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朝鲜战争之露梁海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9-13浏览次数:979栏目:经典海战

    起因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进而妄图侵占朝鲜,征服中国。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壬辰战争”,日本侵略军乘大小舰船700余艘,由对马岛渡海。翌日晨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起进攻。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朝鲜遣使向中国求援。
    万历二十年(1592年)12月23日,明军入朝参战。翌年初,连克平壤、开城。四月二十日,收复汉城。
    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陈璘任水师提督,副将邓子龙、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 

    实力对比
    朝鲜水师兵力约为8万多人(占朝鲜总兵力的四分之一),拥有船舶488艘,包括战船80艘(每船80人),辅助战船192艘(每船30-60人),勤务船26艘。
    其中,李舜臣创造的“龟船”很有特色。这是一种大型战船,上覆盖板,板上有十字小槽,小槽以外的地方,追插利刃及锥尖。前为龙头,龙口是铳穴;后为龟尾,尾下亦有铳穴。两舷各有6个铳穴,铳穴下有橹8―10支。龟船甲板坚固,机动灵活,攻击和防护能力均较好。日军曾说:“朝鲜人水战大异陆战,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尽被撞破。”

     
             明国福船                        朝鲜龟船                         日本安宅船

    明朝投入朝鲜战场的兵力约10万人(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八分之一),后来逐渐增加到14万人。其中水师1.3万人,战船500余艘。战船的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百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等,战船的武器精良,除弓、弩、刀枪、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火器,如佛郎机、虎蹲炮等。据史料记载,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3000米,而日军的只有100、200米。
   日军水师在开战时,拥有1000余艘船船,到战争末期已发展到3000艘左右。数量虽然可观,但构造简单,性能较差。装备的武器为铳(即原始的滑膛枪炮)、枪、弓矢、倭刀等。

    战斗经过
    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今后,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12月11日起开始撤退。驻顺天之第二军先撤,接着,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
    11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舰队,连日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



露梁海战形势图


    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已经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18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智义部船队会合。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万余人,舰船500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以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以陈璘率明朝水师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待机出击;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

    结果及影响
    露梁一战,日军损失战船约400艘,阵亡人数超过一万,露梁津一带海域尽是日军船只留下的残骸,岛津义弘所率的第五军主力几乎完全被消灭,在海上激战的同时,小西行长趁己方压力减轻的机会,率领第二军的残余部队逃脱,但其精锐部队消耗殆尽。露梁海战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朝联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又迅速断其退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夹击,达到了全歼敌军的目的。

                    

               明将邓子龙                  朝将李舜臣                倭将岛津义弘


    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帅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李舜臣牺牲后,其侄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