

    感谢海洋,

    感谢潮汛,

    母亲般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相关链接:

    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列岛

    我国最东的岛屿是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钓鱼诸岛由11个无人岛组成,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

    钓鱼诸岛位于台湾省东北,距基隆港约190公里,距日本冲绳岛西南约420公里。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台湾本岛面积。

    钓鱼岛本岛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周长13.7公里,面积约为3.838平方公里,是钓鱼诸岛中最大者。

    早在明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已刊载钓鱼诸岛。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这里是我国东海靖渔场。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钓鱼岛面积居八小岛之冠,岛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这些植物显然为了适应海上强风的自然环境,都长得又矮又粗壮,其中很多便是名贵药材。有一种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长在沿岸的岩石缝中,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的良药。我国沿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在钓鱼诸岛采摘中草药。

    位于钓鱼岛东北的黄尾屿,陡岩峭壁,屹立于海中,成千上万的海鸟栖居在这里,每年4~5月间,成群的海鸟几乎遮住了黄尾屿的天空。海鸟在黄尾屿产卵,数量极为惊人,登岸捡拾鸟蛋者,俯拾即得。海鸟因甚少与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猎,故鸟不怕人,捕捉极为容易。黄尾屿因鸟多,又称为“鸟岛”。

    钓鱼岛一带是太平洋的海鸟栖身所,可是海鸟好似有两个不同的家族,只分别栖身在黄尾屿和北小岛上,而居中的钓鱼岛仅是两岛之间的停留站。白天两岛的海鸟各自离岛觅食,疲倦时便在钓鱼岛上休息,一到傍晚,便各自飞返自己栖身的黄尾屿与北小岛。

    黄尾屿除鸟多外,还有丰富的海产。这里的龙虾特别肥大,最大的甚至有鸭子那么大。岛上另一著名的生物是蜈蚣,它们身长约20~30厘米,有红色、黑色两种,都生长在阴暗的石缝中,在阳光下行走时,闪闪发光。

    北小岛和南小岛孤悬于海中,与钓鱼岛组成一个天然的“蛇岛海峡”。就地形观察,它们原为一个岛屿,后因断裂活动,地堑陷落,一岛分裂为二。虽然同源,但它们却各有特色。北小岛以鸟多著名,南小岛则以蛇多著称,因为蛇多,又称为蛇岛。从远处海面望去,平坦的沙滩,绵延100余米,与另一处高达300米的陡峭山坡相接,组成一个气势雄伟、景色壮丽、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观。

    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则如小手指头细。蛇的颜色一般以黄色、黑色居多,但都是无毒的。南小岛也许由于蛇太多,鸟类竟然绝迹。此外,钓鱼诸岛由于风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没有蚊虫。钓鱼岛的归属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远方的“游子”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信息来源:海洋财富网  李国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