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6-22浏览次数:1794栏目:涉海教育及科研机构

    简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战略试点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中唯一的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9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职工近600人。科技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近2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6人。   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重点在蓝色(海洋)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取得了8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一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8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4项,中国科学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山东省最高科技奖、科技一等奖99项,国际奖6项,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历史沿革

    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成立。有工作人员3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4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直属中国科学院。有工作人员22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7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有工作人员500人;所长童第周,副所长曾呈奎、张玺、孙自平。
  1959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有工作人员750人;所长童第周,副所长曾呈奎、张玺、孙自平等。

    主要成就

    研究所在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开展了海洋经济动植物的生物学和人工养殖原理研究,先后建立了海带、紫菜、中国对虾、贻贝、海湾扇贝等人工养殖原理和方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直接推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取得了7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二等奖以上和中国科学院、省、部(委)一等奖以上的成果115项。
  为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研究所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设置了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过程与古环境2个所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洋环境工程技术2个应用研究发展中心;并建有中国科学院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青年实验室、胶州湾生态系统研究站和海洋生物标本馆;与中外联合共建有中美联合海洋生态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海洋环流与气候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海洋环境探测与模拟实验室、青岛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条件,还设有文献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及一支包括“科学一号”、“金星二号”在内的海洋科学考察船队。
  中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有《海洋与湖沼》、《海洋科学集刊》、《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获国家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部“中国百种杰出期刊”,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获国家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图书15.6万册,中外期刊1000余种,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个机构交换原版书刊300多种。
  亚洲规模最大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建在海洋研究所。馆藏海洋生物标本67万余号,其中模式标本1100种共2300号。

Baidu
map